英雄的庭毫山-回到打响对越自卫还击第一枪的地方

廖胜林

几年前,对越自卫还击出境作战40周年到来之际,原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3师369团侦察排联谊会在广西靖西市和那坡县举行。战友们又回到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旧地重游,感慨万千...... 卢伟成、陈辉灿、杜祖斌战友手持边境人民武装部及边境人民公社当年敬赠的锦旗。回忆战火纷飞的日子。 第一面:赠一二三师侦察大队侦察二连《功臣第一班》<br><br><div>第二面:赠白台山英雄团(三六九团)侦察排《抢占庭毫山 胜利功臣排》<br><br></div><div>第三面:赠白台山英雄团(三六九团)侦察排《开路先锋功勋排 包打后卫决战排》<br></div> 1979年3月17日下午我排在龙邦关口外的越南八达岭执行警戒任务。123师侦察科指令我排立即入关,火速前往庭毫山地区,抢占前中越两国有争议的60—64号旧界桩,对这一地区实施控制和封锁边界的军事行动。让越方后退几公里设置防守,实际上令对方失去这一边境地区十多平方公里的军事主动权至今。 抢占庭毫山胜利主峰海拔600多米高。 庭毫山,在中国和越南的史书上都是必书的一笔。因为发生在40年前那场边境战争,从这里开始。 1978年11月1日,在这里发生震惊世界的庭豪山流血冲突事件,成为这场中越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庭毫山位于广西靖西县湖润镇新兴村边境线的西路63——64号界碑之间,南北走向,富含锰矿。由于在清朝末期划定的“中法界约线”边界标志模糊,导致中越双方对两国边境数十个地段的边界线出现明显的分歧,后来发展到尖锐对立,庭毫山就是这样的重点争议地之一。两国关系恶化后,庭毫山自然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越南在此埋设了大量地雷与铁签、竹签等障碍,障碍区边沿延伸到了庭毫山北侧我方境内,我方军民当然不能容忍。 在拆除越军在该地的地雷与障碍过程中。我方民兵被突然的火力袭击打伤数十人,打死8人,绑架2人。 据老兵《石上清泉》回忆:有关“78·11·1”事件的详细资料还在我手上,事件经过,作为当事人清清楚楚:那时的黎笋政府真的是坏透了!依仗苏联,对中国背信弃义。打死我们的人还故意刁难我们,越女兵还脱了内裤用自己的手指往私处一抹,然后指向我们污辱我们。让人义愤填膺,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掩护分队几度试图开火,但中央明文规定“开枪还击权在中央”,这是对越外交斗争的底线,最终强忍怒火没有还击。 是夜,2团组织谈判组从岳圩口岸出境,向越方发出照会表示强烈抗议,并商定于11月3日北京时间12时在现场谈判。3日我方准时到达,但越方拒绝谈判。中国谈判代表吃了个闭门羹。<br><br><br>这是中越边境发生的第一起严重流血事件,也是中越边境紧张局势升级的重要标志。此后,越方又将山上的树木全部砍光,并增调越南高平省军事指挥部第5营驻守庭毫山地区,企图长期霸占庭毫山的中国领土。<br><br>次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庭毫山事件作了报道。我国召见越南驻华大使,严厉谴责越南制造边境事端、打死我边民的罪恶行径。外交部发表了严正声明和抗议。<div><div><div><br></div><div>随后,我军开始大规模向中越边境调兵......战争一触即发。</div></div></div> <p class="ql-block">“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遵照广州军区的指示,广西军区命令边防第2团,歼灭庭毫山之敌,收复被越南侵占的中国领土,并箝制重庆方向之敌,配合41军主力攻歼朔江、高平的越军。</p> 我123师369团侦察排,在完成入越作战的所有战斗任务后,1979年3月17日下午,接师指令由龙邦关口回国,火速前往庭毫山地区60—64号界碑,实施军事占领封锁边界,取得了军事主动权。<br><br>到了1986年3月24日,中越边境的一次战斗,竟然又是在战争的起始地——庭毫山进行,虽然是巧合,但却增添了我军的战斗历程的传奇色彩。<br><br> 守备五师战斗初衷是从地面攻击庭毫山当面10平方公里内的所有越军,由于敌情突然变化,战斗时机由次日凌晨提前至当日黄昏前,由地面进攻改为炮群炮击,我数个炮兵团经过近两小时的炮火急袭,全歼当面越军,守敌“无一幸存”。 这场战斗也表现出中国军队此时的火力之凶猛,后劲之强大,也是给此时已经剑甲俱残的越南军提个醒:再继续下去,你会更加不是我的对手,越南人此后也知趣了。 此后双方就少有阵地战了,都是一些抓俘或者敌后特种作战。此时双方的部队已经开始在各自的阵地进行排雷作业了,但是双方的边界还得谈判。直到1988年双方达成初步共识,并正式宣布停战。1992年中越建交。 这就是原庭毫山地区的60—64号界碑之一。 老班长们与守备官兵交流当年抢占庭毫山地区的战斗经过。 41军123师369团侦察排老兵在岳圩口岸合影 岳圩关口背景是越南重庆县哈斯地形地貌的典型石灰岩溶洞奇观山峰。靠近庭毫山附近,出境就是越南的重庆县。 当年我方组织的谈判组就是从岳圩口岸出境,向越方发出照会表示强烈抗议的。 为增进参战老兵的战斗友谊,追忆共同生活战斗过的峥嵘岁月,缅怀牺牲的战友,123师369团侦察排于2018年10月27日一30日聚集于广西靖西市、那坡县有关边境镇区,踏寻战斗足迹,回忆光荣的岁月。 报到处设于靖西环球大洒店。 侦察排老领导热情接待前来酒店报到参加联谊活动的老战友。 <p class="ql-block">贵州战友一行赶来参加聚会。广东、广州、广西、山东、河南、湖南、重庆、成都等地战友也陆续到达。</p> 贵州籍参战老兵集体合影留念。 光辉的岁月 难忘的军营 重温军旅梦 再续战友情 参战老兵和夫人一行集体合影留念。 手握着手合影,可见当年赴汤蹈火、生死相依的战友兄弟情有多深。 <p class="ql-block">1978年11月份前,369团只有一个侦察班。其中五个老侦察班的战友。左1是任金全(77年兵)、左2是卞祖贵(77年兵)、左3是陈辉灿(班副,76年兵)、左4是杜祖斌(77年兵)、右1是卢伟成(77年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11月到过靖西化峒后,369团侦察班扩编为侦察排,排长由原侦察班长李敏礼(75年兵)担任,原副班长陈辉灿出任扩编后首任一班长,卞祖贵出任二班长、卢伟成出任三班长。</p> 1979年出境作战时的369团侦察排侦察一班 1979年战时的侦察排二班 1979年出境作战时的侦察排侦察三班。 战友聚餐时,卢伟成战友主持了宴会,介绍联谊活动行程。 卞祖贵参谋(原侦察排二班班长)在战友聚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战友和夫人,亲友大家晚上好!<br>众人期待多年的战友聚会今天终于得已实现。在这里组委会祝各位战友聚得高兴,玩得开心,聊得舒心,食宿满意也安心。<br><br><div>一、聚会的目的和意义。<br>说起聚会现社会层面很多,同学会、同事会。唯有的战友会,特别是参战和轮训作战的战友聚会更有意义。因为我们这些人都经历枪林弹雨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显得越发珍贵,至得珍惜。所以三位老班长提议组织369团侦察排参战和轮战的第一次聚会,机会难得。组委会成员最辛苦的是李共辉先生,梁顺建先生,他俩见多识广,办事力求实效,食宿安排得十分周全。资格最老的是一班长陈辉灿。从军时间最老最长的是一班长、三班长卢伟成、杜祖斌。另一个难得的是各位战友服退转业离开军营40年来同一兵种聚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因此各位战友要充分用这次4天3晚的聚会时间广泛相互接触了解,互通互介情况,加深友谊,给我们的战友情,兄弟谊充电,共计后生。<br><br></div><div>我们很多军人的爱妻不知军人在部队的辛苦、危险,甚至是生死。这次聚会除了要去我们战前战后经守地方去看一看,还要到战场牺牲战友墓地看看。所以我们这些没有战死的战友和战友夫人、亲人更倍加珍惜现有,共度余生。聚会结束回家后,我们这些老夫老妻要更加互敬互爱,继续在家中当好孙子女、外孙子女的保育员,儿媳的保姆员,家庭卫生的保洁员,锻炼身体的运动员,微信聊天的情报员,健康长寿的创始员......<br><br></div><div>二、军营训战与返乡经历的简顾<br>40年前我们每位都是热血儿郎,都抱着保卫祖国的心愿参军入伍,投入军营学习训练与生活,从不同地域走到一起,在严谨的训战场上操练出一身过硬的本领,训练科目有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攀登、游泳、单双杠、投手榴弹、五公里武装越野,还包括种菜等。我们侦察兵都是好样的。我们不忘初心,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奔赴祖国的西南边陲,参加了一场中等规模”自卫还击战”,把自己生死度外。教训了越军,战胜了越南。战场上那种复杂多变的作战经历都一一在目,不以言表。可惜侦察二连指导员朱秀金、侦察排二班陈义、三班廖仁秋、覃泽群、侦察参谋赖恒等5人战死战场。伤者卞祖贵、卢伟成、卢修杰。活着的人经历了战火,受尽了磨难。许多战友立了战功,成了80年代最可爱的人。就是这一仗,给祖国营造40多年的和平发展环境,使得我们祖国发展速度之快,国民生活水准逐年提升。<br><br></div><div>话又说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形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每位战友都是热血儿郎来到军营,大部分战友都在军营学习训练生活三五年后就转退到生养我们的故乡,开始新的人生路。都经历了就业、结婚、生儿育女的漫漫人生路。有的战友回乡后事业有成,当了高官,有的经商有方发了财,大部分战友都是中产阶层。但我们都是生死战友,都是共和国合格公民。<br><br></div><div>三、聚会行程与食宿和交通保障等事宜都安排十分详细,按分工相关人员详细说明。<br><br></div><div>四、关于就餐与喝酒方面的问题(略)<br><br></div><div>五、往返安全与费用使用情况(略)<br>......回到家后要及时在战友群报告平安回家之信息后,才是这次战友聚会的胜利结束,谢谢大家。<br> 陆军第41军123师白台山英雄团参战老兵组委会<br> 卞祖贵<br> 2018年10月27日晚</div> 陈辉灿战友即席发言。回忆起牺牲的战友,几度哽咽。 回忆了军旅生涯的艰苦岁月,珍惜战友的情谊,也为这难得的聚会,举起你的酒杯,干杯! <p class="ql-block">战斗中,卞班长身负重伤,是你和其他战友,不放弃,力尽千辛,轮流抬回的,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是鲜血凝成的。谢谢你。</p> 寻找曾经的足迹 路经靖西市孟麻乡附近,战前是我排出境侦察活动的地区之一。 建于宋代靖西旧州是壮族民族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也是我们123师师部战时所在地。 这里是广西著名的绣球之乡。 我们在是当年123师司令部旧址合影留念。 那坡县平孟关口合影 这是当年龙邦关口的金鸡山炮台观察所,战前由我排进驻监控越方军事动向的地方。 靖西市龙邦口岸,由清朝至今都是广西百色地区对越南的第一通商口岸,也是我们侦察排40年前完成入越作战任务,胜利回国的关口。 在祖国关口留影 回访40年前侦察排驻训地:靖西市化峒镇,受到了老乡们的的热烈欢迎。鞭炮齐鸣。 乡亲们迎接我们,就像见到当年的子弟兵又回来了。 化峒人民打出的《热烈欢迎一二三师369团侦察排参战老兵》横幅特别醒目。 靖西市化峒镇是当年(369)白台山英雄团驻训地。 房东们热情地用糯米制成粽子、糍粑慰问战友们。 可口的广西靖西特产糍粑 香喷喷的广西靖西特产糯米饭和粽子招待我们 卞参谋(左2)手捧糍粑,含泪致谢。 老乡们饱含泪水,难忘当年军民鱼水情深。 分别与当年的民兵排长(左1)合影 与东家合影 东家的小淑女,活泼可爱。 向老乡们敬酒。 中午在化峒镇黑山羊生态农庄与老乡聚餐。 化峒人民与369团侦察排的战友们合影留念。 前往那坡县念井,寻找40年前我们出发地—118号旧界碑(桩)。 <p class="ql-block">当地村民为我们指引方向</p> 背景后面的山峰就是118界桩,现在的630号中越边境新界碑。 这是那坡县念井地区630号界桩(原为118号界桩)是我们侦察大队(包括我们侦察排),当年在总攻前一晚就提前出境进入越南的地方。 1979年2月16日晚上,41军123师侦察大队240多名官兵,从这里(旧118号界碑旁)的小道出境潜伏,参加总攻的。手指前方就是越南。 从这里出发下山要走7-8公里的山间小道,才能接上越北大山区的唯一牛车小路。 感谢来自祖国各地的战友们,永远不忘南疆这片热土。 40年后战友们重返当年的出发地,心情难以平静。在这里我们大队240多名官兵赶赴战场,从此有50多名官兵再也没有回到祖国...... 南疆黄土埋忠骨,木棉泣血满树红。前往靖西烈士陵园,祭拜英烈。 我们牺牲的战友长眠在这里,守望着祖国的边疆。 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靖西烈士陵园,缅怀1979年123师侦察大队和369团侦察排出境作战光荣牺牲的30多位官兵烈士。 摆上祭奠战友的祭品。 看望我们的阵亡官兵时,全体战友向牺牲的烈士敬献了花圈、鸣放了炮仗、进行了默哀。 心情特别沉重 怀念战友 拜祭阵亡战友烈士现场。将随身携带的香烟糖果献在烈士墓头,有的战友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铭记战友,怀念战友,让烈士的精神代代相传。 41军123师369团侦察排联谊会合影照片 战友们:四十年的经历是一壶陈年的酒,四十年的洗礼是一首岁月的歌。时隔四十年,今天见到当年的战友,总觉得格外亲,它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曾经的那个难忘的年代,每个人脸上的笑容足以说明这种心情。<br><br>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中越两国再度进入友好的历史时代。和平、友好、和谐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我们侦察排将士的共同心愿。战争是我们无法忘却的记忆,作为军人,当然不惧怕战争,但却希望永远不再发生战争。<br><br><br><br> 369团侦察排靖西联谊会<br><br> 监制:李共辉<br><br> 摄制:地空导弹第六团 廖胜林<br><br> 13737675300<br><br> 2023年春第二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