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正月初二,敖山游船

绿剑

<p class="ql-block">  敖山游船活动属于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敖山游船作为一种群众性自发参与的文化现象,大市敖山一带的六村三堂村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耍狮舞龙,规模庞大,秩序井然,极其少见。游船活动中所扎糊的纸船、灯笼,保留了耒阳民间精悍的纸扎工艺,所扮演的戏剧故事,也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戏曲节目的同时,还保留了佛教、道教音乐,甚至还融入了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戏剧元素,显示了耒阳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心里向往,其影响作用及价值取向值得挖掘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  2006年6月16日,敖山游船申报成功为耒阳的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二这天,天刚蒙蒙亮,敖山“三堂” 近万人,分别抬出各自做工精湛的纸扎工艺船,齐聚敖山庙。向敖王叩拜。</p> <p class="ql-block">  接着,师公施法用水为船“开河”,然后吹响牛角发号令出发。</p> <p class="ql-block">  三声炮响,3只船分成3支队伍,旌旗高擎,号角铜锣开道。铁铳、鼓乐、笙箫、龙灯、狮子、高跷、腰鼓、灯笼、绣球、花亭、妆“故事”(指化妆戏剧人物)、抬“扛花”(旧礼仪中装三牲酒礼的用具)以及彩旗、明镜等仪仗(仪仗:游船活动中的所有道具、用品、仪仗都有严格的规定,如龙灯要分龙灯、凤灯,灯笼多少盏,旗子多少面等)每只船分工明确,由八人分两班扛抬,每个纸船前后计有“坛竹”者一人,由村中福寿双全的老人担任、师公(道士)一人(祖传),大鼓一面、由二人抬打,金锣六面(一人一锣),旌旗一面、彩旗两面,大小螺号各两把,大旗十二面(一人一面),排灯八盏,明镜八举,每根2米长的大香三十扎,香炉二十个,焚柏香的香亭二十个,放鞭炮的四至八人,凤凰灯笼十三个,踩高跷者十二人,舞蹈队二十人及舞绣球者;彩纸扎戏剧人物和景致者,十二至二十抬;另由人扮戏剧故事《醉打山门》、《打渔杀家》、《梁山伯和祝英台》等数十人;此外还有腰鼓队四十人、龙灯队四十到八十拱不等,花亭四人、女灯十二人、男灯二十四人,东方人盏、中央黄帝黄灯十四人盏、铁铳三百人把。另有锣、鼓、笛子、二胡乐队三至七个数十人等。</p> <p class="ql-block">  一路浩浩荡荡,沿“三堂二十三船头”规定路线到各船头村巡演,庞大的游船队伍,浩浩荡荡、人头攒动、槽杂一片,然而秩序井然地巡游于垌中阡陌和湾村之中。相互叩拜,恭贺新春佳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据说从龙船下走过会求到平安吉祥!</b></p> <p class="ql-block">  游船队每到一村,鞭炮、号角、铁铳齐鸣,炮声响彻云霄。然后由村中福寿双全、高辈份老人将船请进村里,放在正厅堂神龛前事先预备好的高凳上;接着长辈洗手焚香叩拜“天地君亲师”,迎接神船到来;道士亦“施法”为该村驱瘟祈福,把瘟疫、垃圾“装”进船中,让船把它带到东洋大海里去;此时,禾坪上龙灯、狮子纷纷起舞,“妆故事”的也进行艺术表演;妇女领着儿童把祭祀用品恭敬放入纸船中,祈祷上苍保佑平安;家家户户将早已准备好的烟酒、糖果、茶点分发给游船的人吃;还将包子、糍粑、油炸薯片等交给游船队伍,带给庙会管理人员享用。</p> <p class="ql-block">  各路巡游完毕,赶往敖河沙洲上“送”龙船。送船时,先由师公主持仪式,焚香施法祭文,然后焚烧纸船以送瘟神。待纸船烧完后,人才散去,游船就算结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版权所有,转载需作者同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作者系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衡阳摄影家协会会员,耒阳摄影家协会会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