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国旧里淘旧货

中栌栖斋

<h3> 日前,去淮海路上新开张的淮国旧兜了一圈,发现淮国旧已成为二手奢侈品的专卖店,但店里仍有一些让人怀旧的情愫,不由让我想起学生时代常来淘货的那些日子。<br> 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物资短缺的年代,商品比较匮乏,我常去那里帮父母买些不用票证的处理品搪瓷用具,还会去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br>  有一次,我路过淮国旧,看到柜台里有一双出口转内销的浅黄色灯芯绒轻便鞋,很洋气,我十分喜欢。</h3> <h3> 打我从记事起,就没有穿过这么漂亮的鞋子。因为儿时一直穿的是母亲手工制作的黑色布底松紧鞋,我很想得到这双轻便鞋,便天天去母亲单位门口等她下班催着去买鞋。<br> 母亲执拗不过我,一天终于同意让我陪她去看看。我俩在曹家渡坐上了45路公交车,到了襄阳路就下车,为了省钱我与母亲没再坐公交车,一路走到了淮国旧,没想到适合我穿的42码鞋子卖掉了,我很是失落,营业员拿出了一双44码的同款鞋子,说是比42码还要便宜几角钱,我喜出望外地对母亲说,可以穿的,买吧,买吧。<br>  母亲犹豫了一会,终于用一元三角钱买下了这双鞋子。我穿在脚上,有点大,鞋尖还微微翘起,被母亲塞了团棉花在里面,果然跟脚多了,我穿着这双别致的帆布鞋,觉得很是“扎台型”的。<br></h3> <h3> 淮国旧里不少商品说是旧货,其实不少是“等外品”、“处理品”、“出口转内销”的,并不是旧货,只是有点瑕疵而已。店里一些有点小瘪塘的铝饭盒、钢精锅子,掉了一点漆的面盆、痰盂罐,只要稍加敲一下,涂点搪瓷漆就能修好的,不影响美观更不影响使用,价钿却是市面上同类商品的三分之一,最要紧的是不收票证,很受老百姓的欢迎。<br>  我见父亲上班夹在腋窝下的铝饭盒,又腻又旧,瘪塘连连,可我对这只铝饭盒充满着期待,因为父亲上班带饭菜,下班时常会用铝饭盒带冷馄饨、馒头等点心回家,就是这只铝饭盒父亲还舍不得换只新的,我见淮国旧里有买处理品的铝饭盒,便用自己积攒的五角零用钱帮父亲买回了一只新的铝饭盒,只是盒盖上有几处小瘪塘,我路过弄堂口的皮匠摊,我让老皮匠,把瘪塘全敲好了,父亲拿着饭盒,左看右看,说五角钱真是太便宜了。</h3> <h3> 弄堂里不少人家听说淮国旧有卖不要票证的日用品,纷纷让自家的孩子跟着我去淘货,我们左邻右舍的七、八个学生,有男有女,为了节省钞票,一早就从弄堂口出发,一路走向淮国旧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不知不觉走了两个多小时。<br>  到了淮国旧,大家直奔日用品柜,有人买了掉了一小块漆的金鱼面盆,有人买了一只图案有点模糊的铝制热水瓶,也有人买了一只敲掉些许搪瓷的高脚痰盂,也有人买了几只印花的糖缸和搪瓷杯子,大家买的东西或多或少都有点瑕疵,但价钿便宜了许多,也不要任何票证,都高兴的不得了。回家的路上,大家拎着东西,逛起了淮海路,一边走一边买吃食,粢饭糕、老虎脚爪、糖糕、麻油撒子,侬掰给我吃点,我拗块给你尝尝。</h3> <h3> 我家对门的老娘舅在长风公园附近上班,一直想买辆自行车,苦于弄不到票证。听我说淮国旧里有卖旧的自行车且不要票证的,他兴趣来了,星期六让我陪他去看看。我俩穿过淮国旧店堂来到后门的长乐路上,搭的棚棚里有许多红木家具和一排半新不旧的自行车,老娘舅一辆辆细看着车上挂着的价钿小吊牌,不时握着自行车车刹,用脚踏上几圈,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掏出小本本记上牌子价钿等,老娘舅在一排自行车前从头看到尾,又从尾看到头。<br> 我有点不耐烦了,趁老娘舅不注意溜进了店堂,一只只柜台看过去,有卖照相机的、卖金笔的、卖手表的、买钢笔的,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候,老娘舅的一双大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上,说是回家去吧。这样,我陪着老娘舅先后去了四、五次,才在那年国庆前,老娘舅约花了60元钱买回了一辆七成新的凤凰牌26吋链罩的自行车。记得那天老娘舅让我坐在后座上一路踏回来的,路过曹家渡长宁支路口的那家饮食店,老娘舅还请我吃了一碗鸡鸭血汤和四只生煎。<br>  弄堂人家要买不用票证的日用品都会让我带着去淮国旧,穿的、用的、玩的都有,淮国旧淘货的记忆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