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回忆

追寻

<p class="ql-block"><b>2月8日下午,脑出血患友赵大哥来高压氧舱做治疗时,家属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锦旗,送给值班工作人员,这是高压氧室收到的第一面锦旗。从神志不清的“植物人”恢复到如今能够行走并有清晰言语状态,两年多的治疗,让赵大哥一家对医院充满了感激之情,也留住了一些难忘的回忆。</b></p> <p class="ql-block"><b>来做高压氧治疗的患友,大多是行动不便、意识不清,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天面对这样的群体,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和语言,无疑需要超常的耐心和爱心,有时还要充当护工的角色协助搬运,有时又像是知心大姐开解家属的惆怅。疫情期间,刘凤兰老师多次联系患友们,到病床前走访他们,提前为他们安排好时间。“如果不是刘凤兰和潘杰两位老师的鼓励,或许我们半途就会放弃治疗,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样子。”赵大哥家属面露喜悦,这样告诉笔者。</b></p> <p class="ql-block"><b>有一次,赵大哥把舱内治疗床给尿湿了一大片,两位老师没有说一句抱怨和责怪的话,还像往常一样帮忙把他推出舱。当时赵大哥满脸歉意,家属也觉得不好意思,想把床上的垫子拿下来去清洗,潘杰老师急忙把床垫子拿过来,她装做什么都没发生,拍着赵大哥的手说:“别让赵哥受凉了,换好衣服赶快去针灸,不能让你们把时间耽误在这里”。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不算什么,但是赵哥一家却一直记着。</b></p> <p class="ql-block"><b>古人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b><b style="font-size: 18px;">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b><b>认真对待工作的人是最可爱的,也是最受患友尊敬的人,敬人者人恒敬之,或许这些是我从这面锦旗故事中得到的思考,希望与大家共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供稿|党委办公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编辑|孙中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审核|李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