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粿勾忆》赏析

七月白荷74339290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字: 七月白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 金沙黄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配曲: 认真去打拼</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故事,也许有一个故事让你终生难忘。近日读了金沙黄哥写的《白粿勾忆》上下集,越读越有味道,如同冬日里的斜阳,带给美友的是一丝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如刺,刺破了丝丝心绪,岁月如钩,钩起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金沙黄哥叙述的故事开门见山,直击主旨。说的是除夕前两天,乡亲送来家乡特有的食品——白粿。这也是一种年糕,以前只有过年时才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望着这几摞白粿,黄哥想起三十多年前在老家医院工作时,每逢过年前,必有一位衣着简朴的老人提着满满一竹篮白粿,走30多公里路,到黄家后颤颤巍巍把东西放下,水也不喝一口,黄哥送给他的水果、糕点也坚辞不要,转身便离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医学院读书时和同学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送白粿的这位老人是位患者,当年62岁,他早年丧妻,便没有再娶,又当爹又当娘的把孩子拉扯下,最后还将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穷人家的孩子也很争气,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到了工作,目前还在自学法律知识,准备考个律师证。他为自己和家庭勾勒了一幅美好前景,正想努力地去实现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多年含辛菇苦的父亲,在这一刻像山崩一样轰然倒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老人姓张,诊断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时血色素只有40克,输了两个单位全血以后提到60克,请黄哥来会诊是想明确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从治疗原则上说,这种情况是要明确出血部位后才能手术,但胃镜医生不敢进行内镜检查,怕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如果直接手术,万一在手术台上找不到病灶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年轻学子们卷起裤腿站在溪水中,是立志当一名赤脚医生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病人家属征求意见时,小张交了底,付了800毫升全血的费用,他手头的钱己经所剩无几,所以他希望能够保守治疗。黄哥尊重他的选择,但是再三强调,一旦再出血,马上手术。小张点头同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天凌晨两点,黄哥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护士在门处喊:“黄医生,快!内科3床人快不行了。”3号病床边围着三、四位医生护士,正在开通多路输液以维持血压。急查的血常规报告也刚刚送到,天呐! 检验单上血色素那栏里是个“2"字,这个2就像一只丑陋的鸭子,它意味着病人此刻的血色素只有20克/升,还不及正常人的七分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人的儿子正蹲在墙边抽泣,黄哥将他扶了起来,在征得他同意后,一刻也没有耽误,立刻将病人转送到手术室。由于黄哥事先打过招呼,麻醉师和护士均己就位。经验丰富的麻醉师很快就完成了麻醉,并嘱咐黄哥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因为病人的血压还在往下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沙黄哥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考验黄哥的时刻到了,他定了定神,以最快的速度打开了病人的腹腔,出血的位置是胃体上一处约1厘米大小的深度溃疡,还在持续地出血。黄哥立刻止住出血,并为他做了胃大部切除术,当他缝好最后一针时,整个过程约70分钟,这是他用时最短的一次胃切除手术。病人被送回病房,血压、脉搏都恢复到了一个理想的程度,老人安稳地睡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病人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转,儿子小张的脸上也有了笑容,他向亲戚们借的钱也到位了。黄哥嘱咐小张给父亲逐步地增加一点营养,老人几十年节衣省食,身体己经严重透支了,要补回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小张连声说好好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黄哥回到当年插队落户的村庄同乡亲们拉家常。</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乡村卫生院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术后第六天老张突然肚子痛得厉害。黄哥连忙赶到病房,只见病人蜷缩成一团,脑门上沁出豆大的汗珠,这极可能是用为病人的营养情况太差导致胃肠吻合口没长好,进食以后出现漏洞了。据文献记载,高位胃肠漏的死亡率是70%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哥再次给这位老人做了手术,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因为腹腔感染,病人术后持续高烧不退,常用的“青链红土四”,这些药物根本控制不了严重的感染。当时进口的头孢类抗菌素刚刚开始用于临床,价格不菲,用一天就得100多块,那时一个做胃手术的病人整个住院过程的费用也不到2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小张又面露难色,黄哥决定再帮他一把,便自掏腰包购买了三天的药,让护士立即给病人服用。病人的感觉当天就有明显改善,第二天体温下降,三天后几乎不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妻子要去黑龙江,支援边境口岸防疫工作,黄哥去机场送行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一波方平,一波又起。进食几天后,老张又出现排血便,估计是胃肠吻合口出的。如果选择静脉止血药,又要加重病家的经济负担,金沙黄哥这时想到了我们老祖宗传统的止血方法——口服生大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干就干,黄哥来到医院的中药房,可他们没有加工好的生大黄粉。药剂师问黄哥:是你的什么人呀?让你这么上心。黄哥告诉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药剂师似乎也被感动了,支了一个招,说可以用捣药的杵臼慢慢将它捣碎。黄哥手掌几乎磨出了血泡,才将几块生大黄捣碎,又用药筛子筛过,这才拿回病房用温水冲开,让病人服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医师节,黄哥参加大型专家义诊活动。在周宁县狮城镇为群众看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苍天不负有心人,老人终于挺过来了。出院的那天,老人泪流不止,紧紧握住了黄哥的手,扑通一声跪在黄哥面前,把他吓得目瞪口呆,黄哥那时才三十多岁,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情景,忙不迭地把老人扶起来,把他们父子俩送到了医院的大门口,目送着依依不舍地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沙黄哥的文章写的很长,平铺直叙,写的很详尽,但像流水,一直很平。最后高潮时着墨不多,动情点也写的简略了点。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写作的主旋律。我们美篇情感类领域的作者,更需在写作时抓住“动情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谓“动情点”?“动情点"就是在生活中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在生活中,那些普通的生活画面,那些平淡的语言,那些不起眼的动作,就是最能打动人情感的聚焦点,也就是动情点。写这一段时可以浓墨重彩,适当的加几句议论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让表达更有力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沙黄哥的父母亲。老父亲活到了九十九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沙黄哥的父亲本是医学院学生,1937年抗日硝烟起,他弃笔投戎,到军队医院里效力。建国后,由于有在国军中从医的历史,运动一来就成了“运动员”。但他在逆境中还坚持为老百姓看病,从未收过乡亲们的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闽清,为了谢恩人,老乡们会煮三个荷包蛋,上面盖上面条,连碗端来放在你家台阶上。老人为半个县城的人都义务看过病,逢年过节收的荷包面多的用盆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看过《白粿勾忆》后,曾想建议黄哥釆用素材混搭法,把这一情节加进去,使文章显得丰富充实,厚重大气。同时让读者知道,黄哥的仁者医心,是从小受好的家风薰陶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一想,运用素材混搭,要熟悉基本的套路,以主旨的红线加以贯穿,对一位“理工男”来讲,还是有点难度,便作罢了。只是希望他今后写文章,不仅要注意长度和宽度,还要适当的加点历史背景,增加文章的厚度,否则,有些事情年轻人看不懂。(完)</p><p class="ql-block">后附一段创作心得,请浏览。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作心得:</p><p class="ql-block">此美篇制作时采用的背景样式是“长图卡片”,也就是美友们常说的"玻璃版”。这种背景样式底图不宜鲜艳,用水墨线画、木刻版画、书法作品打底,比较合适。我采用的是金沙黄哥黑白工作照,浏览文字时版面很清爽,如果用彩照,效果就可能差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篇“图片排布”采用的是“直角”,显示出来有边有框,采用“圆角”效果会差一点。背景样式采用“长图卡片"时一般不提倡用“通栏”,无边无沿,把正文割裂成许多块,也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欣赏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选用图片时,我采用的是“背靠背”,两张为一组,中间加文字说明。照片是按时空顺序排列下来的,和正文文字相互呼应,又自成一体。″背靠背”做法是许多征文比赛所禁止的,我只是图个好玩,其它玩美篇的美友如果有什么高招,我们可相互交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