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石油技校

乡间小路

<p class="ql-block">1979年8月下旬,一群年轻人怀着满腔热情,来向石油技校报到。当乘坐7路公交车在山中村下车后,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这里的楼房很少 ,大部分是日式的平房和一排排简易的“干打垒”。据说这“干打垒”是学习大庆人大会战时,建起来的,名字也是大庆人起的。矮小的房子,都有一个院墙 ,有的住户,在这院墙上,用白石粉在上面画上大大的圆圈,听当地人说是防狼的,后来进厂后,听师傅说,厂区电网曾经电死了一只狼。远处有一座小山,当地人叫它“炮台山”,山顶上有日本人统治时期建造的炮台和战壕,山脚下有两个高高的烟囱,时而冒出熊熊的火焰 ,如同两把燃烧“火炬”。在通往学校的道路旁边,一条条银灰色的管线宛如腾飞的巨龙,伸向了远方。清清空气中伴随着丝丝的油气味 ,感受到工厂已经离我们很近了。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石油技校。石油技校,全称大连石油七厂技工学校,是78年恢复高考后重新组建起来的 ,我们有幸成为了重建后首批的学员,感到无比的自豪,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当时的教学楼不大,不足10个房间,条件也很简陋,这就是石油人艰苦创业的性格,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67名学生分成4个班 ,在这里进行了系统的职业培训。学校从工厂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师给我们讲课,从炼油工艺,过程设备,仪表自动化 ,为我们进行了深度的讲解,通过两年的学习,使我们对原油的加工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我们未来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在石油技校这两年的学习,使我们进厂参加工作后,利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很快得到了运用,也使得我们这批人在工作中,很快成为了业务骨干,有的当上了生产班长,车间的管理人员,车间主任,书记,处长等。石油技校,虽然离开你已经40多年了,但是这段经历却永远难忘。</p> <p class="ql-block">这是毕业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新年联欢会</p> <p class="ql-block">这是学校的门岗,可惜教学楼已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当年和同学在一起栽下的梧桐树,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日本房,已有8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留。</p> <p class="ql-block">当年很红火的山中村商店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干打垒” 现已变成了楼房</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职工家属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