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读书笔记

张静

<p class="ql-block">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需要。</p><p class="ql-block"> 2.从文化与日常欲望的角度来看,“基本需要”可以看成是相对于日常欲望的一个概念,它是产生日常欲望的主体因素,是更根本的东西。人的“基本需要”是一种“类本能”,是由人类遗传先天所决定的。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则要取决于后天的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p><p class="ql-block"> 3.关于动机的17个命题</p><p class="ql-block"> 一、作为一个整体的人</p><p class="ql-block">个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有组织的整体,例如受到触动的是一个完整的个人,而不是个人的某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二、作为动机状态典型的饥饿</p><p class="ql-block">选择饥饿作为所有其他动机状态的典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明智、不合理的。绝大多数驱动力不是孤立的,不能把他们部位化,也不能将其看成是当时机体内所发生的唯一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三、手段和目的</p><p class="ql-block">普通的欲望通常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的本身。</p><p class="ql-block">研究症状本身价值不大,但是研究症状的动力意义是重要的</p><p class="ql-block">动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人类的终极目的、欲望或需要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四、无意识动机</p><p class="ql-block">心理分析学反复论证过一个有意识的欲望与它下面潜藏的最终的无意识目标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必是直接的。</p><p class="ql-block"> 五、欲望与文化</p><p class="ql-block">两种不同的文化可能提供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满足某一特定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六、复杂多样的动机</p><p class="ql-block"> 七、促动状态</p><p class="ql-block">在一定意义上,几乎机体的任何一个事态本身都是一个促动状态。</p><p class="ql-block"> 八、满足产生新的动机</p><p class="ql-block">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第一,人类只能以相对或者递进的方式得到满足;第二,需求似乎按某种优势,等级,层次自动排列。</p><p class="ql-block"> 九、不可能列出内驱力一览表</p><p class="ql-block"> 十、按照基本目标为动机分类</p><p class="ql-block"> 十一、动物饲料不足以说明问题</p><p class="ql-block">我的论点主张动机理论必须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动物为中心。当我们沿着种系阶梯上升时,口味变得越来越重要,饥饿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最后,当我们沿种系的阶梯上升本能逐渐减退,对作为适应工具的文化的依赖将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 十二、环境</p><p class="ql-block"> 十三、整合作用</p><p class="ql-block"> 十四、无动机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十五、达到目的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十六、现实和无意识</p><p class="ql-block"> 十七、健康人的动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