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微云舒卷</p> 前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是78级大学生入学四十周年。为纪念并筹备入学四十周年聚会,建立了同学群。</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8.5.28群聊给老同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昨天于我是有特别意义的日子,四十年前这天的我又一次作出了参加高考的决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以来我几次想到,如果我参加了77年高考,我就不能和大家做同学;如果我78年不参加高考,我也不能和大家做同学。恰巧群里征稿“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大学生”,不免有些激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翻出来的这篇旧作《高考:我的1978》是一篇博文,</span><b style="font-size:20px;">写于2011年6月9日</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那天傍晚在新浪网看到邓贤先生被推荐的博文《向青春致敬》有感而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5年我知道了《中国知青梦》和《逃亡金三角》的作者邓贤,开始关注他和他的博客。他是四川籍云南农场知青,父亲是远征军,文革家庭受冲击,自己是大学教师。我的家庭背景,经历,身份都与他相同,特别有共鸣。被推荐博文是回忆他参加77年高考的经历,文章不长但尤其触动我的是博文中晒出了他的准考证,我也有啊!晚饭也顾不上吃,我立刻在电脑键盘上开始敲击一直到深夜……插队十年“学会了忍耐”,“交足了学费”,“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泪洒键盘,字字句句敲击心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为一两日内成文匆匆急就,博客自留地上一课小草,今天权当是向老同学倒苦水了。不想唱什么“无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握手!</span></p> 正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高考:我的1978</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上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6月9日,2011高考的最后一天。2011考生们的高考已然止步,将渐行渐远,化为永久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高考也早已远去,远去。回想三十三年前的高考,1978,我竟然差点儿与它擦肩而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母家族中大学生居多,家传的原因,从小我就认定自然是一定要上大学的。可是十年浩劫无情地摧毁了我的大学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农村插队、做民办教师的十年岁月里,我不止一次在梦中为这辈子再也不能读大学而伤怀,梦醒后的残酷现实更让我死心,那种失望无望绝望的感觉至今铭心犹然。可是1977年的夏天,我竟鬼使神差地做了一个梦,我上大学了。自然,这是南柯一梦。这样的不同的梦境,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纠结,大学梦的纠结于心。</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革前,我们姐弟同时就读于历史悠久著名的省属重点中学:江苏省扬州中学。两个初二,</span>一个高二,<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个高一,学习优异,在学校里也小有名气。1968年因父亲是远征军带着反动军医官的帽子,全部下乡插队。后来弟弟和妹妹先后被招工回城。</span>到了1977年,姐姐调进了父母下放的农村地段医院,由知青变成集镇户口。<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母下放的医院和他们都在一个县,当官的也难免生病,老实规矩的父母为了子女低头求人尚能摸得着门路。而我插队地点远离父母,我是最惨的。户口还在生产队,民办教师,夫妻城乡两地分居,儿子才一岁。</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想起来,75年底是曾有过一次招工的机会,却那么地不堪回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插队以来第一次面向知青公开的招工,婚否不限,多子女插队的可优先考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好机会。记得那年冬天的晚上,朦胧惨淡的月色下面,在城里上了一天班的弟弟(72年底,弟弟有幸因父母身边无子女被上调工厂做了木模工)赶到乡下,骑着自行车驮着身怀六甲大腹便便的姐姐在农村高低不平布满缺口的小田埂上颠簸着,跑招工,这是两条人命啊!我的儿子可真结实。可怜没人无后台,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到处遭冷眼吃闭门羹,在那希望的田野上!我伤心得想哭,难得的机会,生产队报了我,不知是到了大队还是公社被刷下了。可是,我没有哭的权利,我一抽泣儿子就在我腹中抽搐。我强咽泪水忍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今我还保留着弟弟1988年的一封来信,用他的话说是:“那时二姐的运气真背,招工不成,招生最幸运一次大队里名单排在第五名。记得那一次是中秋节,我带了月饼去你那里过节,听到的是你公社里名单已排不上了,无后台加上成份不好,在那个年代里就等于被判上无期徒刑了。那个节过得真伤感。你们公社书记住在城里,那次晚上你准备去找他,我送你去的,在大门外徘徊好久没敢进去,最后鼓足勇气问了一下,其实他根本不在家。还有一次,招工不成,但还是请一个朋友出面请公社社长在文园饭店吃饭,为下一次打基础。我心里万分焦急地在外面,希望能得到下一次招工的诺言,一次次的辛苦奔波,一笔笔的父母血汗钱,都葬送在这些狗娘养的人们身上。我已记不得多少次去你生产队替你拉稻拉米,多少次带着人去找公社大队干部,都是一场空。只有最后一次,我带你去公社考场考试时,我踏车你在车后,我帮你强记一些数学公式,这时我感到这恐怕是最后一次去了,也确实是最后一次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6年3月儿子出生后,我一人独自在农村学校带着儿子当着每月23大洋(假期还要扣掉2元)的民办教师,暂时沉浸在抚育新生命的喜悦里。虽然,散学后的农村学校夜晚偏僻寂静得像是一座庙,但我的心暂时并不孤寂,可爱的儿子抚慰着我75年底招工不成被深深挫伤无望流泪的心,我什么也不想了,不想。坐在小竹椅上给儿子喂奶,耳边一直响着从生产大队高音喇叭里传来的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聒噪声,这样的场景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几十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6年唐山大地震后,到处都谣传会地震,我和儿子在防震棚里整整睡了一个秋冬。棚子中间当柱子的是学校院内的一棵泡桐树,油毛毡铺顶,刮起风来棚子直摇晃,倒还不太漏雨,是丈夫和弟弟给我和儿子搭的栖身窝棚。76年的冬天大雪一直一直不化,有一次头晚剩下的稀饭、痰盂里的小便都上了冻,我真不知道我们娘俩是怎么过来的。虽然我从小娇生惯养,体弱多病,家里一直用保姆,但那时实在没法子,为了要表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虔诚地奢望着终有一天能招工回城,一直在那儿熬着。其实,招工、工农兵学员的大门早已对我关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年秋天,先生陪我去农村学校访旧,那里面目全非,我的泪花忍不住直涌而出。我真说不清我的感受。留恋吗?当初做梦都想离开,可现在看到那些旧屋、校园、小池塘都没了又忍不住伤心。因为,那里有我蹉跎华年的留痕,背时命运的记忆……</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7年的秋天竟然有了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写信告诉父母要参加高考,父母支持我,</span>姐姐<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弟弟也准备参加高考,但建议我不参加,</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等待招工一步到位进城。当时听说高考有一定限制,老三届知青中66、67届高中,即读到高二、高三的可以直接报名考试,其他初一到高一的知青要有证明达到相当水平才可报名。也不知哪儿的小道消息,后来事实并不如此。不过,我弟弟倒是拿着他自学完成的高中数学和物理习题,到招办去打了证明,化学则零起点临时自学。他们认为我只读到高一,高二高三的数理化都没学,只能考文科师范,那时教师是臭老九,都要面向农村,万一毕业分到农村又错过招工进城机会,孩子又小,才一岁半多。</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居然!我打了退堂鼓,愚蠢地不参加高考去巴望那倒霉的渺茫无望的招工,曾经做梦都想上大学的我已被现实的户口问题击垮。为了脱离农村户口我不给儿子报户口,宁做小黑户也不当小知青,反正他吃奶不吃粮。知青十年,拖着没户口的幼子,夫妻分离,那时,大学已不是我精神的家园,上大学和招工不过是回城与家人团圆的不同途径而已。那时的知青都说过,只要能回城,哪怕是扫厕所扫马路。眼看着有门路的都走了,人都快急疯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年后,我还若干次做过这样的梦:仍在农村,仿佛与世隔绝很久很久了,一直没有回城的消息,梦境中的我不哭,只是麻木地意识到自己仍在那个地方,盼着不知什么时候会有政策下来,能想到我们这些被遗忘的人……我曾不止一次问过身边的老知青,原来他们也做过类似的梦!这样的精神创痛,非亲身经历无法感受。这,就是知青梦魇。</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姐姐和<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弟弟参加了高考,但竟然都落榜了,据说是与父亲的远征军历史有关。对于这样的消息似乎也觉得很自然,在那时的我们家,事情顺利了倒是出人意料的。想想,我未参加高考也罢,也无须遗憾了。满怀期待的77年底的招工政策拒绝已婚,一次次铩羽而归,只有逆来顺受。高考、招工都与我无关了,77年底至78年初,眼前一片渺渺茫茫,沉寂,还是沉寂。</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下篇</b></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的春天,大概是4月下旬,竟忽然得到姐弟被扩招录取的消息,真是意外!事后知道大概是政策纠偏。也没按他俩原来的志愿,都录取到了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span>,原来他们一个是医学,一个是工科。<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弟弟告诉我,他发现他的高考分数其实是全系最高的。姐姐的分数在同宿舍女生中也是最高。</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我家的1977高考,遗憾!我与它已失之交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日忽然收到弟弟来信,他写到当初是在他们的劝说下我才放弃了高考,知道我其实是非常想考的,现在他非常后悔!他们班上还有30岁比我大一岁的女同学,没有结婚,说我77年没有高考很可惜。最后是当年最最时髦的励志话语:“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更待何时?!”之前姐弟落榜,接着78年春天我又是倒霉的人工流产,麻木不仁的我在浑噩之中度日,压根没有考虑参加78年高考。此时此刻收到此信,犹如冬眠蛰伏的我像似被注入兴奋剂般地立刻苏醒过来,犹如当头棒喝,不搏更待何时?!难道你还有别的路吗??没有一丝犹豫,不能有一丝犹豫。大学梦,其实一直是我心中不灭的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离高考只有52天。我也不回生产队参加夏收了,请假复习,正好农村学生也放半个月忙假我不用上课。我进城到母校买了高考复习大纲,我的初中、高中语文老师异口同声都说我77年就应该高考的,我一直是他们眼中学习的宠儿。我信心百倍,我热血贲张,我制定了正确的复习战术:确保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得分,数学只复习初中至高一的部分,高二高三的数学放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非常奇怪,复习了十几天数学竟然立马长胖了很多,气色也好,原本面色萎黄的我像换了一个人,农村十年,我从未有过那时那样的精神状态,心中的灯,烈焰熊熊照耀着我,奔!我什么也不想,什么烦恼都没有。剩下一个月时间分别复习另外四门功课,每天晚上赶回城里亲戚家借光复习,因为夏收期间农村学校晚上让电。有时还赶到很远的老师家请教,第二天一早再赶回农村学校上课,还不敢马虎,万一考不取我的民办教师就不用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高考日期是7月20—22日三天。每天早晨弟弟用自行车送我去离城30里远的公社小学考场,下班后又去接我。中午我在镇上供销社的货房里复习下午要考的内容,我的一位初中同班女生在供销社工作。记得那时她母亲身体不好,家庭经济困难,我和几个同学放学以后走很远的路去她家,帮她做家务,让她有时间做作业,初中毕业时她考了商业中专。想不到在我最需要帮助之时得到她,中午能有安静的地方备考,虽然货房物资杂乱,较黑,但于我却是福地。我一直忘不了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竞技型考生,每逢考试必兴奋心理素质好能发挥,每天都很顺利,每场考试都是早就答完反复检查完满交卷,当然考数学不是这样。试卷上初中和高一的比例占的不多,反正看不懂的我都空着,生平第一次经历了试卷开天窗是怎么回事,省笔墨省脑筋省时间。考完数学弟弟接我时,我讲给他听,他表扬我已经考出水平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弟弟极为聪明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已定为跳级读书候选对象,因文革而暂停。插队时班主任都不忍心动员他,说我家就一个男孩学习这么好,却不能被照顾留下继续读书(按当时政策应该可以留一个子女的,当然,成份不好除外)。后来弟弟在康奈尔大学读生物统计学博士,清华数学系出身的留学生都佩服他数学总能得A+。他72年进厂当了木模工,总觉得这不是他要干的工作,初二水平的他从那时起就自学高中数学和物理,到我那儿手里总拿着英语单词本,那个年代谁还学习?所以,弟弟今天能成为美国生物统计学院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考结束了,兴奋的我睡不着觉,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回到那个乡下去了,就等发榜,大学离我只有一步之遥!第二天,归心似箭的我回到丈夫和儿子身边,我的宝贝感冒一个多星期了,发低烧,我一直不知道,我的心好痛好痛!顿时我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就这样,我的亲人和我一起经历了1978高考,当然也包括我的好弟弟,好妹妹。晚上很迟了妹妹还专门把一份报纸送到我借住的地方,说是可能对写作文有帮助。有一次看到我在亲戚家复习时旁边还有孩子吵闹,又热,让我到她工作的地方去复习,说那儿凉快。可真是凉快!我居然躺在工厂配电房一张大桌子上呼呼大睡一觉,那天一个下午什么也没复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快到秋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它,迟到了整整十年。1978年高考!我差点儿与你擦肩而过(79年老三届就不允许参加高考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78年录取了两届大学生,所以时间都推迟了一些,收到录取书时全国各级学校都已经开学了,就是78级尚未入学。学校里的同事都和我一样高兴。我所在的那所农村学校是小学带初中部的(属公社大队双管)所谓戴帽子学校。75年因我怀孕,下学期被公社最正规的中学(所谓完中,即高初中都完整的,属县级、公社双管的学校)“发配”到此,大概是歧视怀孕妇女嫌累赘吧,其实我在那儿兢兢业业教了三年半的书,就是因为认真工作,没有后台的我才很快从代课转成了民办。谁让你是一个知青呢,最底层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学报到的日子快要到了,临走之前,学校为我饯行,在办公室里就着办公桌聚餐,大家为我举杯庆贺。菜烧了好几样,地道的农家菜,今天的说法绝对环保绿色。印象最深的是老鹅烧豇豆,还有学校院子里种的扁豆,都是我最爱吃的,其它就没印象了。办公室墙上贴着一排马恩列斯的画像,他们默默地见证着一个苦熬挣扎了十年知青的凤凰涅槃之宴。这是我历史上的第一次公款吃喝,是我插队十年第一次受到的礼遇,感谢这位很有人情味的校长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校长是个农村复员军人,善良粗爽,曾谈过一个在黑龙江鸡西插队的上海女知青未成,后来和我母校一个高三的女知青结婚,看来他一直有着知青情结。我复习的那段时间天天晚上跑城里,那时公社大队的眼睛都盯着知青民办老师,一往城里跑就说我们不安心,每次进城都像贼似的骑着车直溜,而校长他没作任何表示。是的,工农兵学员推荐和招工你们拦着不让人家走,现在凭自己的努力奔前程有什么要说三道四呢。一个大龄已婚女知青,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这儿怪可怜的了,我能感受到对我的善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10月18日,是入学报到的日子, 我们班41个同学中六个女同学,四个都有孩子,男同学大多数都当了爸爸,是拨乱反正的政策让我们这些老知青能重返校园实现青春梦想。与其他班级相比,年龄差距最大的竟有十多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家一年之中考上了三个大学生,在父母医院里传为美谈,这是自66年文革以来我家最扬眉吐气的日子。其实,如果不是文革,我家肯定都是大学生,虽如此,也足矣。妹妹当年没参加78年高考,因不想考文科当老师,又是部属大厂,28岁尚未成家,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学以后,儿子竟然报上了南京城市户口,随父亲。那个年代小孩户口是必须随母亲的,但是,在大学生集体户口本里也没法夹一个小孩户口,在粮油布票计划供应的年代,无法具体操作。感谢拨乱反正的政策,人性化地解决我儿子户口,使他从地下黑户转成一个凭户口本粮油证买粮食吃的堂堂正正的中国儿童。四年大学转瞬之间,学校照顾我们这些有孩子的妈妈学生,分配到了丈夫工作的城市,终于阖家团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考,我的1978。姗姗来迟的高考,1978。往事如烟。</span></p> 寄语学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某年教师节,学校宣传部邀我写上几句以“寄语学子”,现抄录于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年轻人,好羡慕你们哟,生活在今天的好时代,命运自己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在十年动乱中蹉跎,也曾迷惘、失落。几度磨练,几经坎坷,不灭的心中的灯是对理想的执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回首,欣慰处有,遗憾几多。人生路上光阴荏苒,珍重,不容虚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上《高考:我的1978》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这段“寄语学子”背后的故事。</span></p> 诗配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诗配文:《高考,我的1978》</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微云舒卷 2018/6</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年沉舸华盖犹,夫将雏子望聚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七终拨云见日,万悔踟躇误一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榜题名平生志,七八幡然终得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窗旧作诉衷情,云卷云舒绕琼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儿子一周半离开母亲去南京由父亲独自抚养</span></p> 感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这段经历是老三届的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能实现我的大学梦,首先感恩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力主恢复高考制度;感恩母校和老师培养教诲;感恩支持我的亲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特别感恩我的儿子和丈夫默默地陪伴和付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5月3日,出生59天才拍到人生第一张照片。那个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儿子百日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8月17日,第一张母子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7年3月5日,周岁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8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8月,两岁多了,还是小黑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0年3月5日儿子生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0年10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1年12月19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2年春夏,迟到了十年的毕业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2年秋,工作并定居南京</span></p> 篇末絮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行文至此,重录一段今年1月16日岁末絮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伊始,前路始远。千里万里,始于脚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暮年回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叹路漫漫其修远,莫恋柳岸晓风残月;莫忘荆棘坎坷,莫道曾经沧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怜惜天涯沦落,莫回首灯火阑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沉醉举杯邀月,莫沉湎过往荣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喜莫悲莫痛莫悔莫失莫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惧噫吁嚱,危乎高哉!前行路道之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历尽千帆,放下实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时,还得放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8编撰大学入学四十周年纪念册,应邀每个同学一句人生感悟:“知足常乐。生活是美丽的”,我的座右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衷心祝福我们这一辈,所有老三届的同学们:晚年平安健康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相关文章链接</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ko5602h?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555059"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班级纪念相册《岁月如歌》(2018.6.12.入学四十周年纪念)</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