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月29日,我们到广西梧州市游览,参观梧州市博物馆,发现该馆除了常设展览外,还举办有《粤剧名伶关德兴生平事迹展》,便饶有兴趣进去参观。</p><p class="ql-block">下为梧州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不作寻常粤剧家”是选自戏剧活动家、剧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田汉《赠关德兴》诗中一句。</p><p class="ql-block">原诗是:</p><p class="ql-block">“不作寻常粤剧家,</p><p class="ql-block">一弓一矢走天涯。</p><p class="ql-block">但求救得唐山者,</p><p class="ql-block">我辈何妨作傻瓜。”</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第二句,关德兴通过表演拉弓募捐。</p><p class="ql-block">第三句,诗中的唐山是指“大唐江山”,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对祖国故乡的习惯称呼。</p><p class="ql-block">第四句,关德兴先生因公而忘私,遂有傻瓜之称。中国之不亡,实赖有此辈傻瓜。</p> <p class="ql-block">展览一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寒门贵子;第二部分为粤武扬威;第三部分为戏里戏外;第四部分为悬壶济世。</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与家人录像</p> <p class="ql-block">一、寒门贵子</p><p class="ql-block">关德兴出身寒微,家境困窘,因而很早就体验了人生疾苦,自力更生,同时也更懂得悲天悯人。所幸拜师名门,勤学苦练才终成一代粤剧武生。而后与妻子组建的家庭普通又平凡,在几年抗战岁月里,妻子全力支持,并随其四处辗转,同舟共济,演绎出一段段伉俪情深的佳话。父母的坚守,子女亦紧紧跟随,一家人侠骨柔肠外,其长女更是以年轻的生命默默无闻地奉献给自己最崇高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1.出身</p><p class="ql-block">1905年,关德兴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一个偏僻的地方,自幼丧父,家贫如洗。八岁时,因家境贫乏,被迫中断半年私塾教育,出外打工维生。他曾为五斗米出卖劳动力,做过牧牛童、农场工、蜡烛工、苦力工等,尝尽人间苦头。几番波折,直至其十三岁签订契约,远赴新加坡打工,才得以拜师粤剧名伶门下,始于梨园界,最后闯出一片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一生主要亊迹</p><p class="ql-block">1905年 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p><p class="ql-block">1921年 16岁,去广州参加了“红船班”,经常下乡演出。后师从靓元亨学习粤剧,继续深造。</p><p class="ql-block">1928年 23岁,与粤剧演员“扎脚胜”的女儿陈日初结婚,育长女关汉芝。1933年 在美国旧金山主演电影《歌侣情潮》,时为第一部粤剧有声电影。</p><p class="ql-block">1935年 主演《昨日之歌》。1937-1939年 在美国宣传抗战,义演筹款等,传遍海外的华人小区,被誉为“爱国艺人”。</p><p class="ql-block">1940-1945年 组织粤剧团到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义演,支持抗战。1949年 主演的第一部《黄飞鸿》电影上映,好评如潮,开启了主演77部《黄飞鸿》电影的传奇之路。</p><p class="ql-block">1952年 在香港英皇道开设关德兴药局,行医济世,专卖跌打风湿药。1986年 在香港及加拿大开设了“宝芝林”药局。</p><p class="ql-block">1990年 在香港创立慈善社团机构“关德兴宝芝林长者健康乐园总会”,为老人长者服务。</p><p class="ql-block">1995年 在香港设立“关德兴宝芝林伤健儿童基金”,帮助患肌肉萎缩症的儿童。</p><p class="ql-block">1996年 该年春天,因患胰腺癌,逝于香港。</p><p class="ql-block">1997年 入选为“香港最有影响力100人”。</p><p class="ql-block">同年,世界吉尼斯大全将其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加载记录。</p> <p class="ql-block">2.关德兴的家庭</p><p class="ql-block">1928年,时年二十三岁的关德兴,与清末民初时粤剧老倌“扎脚胜”的女儿陈日初结婚,共育有二子六女。两人伉俪情深,一起四处漂泊演戏。比如1940年至1945年间,他们在广东、广西义演,宣传救灾、救济难民及募款抗战,曾被日军通缉和悬赏,几度死里逃生。</p><p class="ql-block">关德兴的母亲:袁氏</p><p class="ql-block">岳父岳母:扎脚胜、高月爱</p><p class="ql-block">子女:</p><p class="ql-block">关汉芝(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关汉X</p><p class="ql-block">关汉英</p><p class="ql-block">关汉泉</p><p class="ql-block">关汉馨</p><p class="ql-block">关汉宜</p><p class="ql-block">关汉穗</p><p class="ql-block">关汉东</p><p class="ql-block">孙子:</p><p class="ql-block">关照洋</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的岳父岳母</p><p class="ql-block">陈日初的母亲高月爱是某粤剧团班主,而父亲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粤剧艺人“扎脚胜”。扎脚(即缠足)就是把两足的脚跟用薄板夹附于小腿上,用缠带捆扎紧固,动作时只用脚尖站地,似今之芭蕾舞。扎脚胜取名“扎脚”两字,是因其在粤剧诸多老倌中表演最为精妙,既通俗又在技艺上名副其实。他擅演武戏,演出古代巾帼英雄威风八面,在唱、念、做、打各方面十分出色,声威并茂。成名戏有《樊梨花罪子》《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刘金定斩四门》《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等。著名男花旦千里驹、西施炳、肖丽章等都是他的徒弟,关德兴在粤剧方面也或多或少受其影响。</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的家庭照</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的长女关汉芝是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关汉芝,曾是香港达德学院法政系学生。1948年进入惠东宝游击区,1949年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同年8月在战斗中牺牲。战友后来在她的遗体上找到了其随身携带的手抄《国际歌》歌本,弥足珍贵,在“香港达德学院史实展”曾展出。</p> <p class="ql-block">白花洞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自然村,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村就组织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羊台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军需基地。东江纵队、广东抗日游击队、护乡团等人民武装,曾在这片热土上同敌人进行过多次战斗,先后有周来友、徐马连、谢马春、刘新友、周和金、肖金、黄锡良、叶强、关汉芝等烈士在这里为国捐躯。</p><p class="ql-block">为了缅怀先烈,弘扬烈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启迪后人,1992年12月白花洞村的人民群众倡议捐资,在烈士牺牲的地方修建“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爱国艺人”关德兴和陈日初的长女关汉芝,与父母、亲人失散超过半个世纪。家人对她后来的光辉事迹不知道。2020年,关汉泉先生在筹备关德兴展览时,无意得知关汉芝的消息和下落,后几经波折最终确认。为此,他写了一封深情真挚的信,以悼念其大姐。信中详细地描述了关汉芝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二、粤武扬威</p><p class="ql-block">关德兴十三岁时远赴新加坡学艺,从此展开了他人生新的一页。他拜在新北大老倌门下,从学习“小武”开始,十九岁学成出道,擅长武戏,以“新靓就”作艺名,日渐成长为粤剧舞台之大老倌。由于他扮演的人物多是关公、岳飞等忠肝义胆、威风凛凛的英雄角色,长期耳濡目染行侠仗义、见义勇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国忠民等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并将自己与角色合二为一。在抗战时期,他更是身体力行,组成粤剧宣传团,游走世界各地募捐、激励军民士气,支持抗战救国,被人尊称为“爱国艺人”。</p> <p class="ql-block">1. 学习“小武”</p><p class="ql-block">在传统粤剧十大行当中,武生归属“小”类,称为“小武”,在戏中多扮演相貌俊美、精通武艺、威风凛凛的青少年男子。此外,传统粤剧小武还必须懂得武功。关德兴自学习粤剧时,便从“小武”这一角色开始,唱、念、做、打样样精通。</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主演粤剧《黄飞鸿传》剧本提纲</p> <p class="ql-block">2. 赴美演出</p><p class="ql-block">18至20世纪初,华人开始大量远赴美国或其他国家充当廉价劳动力,他们多来自广东四邑地区的穷乡僻壤,广东人称之为“卖猪仔”。此外,他们生活亦十分枯燥,与本地人鲜有接触,更无兴趣学习西方文化,因此,粤剧便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娱乐节目与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1) 初到美国</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经营唐人街娱乐事业的公司兴起,他们联络香港的娱乐公司,组成戏班剧团,专赴美国旧金山演出,签约两年。由于戏班中的主角必须是受人尊敬的大老倌,因此,关德兴被选上。</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威震五羊城》戏桥</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在美国演出的证件、剧照和戏单</p><p class="ql-block">(2)再赴美国</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关德兴带领红运剧团等,再次赴美国旧金山、夏威夷、纽约、加州等地演出,其中包括一些义演。主要剧目有《关公月下释貂蟬》《关公送嫂》等。</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传》戏桥</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演出的戏单</p> <p class="ql-block">演出报道</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演出的戏单</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酲狮独霸梅花桩》电影特刊</p> <p class="ql-block">《神威伏三煞》剧本</p> <p class="ql-block">3、改革粤剧</p><p class="ql-block">在美国演出期间,关德兴对西方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勤学苦练,将不同的技巧融入到粤剧舞台表演上,并开始编写剧本,作曲写词,将传统粤剧、京剧等表演形式的优点,融会贯通。《长鞭贼》为关德兴处女作,由他与妻子共同完成。内容讲述的是墨西哥人的故事,剧中采用了粤语歌曲,西班牙舞蹈,手执长鞭对付坏人等元素,集歌舞、动作于一身。这部歌舞剧由华人主演,虽然是墨西哥人的故事,但对于华人观众来说,既新鲜,又能产生共鸣,深受喜爱。</p> <p class="ql-block">电影合同</p><p class="ql-block">墨西哥女长鞭贼</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与艺术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传》戏桥</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与八和会馆</p><p class="ql-block">八和会馆建成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位于广州黄沙海亭街(今梯云西路附近),是继琼花会馆、吉庆公所之后的粤剧艺人行会组织。关德兴曾在1946年出任广州八和会馆主席。抗战胜利后,馆址初迁和平中路,后迁恩宁路。在粤剧演出频繁、艺人聚居较多的地方如香港、新加坡、美国都设有八和会馆的同业组织。</p><p class="ql-block">香港八和会馆成立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历史,一直是广东粤剧从业员的专业组织。会馆曾历经多次改组,前身分别为八和剧员总公会、八和粤剧协进会、广东八和粤剧职业工会。1953年,在广东八和粤剧职业工会香港分会的基础上,重新注册成立香港八和会馆,作为香港粤剧工作者的团体组织。</p> <p class="ql-block">生武松戏桥</p> <p class="ql-block">4. 各地巡演</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关德兴参与组织粤剧团到广东、广西与湖南等地义演,前后演足93场。20世纪50、60年代,关德兴再次带领粤剧团到世界各地,如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南洋地区,以及中国香港等巡回演出。他在粤剧方面,擅演关云长这类小武角色,其开面工夫细致,且最擅抛绳拉弓等武功。代表作品包括《关公守华容》《关公月下释貂蟬》《关公送嫂》等,此外《六国大封相》《薜平贵别窑》《神鞭侠》以及《海底霸王》等剧目也十分出色。各地巡演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赢得了当地人们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守华容》宣传单</p><p class="ql-block">《黄飞鸿传》戏桥</p> <p class="ql-block">(1)柬埔寨与越南</p><p class="ql-block">1948年至1952年期间,关德兴率新大陆戏班剧团走埠去柬埔寨金边和越南西贡等地演出。</p> <p class="ql-block">越南中华医院义演照片</p> <p class="ql-block">(2)马来西亚</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关德兴率领大龙凤粤剧团、大光明万年青联合粤剧团等奔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等地举行了多场精彩的粤剧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电影《黄飞鸿传---血战流花桥》宣传单</p> <p class="ql-block">电影《黄飞鸿擂台斗五虎》宣传单</p> <p class="ql-block">在马来西亚演出的剧照</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花地抢炮》电影特刊</p> <p class="ql-block">(3)中国香港</p><p class="ql-block">1950年底,关德兴率领剧团回到香港,在普庆戏院演出著名的《海底霸王》这出戏。该戏早在1937年就已演出过,是关德兴饰演武侠角色中最为出色的一场,剧中高难度的表演动作,展现了他精湛的技艺和武术功底。</p> <p class="ql-block">赞扬关德兴的文章和诗</p> <p class="ql-block">香港廉政公署奖牌</p> <p class="ql-block">香港八和会馆“永远会长”聘任证书</p> <p class="ql-block">三、戏里戏外</p><p class="ql-block">关德兴一生如戏,戏里戏外皆精彩。不论是粤剧、电影、武术,还是公益事业,他都孜孜以求。如电影表演方面,他领衔主演的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歌侣情潮》,家喻户晓的黄飞鸿系列电影等,促进了我国电影事业的快速发展。戏外的生活中,他行侠仗义、酷爱武术,师承南拳白鹤派,亦精通洪拳,更自创“少林十形拳”,并出版成书。抗日救国时,他义演筹款、四处奔走宣传。别人有难,赈灾救济、乐善好施至耄耋之年,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捐款给残疾儿童,令人感佩。</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传》宣传单</p> <p class="ql-block">1.电影</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香港各类影视娱乐遍地开花,尤其是荷里活电影电视,其题材新颖、制作认真,这引起了关德兴对电影表演艺术的强烈兴趣。由于对不同文化的娱乐表演一直都很向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不断模仿、学习,并拍摄成功许多作品。在其长达61年的电影生涯里,共出演电影140部之多,其中不乏成名之作。其本人更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符号,带动了整个香港功夫片的崛起。</p><p class="ql-block">(1)《歌侣情潮》</p><p class="ql-block">1933年,关德兴在旧金山演出粤剧期间,引起了当地华人电影制作人关文清和导演赵树燊的注意,他们非常欣赏关在舞台上的武生功底和表演风格。而关当时对于好莱坞电影亦十分好奇,于是一拍即合。由关德兴领衔主演的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歌侣情潮》,在美国华人街、中国广州和香港等地公映,好评如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电影宣传单</p> <p class="ql-block">电影《歌侣情潮》的宣传海报、剧照等</p> <p class="ql-block">《香港电视》画刊</p> <p class="ql-block">(2)再现黄飞鸿</p><p class="ql-block">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黄飞鸿》系列电影,在1949年至1997年间共摄制了103部,是世界上剧集数最多的电影。</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传》戏桥</p> <p class="ql-block">1949年,关德兴在胡鹏执导的第一部黄飞鸿电影中,因饰演主角深入人心而一时轰动美国、东南亚及中国香港等地,大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少林拳》剧照</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开启了主演77部《黄飞鸿》系列电影及13套剧集的传奇人生,成为饰演黄飞鸿最多的演员,进而带动了香港功夫片的振兴。由于他饰演的黄飞鸿形象深入人心,现实中也有很多人称其为“黄师傅”。</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会群英》剧照</p> <p class="ql-block">电影中“黄飞鸿”的武打场面是拳拳到肉的对打设计,不仅展示他的武艺高强,还宣扬其武德,这与关德兴一生恪守的忠信仁义之道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香港电影资料馆简章</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饰演的“黄飞鸿”因拥有一股摄人的魅力,圣人之道、孝悌忠信、仁义礼智显露无疑,一时家喻户晓,有人说关德兴演活了黄飞鸿,亦有人认为“其实是关德兴演活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翻生黄飞鸿----关德兴寿辰特刊》</p> <p class="ql-block">(3)其他电影</p><p class="ql-block">关德兴电影作品以武术题材为主,从事电影生涯六十余年里,从第一部《歌侣情潮》至最后一部《大富之家》,共140余部。</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虎爪会群英》戏桥</p> <p class="ql-block">除著名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以外,其他电影作品也深得观众喜爱,比如他根据粤剧《长鞭贼》改编的《神鞭侠》《关公月下释貂蟬》等。</p> <p class="ql-block">2.武术</p><p class="ql-block">关德兴一生好学,酷爱武术。其师承南拳白鹤派,精通洪拳外,还经常观摩别派拳术、刀棍招式,将之融入本身的拳术套路,增强威力,自创“少林十形拳”。</p> <p class="ql-block">武术表演奖状</p><p class="ql-block">《十形拳》英文版</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认为人生如武学,可从中锻炼自己的坚忍意志。同时,抗战期间他还利用武学绝技筹款无数,支持抗战。</p> <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在广州太平南路何锦记,一间古兵器专门店前,店主摆下擂台,声称谁有能力将此巨弓拉开,即免费奉送。巨弓拉力300余斤,当时无人能行,关德兴初试亦不成。后来他苦练一月,终能将巨弓拉开,店主赏识并将此弓送给他,他又以十个大洋在该店另购一弓。</p><p class="ql-block">关德兴能掰开拉力300斤巨弓的绝技,这在清朝也是武状元考场中的其中一环。抗战时,关德兴在美国旧金山、菲律宾及其它地方均利用此巨弓筹款抗战,包括内地义演、劳军及宣传。抗战胜利后,他开药店、制药厂,亦将表演拉弓筹款的形象作为少林秘方风湿跌打油的商标。</p> <p class="ql-block">《神鞭赋》及武侠戏剧中使用的牛仔靴</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对中国醒狮艺术亦深有研究,曾在电影和各种表演场合里,将醒狮表演得活灵活现,直到老耋之年,仍坚持为了慈善而表演醒狮舞艺,被誉为“舞狮专家”。</p> <p class="ql-block">化妆用品</p> <p class="ql-block">3.热心文化与公益</p><p class="ql-block">熟知关德兴为人的,皆知他一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钻研书法。他行侠仗义、慈善为怀,自小便乐于助人。无论亲朋好友,邻里相识,还是陌生人,如有困难需要援助,他都义不容辞,直至九十余岁,在公益事业上,仍坚持不懈,可谓后辈之楷模。</p> <p class="ql-block">(1)传播中国文化</p><p class="ql-block">关德兴生于忧患时代、政局动荡,读书识字虽不多,然其为人谦虚,好学不倦。他通过不断自修,熟读四书五经,将传承中国文化视为己任,并将其传播至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2)筹款救灾</p><p class="ql-block">关德兴生性悲天悯人,不论战时还是天灾,他都一贯以人为本,救灾扶危,不甘后人。如抗战时期,虽身在外却心系祖国,他积极宣传抗日,义演筹款,捐献战机、名车等,竭尽出钱出力之能。</p> <p class="ql-block">香港八和会馆书法展览简章</p> <p class="ql-block">1991年华东水灾,数以百万灾民痛失家园,流离失所,伴随着饥饿和疾病。他发起筹款赈灾运动,八十七岁耄耋高龄,仍坚持亲力亲为,最终募捐总值逾一千一百万港元的物资,包括食物、医疗用品御寒衣物及其他必需品等。</p> <p class="ql-block">赈灾活动照片</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参加慈善活动的报道和照片</p> <p class="ql-block">《长者乐园》特利</p> <p class="ql-block">四、悬壶济世:</p><p class="ql-block">关德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研究中,礼教、佛道以及中医、药理等均有所涉猎,其中尤以医学健康方面的知识最为丰富,这也为后来开药局救死扶伤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关德兴不仅考取医师、开办关德兴药局,还创办了“宝芝林”药业公司,专营中草药保健食品饮品悬壶济世,其分店遍布港九。</p> <p class="ql-block">《金山时报》关于关德兴慈善活动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1.关德兴药局</p><p class="ql-block">1953年关德兴药局正式开业,由关德兴亲自诊症,乘承“阴阳调和,辅以温和中草药”的中医养生理念,关德兴药局成为跌打骨科业界的翘楚。</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师父跌打医书手稿</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开店很有原则,对穷人不收诊金、药费。</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医局开幕剪彩照片</p> <p class="ql-block">2.创办宝芝林</p><p class="ql-block">自1949年关德兴主演的第一部“黄飞鸿”系列电影面世后,好评如潮、红遍全球华人社区。因其扮演的黄飞鸿出神入化,忠、勇、仁、爱深入民心,人们这才记住了黄飞鸿与宝芝林。生活中,关德兴也开跌打医馆,当武术教练,活像黄飞鸿的现实版。</p> <p class="ql-block">红线女参加宝芝林医馆分店剪彩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86年,为了将慈善事业与医药健康产品有机结合,他创办了“宝芝林”药局,期望多元化地服务社会。</p> <p class="ql-block">《东方周刊----宝芝林》</p> <p class="ql-block">在人们心中,关德兴-宝芝林-黄飞鸿三者紧密结合,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广西民政厅证书</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剧集,集冒险、惊悚、动作、励志、爱国等戏剧元素于一体,演绎着他有血有肉的经历故事。他在国难的洪流中,以一介平民之身,尽其一己之力,支援着前线的战士,其气魄和高尚情操,感佩后世。“爱国艺人”是关德兴一生成就之高峰。凭借无私付出和个人魅力,为国家筹款义演,所得捐献不计其数。作为历史洪流的见证人,在战后的和平岁月里,亦行医济世、筹款救灾、多行义士之举。社会各界人士,平民百姓,无不对他敬重有加,其声誉和影响力更是遍及美国、东南亚等地。</p><p class="ql-block">关德兴千古后,其子关汉泉自1997年开始,陆续将其粤剧、电影等相关的私人物品数百件,捐赠给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用以关德兴专题展览展出的同时,能在感铭之余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演出黄飞鸿影视及私人使用的帽子</p> <p class="ql-block">关德兴在电影《黄飞鸿》穿过的唐装</p> <p class="ql-block">饰演黄飞鸿使用的武器——雨伞</p> <p class="ql-block">饰演黄飞鸿使用的武器——短刀、烟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