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团圆

飞儿

<p class="ql-block">  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p><p class="ql-block"> 这是老舍先生在《过年》里的选段。</p> <p class="ql-block">  腊八的前一天晚上睡前,女儿选了八种杂粮,最后我还加入了莲子,淘米加冰糖和水放入电饭煲预约好,说明儿腊八节我们起来就有热乎的粥喝。</p> <p class="ql-block">  农历腊月二十三晚,天刚麻黑,母亲上香烧表口中念念有词:灶王爷嘛你吃好霍(喝)把嘴甜上,上天嘛把好话嘛多说些,来年嘛把粮儿米儿多驮些……献糕饼,烙的灶爷饼,带女儿赶集买回来的麻糖,蓼花糖,红枣红糖水。香着完了,大家一起分食麻糖,灶爷饦饦馍(陕西关中一带的一种五香油酥饼)。</p> <p class="ql-block">  贾平凹先生曾说:“故乡就是以父母存在而存在的。父母不在了,那个故乡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字眼上的故乡。心在纠结着,只有父母在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故乡,父母存在就是故乡存在……”</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的年是老人与孩子编织起来的冬青网,他们在一起这个年就活络了,有味儿了,也有了色彩。根若不在我们这些个枝枝丫丫在寒冬里终归都成了枯枝败叶,到处飘零。很难想象丁克家族到老了,上无父母,下无子孙该怎么挨着过传统节日……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异姓异族人用什么来维系……或许我禁锢在自己的小见识里吧,这也或许是个没人正面承认的现实问题吧。</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六去买肉, 天空飘着雪起风了,也挡不住去赶大集的热情。婆婆拉着去赶集回来讲述了一大箩筐的好奇与见闻,两架子的牛羊肉和猪肉,一排猪头,一排羊头,黑的白的,有山羊,有绵阳,(弯弯犄角和直的犄角分辨),有公鸡母鸡,杀鸡宰鱼的……各种年货小吃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和哥哥一起帮爷爷烫猪头拔毛。记得小时候家里几乎每年年根杀一头猪,除去给爷爷,舅家等帮忙的邻人送的,还有自家留点,卖给村子邻人的肉所剩无几。猪头,内脏,和蹄子等都留下来自己吃。 猪头压五花肉,猪内脏清理干净做葫芦头泡馍吃,再切点猪杂配着加葱花冒着吃,鲜香无比。光猪头和猪下水清理得几天功夫。</p><p class="ql-block"> 和他们讲那会喜欢帮大人用钳子拔猪头毛,现在亲身体会吧。处理干净后用板斧劈开煮熟,捞出来用纱布包起来,上面压一个大案板再压一个大石头或者一大铁桶水,经过一天一夜的压制,北方的冬日里温度基本零下,大油从纱布缝隙哗哗流出来凝结成了像蜡油一样的条状,猪头肉已经压成肥瘦相间的大肉饼。再切开成块,分切成薄片,用红油蒜汁子料水凉拌,撒点蒜苗丝装盘下酒真的是肥而不腻,猪头五花肉和肉皮冻,口条,猪耳朵基本是不可缺少的爽口凉菜。</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七宰公鸡,女儿和哥哥一起帮爷爷婆婆烧水拔毛。清汤鸡肉旗花面是每年从春节吃到元宵节过完。清汤旗花面四要素:高汤,鸡肉臊子,飘菜,自家挂的细挂面,或者自家压面机压的细面。</p><p class="ql-block"> 几乎每年养一笼鸡,宰杀干净,挂在院子。大铁锅下料煮鸡,汤宽,熟了后,捞出撕肉,将肉撕成均匀的细丝备用,捞出料渣将鸡汤盛入大瓷盆扣起来放窗台备用(旗花面的灵魂就是这高汤)。北方的冬天鸡肉汤也会形成稀薄的肉冻。</p><p class="ql-block"> 鸡肉臊子做法:海带片泡发好切丝,大葱,黄花菜,胡萝卜切丝,和撕好的鸡肉一同用菜籽油炒熟出锅备用。</p><p class="ql-block"> 飘菜(鸡饼和葱花):大葱切葱花备用,平底锅摊鸡蛋饼,要金黄薄匀,切成菱形块和葱花一起备用。鸡汤加水稀释加入姜末煮沸,汤中下调料,生抽盐陈醋,一勺熟菜籽油(菜籽油耐高温且颜色金黄)。将面条煮好盛小碗,一碗一筷头即可,加入鸡肉臊子,汤中撒入飘菜,黄绿白相见,油亮可人垂涎欲滴,浇入面碗。关中平原面的劲道和菜油的香飘着葱和鸡汤的鲜,再配着口感层次分明的鸡肉臊子,入味儿!嘹咋咧!一组六碗或者九碗一木盘,掌出去一桌刚好。</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小时候每年过年蒸一天馒头,蒸三四锅。今年是年前蒸三次,一次蒸一锅,一来年纪大了,二来吃个新鲜。锅上蒸馒头,锅底下埋红薯,只为了那一口香甜……</p> <p class="ql-block">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酸、甜、苦、辣、咸,苦尽甘来,方是人间真味。论吃苦,永远比不过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国味道既承载传统,又不断创新,写满了中国人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除夕之夜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杂和百味,确始终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一种味道。</p> <p class="ql-block">  女儿说婆婆和舅妈的手艺每年见长。</p> <p class="ql-block">  兔儿爷这年也过的很暖心,给穿着婆婆做的缎面红马甲和手工织的窝窝鞋,戴的虎头帽,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吃元宵挑灯笼放花炮……年算圆满了。</p> <p class="ql-block">  愿我们以后的日子烟火年年,红红火火,平安喜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