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梵人(修地砖家)

<h1> 今天继续向朋友们呈上毛主席的系列照片。</h1><h1> 现在为大家呈上的是我收集整理的毛主席系列照片中的最后一部分,即《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照片。本文的主要内容为:毛泽东主席逝世及悼念照片;毛主席纪念堂的有关照片;补充的毛主席相关照片(前面文章由于篇幅所限容纳不下而移入本文以及部分重复图片的文字编排进一步完善的照片)。</h1><h1> 本文图片及文字说明部分来自网络,其真实性自己也无从考证。另外,部分照片没有标注时间和地点也为原资料的原因。请阅者凉解。</h1> <h1> 1976年9月9日下午四时,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发布了一条令世界为之震惊的消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于当天凌晨0时10分在北京逝世。</h1> <h1> 1976年9月9日下午四时,中央电视台的“告全国人民书”。</h1> <h1> 毛泽东主席遗容。</h1> <h1>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居所与世长辞,离开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祖国和热爱他的人民。</h1> <h1> 1976年9月,手挽手在毛泽东遗体前的张春桥、王洪文、江青、华国锋、毛远新、姚文元、陈锡联、汪东兴(从左至右)。</h1><h1> 张春桥(1917年2月1日-2005年4月21日),男,汉族,山东菏泽巨野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委、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他是四人帮成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主要策划者之一。1976年10月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并被撤销其在上海市的党内外一切职务。</h1><h1> 1977年7月中共第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张春桥被永远开除其党籍,次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的公开审判,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1983年1月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97年12月依法减为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1998年1月保外就医。</h1><h1> 2005年4月21日因患癌症死亡。</h1><h1> 王洪文简介另列。</h1><h1> 江青(1914年—1991年5月14日),女,原名李云鹤,生于山东诸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被捕脱离党组织。抗战爆发后,江青到达延安,后与毛泽东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全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等职,在中共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h1><h1>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是反革命集团的首要分子。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她任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解放军文革小组顾问。积极策划诬陷打倒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并与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给党和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1976年10月被中央政治局审查。1977年7月,江青被永远开除出党,1981年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 </h1><h1> 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保外就医的江青在其住地自杀身亡。</h1><h1> 华国锋简介另列。</h1><h1> 毛远新(现用名:李实,外号小豆豆,1941年2月14日-),生于新疆省迪化,祖籍湖南省湘潭县,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是毛泽东弟弟毛泽民和中共地下党员朱旦华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革时期重要政治人物。</h1><h1> 1986年,毛远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判处17年徒刑,从1976年起算,一直到1993年。</h1><h1> 1989年3月17日,毛远新在南昌“保外就医”居住。</h1><h1> 1993年10月,毛远新刑满释放后,在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使用名字为“李实”,毛远新担任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h1><h1> 2001年2月,毛远新退休,按《高级技术职称标准》每月领取养老金1080元,并因为父亲为革命牺牲的关系而享受烈属待遇。</h1><h1> 姚文元(1931年12月11日-2005年12月23日),男,浙江诸暨人,"四人帮"成员之一,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h1><h1> 姚文元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职于中国作家协 会、上海市卢湾区团工委、中共卢湾区委宣传部、上海《解放日报》和中共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起,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员。1967年初,伙同张春桥、王洪文制造上海"一月风暴",在全国刮起夺权风。此后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73年8月在中共十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成员。曾任《萌芽》杂志、《文艺月报》编辑、《解放日报》编委等。</h1><h1> 1976年姚文元同江青、张春桥、王洪文一起,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6年10月7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被隔离审查。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永远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定为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犯有领导反革命集团、阴谋颠覆政府、进行反革命宣传煽动和诬告、陷害等罪行。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1996年10月刑满释放。</h1><h1> 姚文元于2005年12月23日病亡 。</h1><h1> 陈锡联(1915.1.4-1999.6.10),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一度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h1><h1> 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h1><h1> 陈锡联具有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不居功,不诿过,胸怀宽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解剖自己,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尊敬与爱戴。</h1><h1> 1999年6月10日23时45分,陈锡联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5岁。</h1><h1> 汪东兴(1916年1月-2015年8月21日),汪东兴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初随红十军转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一方面军历任排长、政治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特派员、大队政治教导员、团总支书记等职。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h1><h1> 汪东兴为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长期兼任中央警卫局局长,负责毛泽东的警卫安全,是四人帮抓捕行动怀仁堂事件的决策人之一。</h1><h1> 2015年8月21日上午5时28分汪东兴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h1> <h1> 1976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守灵,各界群众向毛主席遗体告別。</h1> <h1> 华国锋、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李先念等同志到人民大会堂吊唁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 </h1> <h1> 为祖国和人民操劳一生的毛泽东主席安祥地静卧在鲜花丛中。</h1> <h1> 1976年9月11日解放军代表瞻仰毛泽东主席遗容。</h1> <h1> 1976年,毛泽东逝世,民众到人民大会堂向毛泽东遗体告别。</h1> <h1>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76年9月11日至17日,各界群众在人民大会堂吊唁人民领袖毛泽东。</h1> <h1> 群众代表瞻仰毛主席遗容。</h1> <h1> 群众瞻仰毛主席遗容。</h1> <h1> 少数民族代表瞻仰毛主席遗容。</h1> <h1> 首都工人群众沉痛悼念毛主席。</h1> <h1> 首都群众痛悼伟大领袖毛主席。</h1> <h1> 首都各界和全国各地代表到人民大会堂等待向毛主席告别。</h1> <h1> 张玉凤(左1)搀扶领导人瞻仰毛主席遗容。</h1> <h1> 1976年9月18日下午三时,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h1> <h1> 1976年9月18日下午三时,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h1> <h1> 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h1> <h1> 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现场。</h1> <h1> 毛主席追悼大会现场 。</h1> <h1> 毛主席追悼大会现场。</h1> <h1>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追悼大会现场。</h1> <h1> 1976 年9月18日下午三时,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正式开始。上图为大会现场,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追悼大会。</h1> <h1> 王洪文(右1)主持毛主席追悼大会。(右2华国锋,右3叶剑英)。</h1><h1> 王洪文(1935年-1992年8月3日),男,吉林长春人,"四人帮"成员之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主要策划者之一,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h1><h1> 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靠"造反"起家的王洪文,因毛泽东的赏识,成为继林彪之后的第二个所谓"接班人"。从此,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活动 。198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其为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判处被告人王洪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92年8月3日因肝病死于狱中。</h1> <h1> 为期7天的吊唁结束后,18日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上召开。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右1,左1为叶剑英元帅)致悼词。</h1><h1> 华国锋(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原名苏铸,山西省交城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197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76年4月7日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后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h1><h1> 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因病医治无效, 华国锋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h1> <h1> 参加毛主席追悼大会的各族群众。</h1> <h1> 1976年9月21日联合国第31届会议开幕,全体代表起立哀悼毛泽东逝世。</h1> <h1> 1976年9月联合国降半旗哀悼毛泽东主席逝世。</h1> <h1> 1976年9月韶山人民沉痛悼念毛主席。</h1> <h1> 悼念毛泽东主席的群众。</h1> <h1> 悼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群众。</h1> <h1> 各地群众悼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h1> <h1> 遵义群众悼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h1> <h1> 香港一售卖黑白电视机店内人们在收看毛主席逝世的信息。</h1> <h1> 下面为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对外开放后的照片。</h1> <h1> 李敏(中)和女儿孔东梅(右二)、女婿陈东升(左一)以及孩子们,在毛主席塑像前合影留念。</h1> <h1> 毛泽东之孙毛新宇、夫人刘滨和两个孩子,在毛主席塑像前合影留念。</h1> <h1> 毛主席的前儿媳刘思齐(中间坐轮椅者)来到毛主席纪念堂。</h1><h1> 刘思齐(1930年3月2日-2022年1月7日),女,汉族,又名刘松林,出生在湖北省,毛岸英的妻子,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的女儿。刘思齐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虽然不长,但他们两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不仅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结连理,她的同母异父妹妹邵华与毛岸青后来也组建了家庭。</h1><h1> 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牺牲后, 经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将军将杨茂之向毛泽东推荐后,毛泽东主席牵线,杨茂之于1962年2月中旬与刘松林(即刘思齐)毛岸英烈士生前的妻子结婚。刘松林和杨茂之共养育了4个子女,皆学有所成。</h1><h1> 2022年1月7日凌晨1时47分,刘思齐同志在北京逝 世,享年92岁。</h1> <h1> 毛主席儿媳刘思齐在毛主席纪念堂,与毛泽民外孙女曹立亚(右一)、助理叶爱华(左一)合影留念。</h1> <h1> 毛主席前儿媳刘思齐在毛主席纪念堂大厅的毛主席塑像前,敬献花篮,瞻仰遗容,然后与家人合影响留念。自左至右:儿子杨钧、女儿杨东梅、刘思齐、女婿马飞。</h1> <h1> 毛主席前儿媳刘思齐在毛主席纪念堂大厅的毛主席塑像前,与毛主席警卫赵同江(右一)、助理叶爱华(左一)合影留念。</h1> <h1> 毛主席警卫王明富、曾文、梁志义、林增升、赵同江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看望他老人家,在纪念堂前合影留念。</h1> <h1> 毛主席亲属、毛泽民外孙曹宏(右一)、外孙女曹立亚(左二)和他们的亲属曹驰(右二)、曹爱丽等,在毛主席纪念堂合影留念。</h1> <h1> 毛主席之孙毛新宇(左三)、孙媳刘滨(左四)、重孙毛东东(右二)、重孙女毛甜懿(左二),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敬献花篮,瞻仰遗容,然后合影留念。左一是毛主席特型演员洪伟红心。</h1><h1> 毛主席之孙毛新宇和孙媳刘滨前面文中均有介绍。</h1> <h1> 毛主席之孙毛新宇(左五)、孙媳刘滨(左六)、重孙毛东东(左七)、重孙女毛甜懿(左四),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敬献花篮,瞻仰遗容,然后在毛主席塑像前合影留念。左三是毛主席特型演员洪伟红。</h1> <h1> 这两个小小“老”百姓,也于2018年底前住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本图为毛主席纪念堂出口。</h1> <h1>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刊登在“人民日报“ 头版的 ”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h1> <h1> 建立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文件。</h1> <h1><p> 毛主席纪念堂。</p><p> </p><p> 纪念堂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安息的地方,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毛主席纪念堂坐落在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5.72公顷,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11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1977年5月24日主体建筑完工。 1977年8月30日,毛主席纪念堂竣工,毛主席的水晶棺也由64位壮小伙拱抬移入纪念堂内。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开放瞻仰。纪念堂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44根花岗岩石柱环抱四周,重檐屋顶,雄伟壮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h1><h1> </h1> <h1> 毛主席纪念堂入口。</h1><h1> 毛主席纪念堂于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整一年这天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h1><h1> 毛主席纪念堂(英文全称:Chairman Mao Zedong Memorial Hall   )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20米,占地面积为5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长宽各105.5米,高度为33.6米。这座方形建筑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基座由枣红色花岗岩砌成,基座高4米,座上矗立着17.5米高的44根花岗岩廊柱,承托着熠熠生辉的金黄琉璃重檐屋顶。在这座举世瞩目的辉宏殿堂里,安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遗体,每天前往瞻仰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h1> <h1> 毛主席纪念堂。</h1><h1> 纪念堂是一座正方形大厦,建筑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 高33.6米,坐南朝北,外观为两层。主体呈正方形,外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石建筑的明柱,柱间装有佛山石湾花饰陶板,通体青岛花岗石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台,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四周环以房山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杆。南、北门台阶中间又各有两条汉白玉垂带,上面雕刻着葵花、万年青、腊梅、青松图案。正门上方镶嵌着“毛主席纪念堂”汉白玉金字匾额。枣红色花岗石砌成的高大基座上,四周环以44根黄色花岗石八角形廊柱。重檐平顶的檐口上贴以金色琉璃瓦。大门南北两侧各有两组8米多高的群雕,分别展示中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的革命历程。纪念堂现有10个厅室对外开放。</h1> <h1> 毛主席纪念堂。</h1><h1> 纪念堂二楼东西各厅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先辈的业绩纪念室。纪念室内展出了大批文物、文献、书信和图片。纪念堂(一楼)主要由北大厅、瞻仰厅、南大厅组成。北大厅是在瞻仰毛主席遗容前举行悼念活动的场所,大厅中央是三米多高用汉白玉雕塑的毛泽东坐像,坐像背后墙上悬挂着一幅描绘祖国山河大地的巨型绒绣。瞻仰厅是记念堂的核心部分大厅正面白色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金光灿灿的十七个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大厅中央烂漫的花丛中安放着水晶棺,毛泽东的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h1> <h1> 毛主席纪念堂。</h1><h1> 按照功能划分,毛主席纪念堂一层由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组成,二层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及宣教厅、藏品陈列室组成。</h1><h1> 北大厅是瞻仰参观入口和举行纪念仪式的地方,大厅正中是一尊汉白玉毛主席坐像,坐像背后是巨幅绒绣壁毯《祖国大地》,寓意毛泽东同志与祖国锦绣山河永远同在。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毛泽东同志身着灰色中山装,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水晶棺的黑色花岗岩基座上镶嵌着党徽、国徽和军徽。南大厅是瞻仰参观出口大厅,北侧汉白玉墙面上镶嵌着毛泽东同志手迹《满江红·和郭沫若》,银胎镏金、气势磅礴,抒发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定豪迈。</h1><h1> 党中央对毛主席纪念堂高度重视。在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120周年之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带领中央领导集体来到纪念堂瞻仰,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缅怀。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带领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纪念堂瞻仰,表达对共和国主要缔造者的崇高敬意,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h1> <h1> 毛主席纪念堂入口。</h1><h1> 按照功能划分,毛主席纪念堂一层由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组成,二层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及宣教厅、藏品陈列室组成。</h1><h1> 北大厅是瞻仰参观入口和举行纪念仪式的地方,大厅正中是一尊汉白玉毛主席坐像,坐像背后是巨幅绒绣壁毯《祖国大地》,寓意毛泽东同志与祖国锦绣山河永远同在。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毛泽东同志身着灰色中山装,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水晶棺的黑色花岗岩基座上镶嵌着党徽、国徽和军徽。南大厅是瞻仰参观出口大厅,北侧汉白玉墙面上镶嵌着毛泽东同志手迹《满江红·和郭沫若》,银胎镏金、气势磅礴,抒发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定豪迈。</h1> <h1> 毛主席纪念堂。</h1><h1> 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正中间的水晶棺中,安放着毛泽东遗体。毛泽东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毛主席的遗体水晶棺基座用泰山黑色花岗石制成,棺座四周分别镶着金饰党徽、国徽、军徽和毛泽东的生卒年份。水晶棺周围是君子兰和玻璃栏杆。大厅正面的汉白玉墙面上,镶着17个镏金隶书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h1> <h1> 毛主席纪念堂所在位置。</h1><h1>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此前的“中华门”址,在前门、天安门和故宫的中轴线上,纪念堂北边是天安门广场,南边是前门。</h1> <h1> 图为华国锋为毛主席纪念堂奠基。</h1><h1> 毛主席纪念堂是为纪念领袖毛泽东而建造的,位于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坐落在原中华门旧址,1976年11月24日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议,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华国锋主席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并向奠基石铲下第一锹土。</h1> <h1> 1976年11月24日下午,毛主席纪念堂奠基典礼于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工地举行,其间8000多位来自全国的各界代表参与其中。</h1> <h1> 1976年11月24日下午,毛主席纪念堂奠基典礼于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工地举行。</h1> <h1> 1976年国内有关专家审查毛主席纪念堂建造方案。</h1> <h1> 施工人员及设备进入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地。</h1> <h1> 毛主席纪念堂施工中。</h1> <h1> 纪念堂建设工地领导正对施工人员作动员。</h1> <h1> 毛主席纪念堂施工中。</h1> <h1> 毛主席纪念堂施工中。</h1> <h1> 毛主席纪念堂施工中。</h1> <h1> 施工中的毛主席纪念堂工地。</h1><h1> </h1> <h1> 毛主席纪念堂施工现场。</h1> <h1> 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地。</h1><h1> </h1> <h1>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者。</h1> <h1> 毛主席纪念堂建设总指挥与工作人员在脚手架上横幅前合影。</h1> <h1> 雕塑工人正在精心操作。</h1> <h1> 雕塑工人正在精心操作。</h1> <h1> 施工人员正在为“毛主席纪念堂”大字作描金处理。 </h1><h1> 纪念堂大门正上方匾额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为毛泽东纪念堂的亲笔题字,也是华主席在位时唯一题字手迹。匾额的材质为汉白玉。</h1> <h1> 施工人员和毛主席雕塑合影留念。</h1> <h1> 韩福裕(左)是纪念堂雕塑创作组的办公室主任。 韩福裕(1930--2013.1.17)男,曾任周恩来总理卫士。</h1><h1> 韩福裕于2013年1月17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h1> <h1> 1977年8月10日,作为毛主席纪念堂重要组成部分,北大厅的毛主席坐像雕塑终于竣工。这尊历时六个月才雕刻完成的雕像重达七吨,高达3.5米,最宽处甚至超过了两米。</h1> <h1> 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的毛主席坐像雕塑。</h1> <h1> 纪念堂内的北大厅。</h1><h1> 北大厅。正中是毛泽东汉白玉座像,重达七吨,总高3.45米。背景是一幅《祖国大地》绒绣,宽23.74米,高6.6米。大厅里的4根方柱,柱体是江苏无锡奶油红大理石,柱端采用天山白色大理石作衬托。地面铺杭州灰色大理石。天花板上装110盏玻璃葵花灯。</h1> <h1> 毛主席的坐像雕塑。</h1><h1> </h1><h1> </h1> <h1><p> 毛主席雕像的背后有一幅巨大的风景图 ,它的名字叫做“祖国大地”。</p><p> 毛主席的雕像背后这幅巨大的风景图,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定制的,应该几天就能完成了,但是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p><p> 这幅作品叫做《祖国大地》,长24米,宽7米,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竟然是人们用一针一线一点点缝出来的。</p><p> 来自山东烟台绒绣厂的43位女工,历经3个月的日夜不息,这才完成了这幅巨作。</p> 68个日夜的呕心沥血,使用了500多斤的绒线,共计1200多种颜色,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定格在了主席的身后。</h1> <h1> 毛主席纪念堂前厅(北大厅)。 </h1><h1> 纪念堂正门的北大厅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 大厅中央是3.45米高的汉白玉雕刻的毛泽东坐像,面含微笑,端庄安详。坐像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大型绒绣--“祖国大地”。整个大厅可容纳700多人。纪念堂的核心部分是瞻仰厅。大厅正中的水晶馆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着鲜红色的党旗。水晶棺的棺床是用黑色花岗石制成的,周围鲜花烂漫。大厅正面的白色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17个鎏金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h1> <h1> 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背景为祖国大地)。</h1><h1> 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入口。</h1><h1> 按照功能划分,毛主席纪念堂一层由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组成,二层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及宣教厅、藏品陈列室组成。</h1><h1> 北大厅是瞻仰参观入口和举行纪念仪式的地方,大厅正中是一尊汉白玉毛主席坐像,坐像背后是巨幅绒绣壁毯《祖国大地》,寓意毛泽东同志与祖国锦绣山河永远同在。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毛泽东同志身着灰色中山装,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水晶棺的黑色花岗岩基座上镶嵌着党徽、国徽和军徽。南大厅是瞻仰参观出口大厅,北侧汉白玉墙面上镶嵌着毛泽东同志手迹《满江红·和郭沫若》,银胎镏金、气势磅礴,抒发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定豪迈。</h1> <h1> 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六位最著名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和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设在毛主席纪念堂二楼。</h1><h1>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通过大批文物、文献、图片、书信,反映了六位领导人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丰功伟绩。据统计,6个纪念室共陈列文物102件、图片490张、文献224件。在陈列形式上,采用了较先进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每个纪念室都增设了等离子超薄电视和电子资料触摸屏,可播放展现伟人风采的资料片,调阅反映伟人思想、风范的格言。</h1> <h1> 参观须知:参观六位领袖革命业绩纪念室,须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场。注意衣着整洁。不得随身携带禁带物品,经安全检查后入场。参观时间:每周二至周日上午8:30—11:30;如有变化,将及时在网页上公布,敬请留意。参观方式:零散群众参观,随瞻仰队伍到毛主席纪念堂北庭院,凭有效证件领取参观票排队入场,瞻仰毛主席遗容后,从南大厅东侧上楼参观。团体单位组织参观,须提前电话预约。联系电话:55605045</h1> <h1> 毛泽东。</h1><h1>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h1> <h1> 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h1> <h1> 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h1> <h1> 周恩来。</h1><h1>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h1> <h1> 周恩来革命业绩纪念室。</h1> <h1> 刘少奇。</h1><h1>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h1><h1>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h1><br> <h1> 刘少奇革命业绩纪念室。</h1> <h1> 朱德。</h1><h1>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北洋时期,曾被授予勋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陆军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及抗战胜利勋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同时指挥过国、共军队的军事统帅。</h1><h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h1> <h1> 朱德革命业绩纪念室。</h1> <h1> 邓小平。</h1><h1>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广安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h1><h1> 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h1> <h1> 邓小平革命业绩纪念室。</h1> <h1> 陈云。</h1><h1> 陈云(1905.06.13-1995.04.10),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h1><h1> 陈云同志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陈云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开展和成功,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尊敬和爱戴。</h1> <h1> 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h1> <h1> 学生们在纪念室接受教育。</h1> <h1> 纪念堂建成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泽东主席遗容。</h1> <h1>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毛主席遗体前致哀。</h1> <h1> 党和国家领导人向毛主席遗体致哀。</h1> <h1> 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出口南大厅。</h1><h1> 南大厅为出口大厅,白色的大理石墙面上,镌刻着毛主席手书的《满江红·和郭沫若》词。纪念堂大门正上方匾额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为毛泽东纪念堂的亲笔题字,也是华主席在位时唯一题字手迹。匾额的材质为汉白玉。</h1> 1977年9月9日,笫一批瞻仰毛主席遗容的群众。 <h1> 各地群众排队进入纪念堂赡瞻仰毛主席遗容量。</h1> <h1> 群众排队进入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h1> <h1> 藏族同胞参观著名革命领袖革命业绩纪念室。</h1> <h1> 俄罗斯奥运冠军代表团前往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h1> <h1> 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背景原设计为红太阳背景。</h1> <h1> 在后续的建造过程当中,考虑到毛主席纪念堂的历史性和纪念性,设计师在和史学家、文联领导等认真商讨之后决定将这幅背景图改为了“祖国大地”。</h1> <h1> 为毛主席纪念堂发行的邮票。</h1> <h1> 2018年底我们来到北京,前往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后在纪念堂出口留影。</h1> <h1> 本文的后面部分为补充的毛主席相关照片,其中有陆续向大家呈送毛主席系列照片过程中又收集到的毛主席相关照片,也有部分为重新完善文字叙述的重复照片。本部分图片未按时间顺序编排。</h1> <h1> 毛主席与会议代表合影。</h1> <h1> 1964年1月31日毛主席和浙江省公安局办公厅厅长王芳在杭州钱塘江边。</h1> <h1><p></p><p> 毛主席和陈锡联。</p><p> 陈锡联(1915.1.4-1999.6.10),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一度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p> 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p></p><p> 陈锡联具有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不居功,不诿过,胸怀宽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解剖自己,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尊敬与爱戴。</p> 1999年6月10日23时45分,陈锡联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5岁。</h1> <h1>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和文艺工作者的合照。</h1> <h1> 1949年,毛主席与摄影师夫妇徐肖冰(左)、侯波(中)合影。拍照时,毛主席坚持让侯波站中间,他说“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嘛”。</h1><h1> 侯波,1924年出生于山西夏县,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抗战胜利后,她被派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学习摄影。1949年,她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一个角落里,见证了那举世瞩目的一刻。55年过去了,当年25岁的年轻女子如今已是80高龄、华发老人,但1949年10 月日那天的情景,对她来说一如昨日的过往。</h1><h1> 2017年11月26日,93岁的侯波与世长辞。一生见证了无数历史时刻的老人走了,而她留下来的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则成了永久的回忆。</h1> <h1> 1952年,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杨步浩亲切交谈。</h1><h1> 10岁起给地主打工,1929年逃荒到延安县碾庄乡落户;1935年红军解放石家畔后,他分到了窑洞和土地。193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村干部。抗日战争阶段,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杨步浩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1943年初,杨步浩被评为劳动英雄,他主动为毛主席、朱总司令代耕,并一直坚持到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经常深入基层,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h1><h1> 1977年7月6日,杨步浩被延河暴发的特大洪水夺去了生命。</h1> <h1> 1953年4月,毛主席接见出席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合影(局部)。</h1> <h1> 1956年,主席去武汉视察,途中临时起意想游长江。卫士孙勇亲入江试水况。</h1><h1> 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新中国成立,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危险都会消失,蒋介石带领部队撤离大陆之时,也留下了很多的国民党特务,他们会在暗地里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麻烦事情,甚至一度威胁到我国重要领导人得生命,在1953的时候,经过大家一致决定,将原先的中央警备团更名为中央警卫团,从此保护毛主席与其他重要领导人的生命安全,今天我们的主人翁就曾经是毛主席警卫团的团长,他的名字叫做孙勇。</h1> <h1> 1957年,毛主席在湖北武汉长江大桥上与群众交谈。</h1> <h1> 1958年,毛主席在湖北视察武昌第一纱厂(武汉国棉六厂)。</h1> <h1> 1958年,毛主席在湖北视察武汉重型机床厂。</h1> <h1> 1958年,时为共和国第一批女交警的邱益英,在武昌洪山礼堂受到毛主席的接见。</h1><h1> 1933年出生于湖北新洲的邱益英,17岁时为了逃婚,挑着一担米只身到武汉谋生。在制衣厂制过衣服,在革命大学学文化,后在省公安厅工作。</h1><h1> 1957年,邱益英主动申请从机关下放,报名参加中国首批女子交警队。次年“三八”妇女节,13名女交警正式上岗,热闹的江汉路口,邱益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h1><h1> 1958年9月14日晚,7点10分到达洪山礼堂,邱益英的座位是11排9号。这时她才知道,毛主席要来观看演出。7点40分,毛主席微笑着从台上右下角健步走到台前,向全场同志招手致意。“我的眼睛一直望着台上。毛主席穿着雪白的衬衣,银灰色的裤子,棕黄色的腰带和皮鞋。”</h1><h1> 晚会开始了,上演的是湖南戏《刘海砍樵》。“我们哪里是在看戏,都在看毛主席,整个人仿佛腾云驾雾般。中场休息时,省妇联主任小声通知我,到小会议室开会,毛主席要接见我们。”“当时,我的心情激动难抑,赶忙找服务员要了杯茶水镇定一下。”</h1><h1> 毛主席走到邱益英跟前,有人马上介绍,这是武汉市第一批女交警中的邱益英。主席望着小邱高兴地笑了。小邱连着敬了3个礼,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毛主席亲切地问:“你什么时候搞交通警察工作的?”小邱立正回答说:“今年‘三八’妇女节。”</h1><h1> 毛主席又问:碰到什么困难没有?小邱摇头: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支持,即使有困难也能克服!主席称赞说:“你们干得好,要克服困难,好好干!”</h1> <h1> 1959年,毛主席为鼓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人员前往延庆县进行劳动锻炼,于中南海勤政殿特批不按惯常流程进行的合影留念。图中一排右五为本照片作者。</h1> <h1> 1959年6月25日下午5点44分,毛主席在韶山招待所门前下了车,马上让人把当地主要负责人毛继生和毛华松找来,非常郑重、非常认真地交待:“我离开韶山多年,明天晚上要请你们乡亲们吃餐便饭。</h1> <h1> 1959年毛主席回到韶山,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欢迎。</h1> <h1> 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与乡亲们亲切交谈。</h1> <h1> 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欢迎。</h1> <h1> 1959年毛主席接见戏曲演员左大玢。</h1><h1> 左大玢,生于1943年9月,长沙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工青衣兼花旦。中国戏剧家协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h1><h1> 1954年考入湖南省湘剧团附设小演员训练班,由桂希科老师教授基本功。“开荒戏”为弹腔《盘貂》中的貂蝉,由孔艳兰老师执教。1957年8月毕业,分配到省湘剧院工作。</h1><h1> 1988年曾获中国戏剧第六届梅花奖,1997年获中国第八届文华表演奖。</h1><h1> 代表作有《生死牌》中的黄秀兰、《凤箫怨》中的郁梅、《子血》中的夏姬、《断桥》中的白素贞、《百花公主》中的百花公主、《园丁之歌》中的俞英、《大破天门阵》中的穆桂英、《郭亮》中的雷大嫂等众多色彩鲜明的艺术形象;其中《生死牌》《园丁之歌》分别于1959年、1973年被上影厂和中影厂、北影厂联合摄制成电影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左大玢在《西游记》中扮演观音一角,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爱。</h1> <h1> 1959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欢迎。</h1> <h1> 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视察双龙水电站。</h1> <h1>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和高炮三连战士在一起。</h1> <h1> 1961年,毛主席为鼓励身边工作人员发扬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特别提出与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服务科招待组、放映组、行政组、办公室以及警卫处部分同志于勤政殿合影留念。</h1> <h1> 1961年8月毛主席在庐山人工湖游泳。</h1> <h1> 江西农垦厅文工团的女舞蹈演员。</h1><h1> 1961年在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周总理和大家在一起紧张繁忙的开会。晚上,曾任江西省副省长,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的汪东兴,请来当地农垦厅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与大家跳交谊舞解乏。</h1> <h1> 1963年4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参加全国妇女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h1> <h1> 1963年12月26日颐年堂,毛主席七十寿辰当晚,毛主席与张宝昌同志合影留念。照片拍摄者为新华社摄影师吕厚民。</h1><h1> 20世纪60年代,张宝昌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服务科当招待员。毛主席70岁生日那天,有幸在颐年堂做现场招待服务工作,这是在中南海27年里印象极为深刻的一次经历。</h1><h1> 1963年12月26日张宝昌和同事陶幼奇在颐年堂值班。主席的机要秘书电话通知下午4点半毛主席要在颐年堂接见六、七位客人(程潜、章士钊等党外民主人士),一起吃饭并照相。</h1><h1> 晚餐毕,客人轮番照相后,工作人员也和毛主席照相。考虑到主席已经几个小时的劳累,大家提议和主席合影。没想到主席面带微笑地回应:没关系,我在天安门城楼上三、四个小时都站过,今天我和大家都高兴,你们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照。于是毛主席就分别和部分工作人员及服务科前来协助工作的人员一一合影。</h1><h1> 张宝昌和毛主席他老人家在70大寿时的亲切合影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h1> <h1> 1964年9月,毛泽东观看现代样板戏《红灯记》后会见演职员。</h1> <h1> 1966年9月15日,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焦裕禄的小女儿焦守云。焦守云当时13岁,穿着补丁衣服。20岁时,焦守云出席了党的十大,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党代表。焦守云一辈子都致力于焦裕禄精神的宣传。2008年,她成为开封市的一名奥运火炬手。</h1> <h1> 1966年10月1日,毛主席走下天安门城楼,来到了人民群众中间,与人民群众一起欢度国庆。搀扶着主席的是肖华上将和杨成武上将。</h1><h1> 肖华,1916年生,曾用名肖以尊,江西省兴国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营政治委员,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员,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h1><h1> 1955年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h1><h1> 1985年8月12日肖华在北京病逝。</h1><h1> 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h1><h1>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h1><h1> 1955年杨成武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h1><h1> 2004年2月14日17时35分因病医治无效,杨成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h1> <h1> 1967年7月20日,毛泽东在武汉机场。</h1> <h1> 1967年毛主席在武汉与东湖宾馆的工作人员合影。</h1> <h1> 1970年,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和候桂珍的合影。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后成为原人民大会堂118厅的服务处处长的侯桂珍。</h1><h1> 人民大会堂内距离西南门口和大礼堂不远处,有一处不太起眼的厅室,这里就是人民大会堂118厅,也是唯一用原始号码命名的厅室,毛主席最喜欢的厅室就是118厅,他经常在这里办公、开会、接见外宾以及休息。几十年前,这个大厅布置地非常简洁,放眼望去根本没有一件哪怕是谈得上奢侈的家具,就在四周摆了一圈儿沙发,卧室里还有一张木床,能够让毛主席在这里休息,在床头还有一张三屉桌子,室内还有一张很简单的办公桌,以及一把木椅。</h1><h1> 毛主席也把人民大会堂118厅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作为毛主席身边的生活秘书,侯桂珍做到了完美无缺,她记得主席经常在118厅进行办公,最长的时候甚至一连七八天都要在这里办公、居住。所以照顾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的生活起居就成了重中之重,侯桂珍竭尽所能的保证了毛主席能够在这里正常办公,并且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h1><h1> </h1> <h1> 侯桂珍是安徽人,18岁就进入人民大会堂(大会堂建成前夕)工作,她有个一辈子很难忘的身份,就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专用的大会堂118厅服务员。毛主席也把人民大会堂118厅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作为毛主席身边的生活秘书,侯桂珍做到了完美无缺,她记得主席经常在118厅进行办公,最长的时候甚至一连七八天都要在这里办公、居住。所以照顾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的生活起居就成了重中之重。也正是因为她这个特别的身份和经历,给了她荣光,同时,她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侯桂珍常说:正是因为这个经历,让她人生有意义和价值。她一辈子都记得前辈的教导和期望。</h1> <h1> 毛主席与姚淑贤(毛主席专列服务员)在一起好开心。</h1><h1> 1945年,姚淑贤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辈都在铁路局工作,从小她便听了许多铁路上的故事,立志将来要在大学里学“造火车”。可惜,贫寒的家境使这个女孩早早懂事,初中毕业后便决定参加工作养家。在卫校培训了一段时间后,她于1953年被分配到了天津铁路卫生防疫站工作。后来,姚淑贤和其她的同伴们被抽调到毛主席专列上做服务工作,这就给了姚淑贤更多的向主席学习的机会,并且成为了主席的知心朋友。</h1><h1> </h1> <h1> 1970年夏天,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身边工作人员合影。</h1> <h1> 1975年,毛泽东、邓小平和身边工作人员在中南海书房里的合影。</h1> 1999年作,描绘了毛主席在中南海工作生活状况(画作)。 <h1>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1965年,民国前总统李宗仁归来。</h1> <h1> 奉孝同最自豪的事就是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h1><h1> 奉孝同,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下团村人。1950年,参军入伍,朝鲜战争爆发,时年23岁的奉孝同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并开赴朝鲜战场,三年的烽火岁月,朴实憨厚的农家小伙成了战斗英雄。</h1><h1> 1953年回国后,素质过硬、表现优异的奉孝同成为了中央司令部的一名武警战士,不久他又被抽调到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成为了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在警卫团的几年,是他一生最难忘的岁月,也是他成长进步最快的几年,中央司令部先后授予他"执勤能手"、"技术能手"、"一级射手"等荣誉称号。</h1><h1> 1958年,31岁的奉孝同再次响应党的号召,"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毅然从北京回到湖南老家闭塞贫困的大山里。出于严守纪律需要,部队要求他复员后不能泄露自己在中央警卫团工作的经历。奉孝同严守纪律,退伍回乡后从没有把自己特殊的身份告诉过父老乡亲,镇里的干部也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 记者问他一生中最光荣的是什么?奉孝同用颤抖的声音回答:"给毛主席当警卫。"问他最遗憾的是什么?他说,"把自己与毛主席的合影弄丢了,离开毛主席之后再没有见到过他老人家。"</h1><h1> 2013年,盼了55年,曾给毛泽东当过5年警卫的奉孝同终于实现去北京缅怀毛主席的心愿了。11月17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晴空万里,奉孝同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实现了多年的心愿。</h1> <h1> 故国人民有所思。1967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h1> <h1> 家乡的花,故乡的情。1965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陈家山看茶花。</h1> <h1> 建国初毛主席与李银桥一家合影。</h1> <h1> 毛主席在杭州视察。</h1> <h1> 解放后,毛泽东多次乘火车出行。</h1> <h1> 毛主席和专列工作人员交谈。</h1> <h1> 毛主席和专列工作人员合影。</h1> <h1> 毛主席与专列工作人员在一起。</h1> <h1> 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合影。</h1> <h1> 看到游泳健儿们在江中的激浪,他流下了泪水。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长江的游艇上!</h1> <h1> 毛主席在韶山和亲戚们合影。 </h1><h1> 毛华村(前右2)站在第一排,因为他是照片中唯一打着赤足的人,所以成了这张照片里面最好辨认的人之一。毛主席的族兄毛仙梅站在前排左一位置;站左二的是毛主席的堂兄毛宇居;站右一的是毛裕初;站后排左一的是毛主席的表侄女文九明;右二位置的是毛主席的表兄文涧泉;右四是毛主席的表侄媳毛梅秀;右五是毛主席的表兄文梅清。</h1><h1> 毛华村是正在地里干活得到毛主席要来看望亲戚们的消息,来不及返回家换衣穿鞋赤着脚来到现场的。</h1> <h1> 毛泽东。</h1> <h1> 毛泽东和陈士榘。</h1><h1> 陈士榘(1909年4月14日-1995年7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北省荆门市人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排长、纵队副大队长、纵队司令部参谋、纵队参谋处处长、师参谋长、科长、营长、军参谋长、代理军长、随营学校校长、八路军旅参谋长、支队司令员、军区司令员、野战军参谋长、兵团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长征、直罗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广阳战斗、山东抗日根据地历次战斗、攻克赣榆县城战斗、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转战鲁西南、挺进中原、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h1><h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军事建筑部部长和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等职。参与领导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两弹基地工程任务,为中国导弹、原子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h1><h1> 1955年陈士榘被授予上将军衔。</h1><h1> 1995年7月22日陈士榘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h1> <h1> 毛泽东和罗瑞卿等人合影。</h1> <h1> 毛泽东和罗瑞卿合影。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四川南充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加回师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组织绥东战役,参与指挥大同集宁、张家口、易满、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h1><h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瑞卿先后担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h1><h1>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h1><h1> 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h1> <h1> 毛泽东与专职摄影师钱嗣杰合影。</h1><h1> 钱嗣杰(1928.01-2022.12.30),男,山东平阴人,著名新闻摄影家。1928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加入解放军。历任《东北画报》社、东北民主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摄影记者,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拍摄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的大量优秀作品。1964-1970年任毛泽东随身专职摄影记者。2008年在上海举办"'领袖风采'-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作品展"。曾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荣誉顾问。2006年被中国摄协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家"称号。</h1><h1> 代表作品有《毛泽东畅游长江》《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周恩来在万隆会议》。</h1><h1> 2022年12月30日6点40分,钱嗣杰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h1><br> <h1> 毛泽东主席。</h1> <h1> 毛主席、周总理和西哈努克。</h1> <h1> 毛主席59岁生日的时候,是与自己的保健医生王鹤滨一起过的,两人一起在紫云轩的过厅里简单吃了一顿饭!</h1><h1> 王鹤滨,原核工业部安全防护卫生局局长,研究员、苏联医学副博士(同博士待遇),研究员,中国核学会荣誉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神剑文学艺术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49年8月,因工作需要调入中南海,做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和生活秘书。</h1><h1> 1953年经过毛泽东同意,杨尚昆派他赴苏联攻读研究生,后成一代名医,平生为人十分俭朴,低调,乐于助人。 2008年任毛体书法研究协会的名誉主席。出版多部著作,书画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h1> <h1> 毛主席翻看战士学习用的字典,勉励战士们多学文化知识。</h1> <h1> 毛主席访问苏联。</h1> <h1> 毛主席观看话剧并接见演员。</h1> <h1> 毛主席和陈士榘。</h1><h1> 陈士榘(1909年4月14日-1995年7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北省荆门市人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排长、纵队副大队长、纵队司令部参谋、纵队参谋处处长、师参谋长、科长、营长、军参谋长、代理军长、随营学校校长、八路军旅参谋长、支队司令员、军区司令员、野战军参谋长、兵团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长征、直罗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广阳战斗、山东抗日根据地历次战斗、攻克赣榆县城战斗、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转战鲁西南、挺进中原、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h1><h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军事建筑部部长和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等职。参与领导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两弹基地工程任务,为中国导弹、原子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h1><h1> 1955年陈士榘被授予上将军衔。</h1><h1> 1995年7月22日陈士榘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h1> <h1> 毛主席和李淑一。</h1><h1> 李淑一,女,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白箬铺镇桃林村,是书香门第,1997年逝世。李淑一上中学时与杨开慧(毛泽东夫人)结为好友,经杨开慧介绍与柳直荀(革命先驱)认识,24 岁与柳直荀结婚。她结婚三年左右,柳直荀因革命离家,李淑一独自在家教书,养育儿子,两人再也没有见面,直到解放后,李才知柳早在1932年就死在王明左倾路线的手里。她守了几十年的寡,一生十分坎坷。</h1><h1> 1957年5月,毛泽东给李淑一写信:"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李淑一在接到毛泽东的这封信后,即将她早年写下的一首《菩萨蛮·惊梦》(1933年夏,一天晚上,李淑一在梦中见到丈夫衣带褴褛,血渍斑斑,不禁大哭而醒,于是连夜写下了《菩萨蛮·惊梦》一词:"兰闺索莫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赠与毛泽东,毛泽东因此而写下了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以寄托他对杨开慧和柳直荀的哀思。</h1><h1> 按照有关标准,李淑一早年并没有参加革命,所以称她为柳直荀烈士的夫人。</h1><h1> 李淑一于1997年逝世。</h1> <h1> 毛主席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合影。</h1> <h1> 毛主席和陶铸夫人及儿子。</h1><h1> 陶铸(1908年1月16日-1969年11月30日),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湖南祁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央政治局中位列第四,前三位分别是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于文革初期遭迫害,后因胆癌病逝于安徽省合肥市,享年61岁。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陶铸平反。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致悼词。</h1><br> <h1> 毛主席和舞蹈演员邢韵声。</h1><h1> 邢韵声是上海人,为江西农垦文工团的女演员,1961年9月,毛主席到庐山开会,邢韵声及文工团的其他女演员被抽调到会场保障。高度紧张的会议让中央领导们无暇休息,傍晚闲暇时会务组便组织开办舞会以帮助中央领导们放松解乏,邢韵声和其她女演员就在舞会上陪领导人们跳舞。由于邢韵声的相貌和举止与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有些相似,便勾起了主席的思女之情。与邢韵声几番跳舞熟悉之后,毛主席便将邢韵声认作干女儿。</h1><h1> 后来在跳舞的时候,邢韵声发现毛主席手腕上的表很旧了(那是1945年8月重庆谈判时郭沬若从自己手上摘下来送给毛主席的欧米嘎手表),邢韵声便从自己手上摘下参加工作时妈妈给买的新表送给了毛主席。 毛泽东被邢韵声的真诚和单纯感动了,一般不接受礼物的他接下了手表,笑着说:“你这么大方,我也不能小气啊,我送你几幅字吧。”说完,走到书桌前,拿起几副练字时留下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几幅字,送给了邢韵声。</h1><h1> 1962年毛泽东又一次见到邢韵声,看到邢韵声手腕上空空的便说:没有手表,工作、学习多不方便.....,我一定要送你一块表。 后来,毛泽东专门让人从瑞士定了一块手表,送到了邢韵声家中。</h1><h1> 毛泽东戴的手表在他去世后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后来送到了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收藏。</h1><h1> 后来,邢韵声还与毛主席有过联系,并且还因为主席的地址暴露而闹了点误会。</h1> <h1> 毛主席回到韶山。</h1> <h1> 毛主席接见曾思玉。</h1><h1> 曾思玉(1911年2月2日-2012年12月31日),江西省信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685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冀鲁豫军区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四纵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h1><h1> 1955年 曾思玉被授予中将军衔; 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h1><h1> 曾思玉,2012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102岁。</h1> <h1> 毛主席看望中央警卫团战士。</h1> <h1> 毛主席看望中央警卫团指战员。</h1> <h1> 毛主席视察高炮部队。</h1> <h1> 毛主席与曾经的警卫员陈昌奉(左1)。</h1><h1> 陈昌奉,(1915年-1986年12月23日), 江西宁都田头乡琵琶城村委会岭垴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指导员等职。1930年3月至1937年1月担任毛泽东的勤务员、警卫员。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 "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北公安处警卫员训练班主任,延安公安局科长、公安分局局长等职。1946年5月17日,毛泽东亲笔为其题写 "努力工作,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祝你胜利"赠予他。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省公安局治安科副科长、教导团副团长、济南市公安局六分局局长。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省公安局教导团副团长、山东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潍坊军分区副司令员、公安部队江西省总队总队长、江西省军区独立师师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书记,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等职。</h1><h1> 1964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h1><h1> 1986年12月23日在武汉病逝。</h1> <h1> 毛主席与群众交谈。</h1> <h1> 毛主席与身边的卫士。</h1> <h1> 毛主席在看《金华日报》。</h1> <h1> 毛主席在庐山人工湖游泳。</h1> <h1> 毛主席在人民群众中。</h1> <h1>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与农民代表顾阿桃亲切交谈。 顾阿桃,1914年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市,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名人。</h1><h1> 顾阿桃祖辈是渔民,没读过书没有文化,后嫁给一位贫苦农民,生育有四儿一女,全家拥挤在一间半草屋内苦度生涯。</h1><h1> 1965年林彪夫人叶群到太仓县沙溪镇洪泾村参加"四清"工作队蹲点,发现她语言俚俗、生动、合韵,诸如"旧社会把我们当棵草,新社会把我们当成宝","我是药材店的揩台布,甜酸苦辣都尝过","现在我们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常有即兴发挥,天然妙得,很有煽动性和说服力。她记忆力强,能背诵许多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被树立成为讲用心得体会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的一个新型农民"。到处有人她请到各地传授学习经验。因为不识字,请人画示意图利用"看图说话"提示宣讲。</h1><h1> 1966年 顾阿桃被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她曾双手送给毛主席一份她的看图讲用稿。 1969年, 顾阿桃当上了中共"九大"代表、不脱产的江苏省革委会常委、地区县的领导成员。每次运动都有记者采访她,报上都有她配合政治时事、紧跟中央的表态性发言,作为社会动员的符号、典型样板。她的例子,被引用来证明"毛泽东思想已经在我国七亿人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毛泽东思想培育着革命化的新人"。</h1><h1> 1976年顾阿桃被免职回乡,重新务农。</h1><h1> 1994年1月13日下午3时20分,顾阿桃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医生诊断为突发性心肌梗塞,终年78岁。</h1> <h1>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h1> <h1> 1958年2月14日,毛主席一行人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视察。</h1> <h1> 1958年2月14日,毛主席一行人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视察,毛主席和小演员宁和亲切交谈。宁和在电影《红孩子》中饰演细妹子。</h1><h1> 宁和,女,1945年9月1日生于重庆,在北京长大,姓名为“向往和平”之意。父亲东北人,母亲福建人。宁和1972年到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工作,2000年退休。电影《红孩子》中细妹子的扮演者,曾因这部影片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宁和的父亲宁嘉风(1912-1980)是一位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原籍海城县城东苗官屯村,出身中医家庭。1948年因其为地下党工作的身分暴露,随家由沈阳迁居北平。宁和少年时代,她先后就读于北京大 *** 小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54年,年仅9岁的宁和,就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儿童广播剧团播音,并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话剧。1957年,长影《红孩子》剧组在全国找小演员,也到儿童剧团去找过,而宁和却是在北京什刹海游泳池门口,被《红孩子》剧组副导演李华碰到,她没有到导演苏里那里去表现自己,但乃父遗传给她的质朴形象,使她被导演选中。1957年11月,《红孩子》开拍时,她刚12岁。 宁和在《红孩于》中扮演苏区列宁小学的学生 ”细妹 ”。</h1> <h1> 1958年2月14日,毛主席一行人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视察。本图为《电影画报》的封面。</h1> <h1> 毛主席朱德、周恩来、与演员们合影。</h1> <h1> 千里来寻故地。1965年,毛泽东在江西。</h1> <h1> 他说:人老了,心不老,也不敢老!1967年,毛泽东在南京长江渡口。</h1> <h1> 由于中苏在边境的局部武装冲突,毛主席做了两线作战的准备。1969年的毛泽东。</h1> <h1> 毛主席接见少先队员,勉励其好好学习,奋发图强。</h1> <h1> 聊天中的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和周恩来受到了周围群众的关注。</h1> <h1> 毛主席和工作人员。</h1> <h1> 小钱来,一起照个像。1967年,毛泽东与钱嗣杰(专职摄影师)等身边工作人员合影于杭州。</h1> <h1> 1937年6月,毛泽东和访问延安的美国友人合影。左起:拉铁摩尔、叶非、毛泽东、阿拉尼斯(叶非夫人)、比森、韦尔思。</h1> <h1> 1937年叶剑英与毛泽东、朱德等。</h1> <h1> 战火纷飞中的毛泽东。</h1> <h1> 1949年10月1日 签署文件的毛主席。</h1> <h1> 1954年毛主席与班禅,达赖喇嘛在北京会面。</h1> <h1> 1957年 毛主席在南开大学与学生们交谈。</h1> <h1> 1963年,毛主席在打乒乓球。</h1> <h1> 1963年9月3日,印共总书记艾地访问中国期间将印尼天堂鸟标本赠送给毛主席。</h1> <h1> 1966年毛泽东和叶剑英检阅文化革命大军(红卫兵)。</h1> <h1> 毛主席会见客人。</h1> <h1> 毛主席会见客人。</h1> <h1> 毛主席在会议上讲话。</h1> <h1> 从左,邓小平、刘少奇、毛泽东、彭真、周恩来和陈毅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古书(1960年,候波摄</h1> <h1> 毛泽东、宋庆龄、会见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h1> <h1> 毛泽东笫二次访问苏联期间在莫斯科大学给中国留学生讲话(1957年) 侯波 摄。</h1> <h1> 毛泽东在韶山老家游泳(1959年) 侯波 摄。</h1> <h1> 毛主席和越共领导人胡志明。</h1> <h1> 毛主席会见越南领导人黄文欢(叛逃我国前的照片)。</h1> <h1> 毛主席、刘少奇会见原越共领导人黄文欢(右,投奔我国)。</h1><h1> 1975年,黎笋领导北越击败南越,越南统一,随后露出真面目,疯狂反华,大搞霸权主义。作为越南革命老前辈的黄文欢站出来极力反对,却难敌黎笋的阴谋针对,最终选择投奔中国,此举轰动一时,黎笋政府称他为“叛国者”,开除他的党籍,撤销一切职务。</h1><h1> 1905年,黄文欢出生于越南义安省,正是法国人在越南胡作非为,大肆摧残越南人民的时候,黄文欢自小就目睹侵略者的种种残酷暴行,让他极度痛恨,渴望有能力解救自己的国家。黄文欢追随越南反法前辈胡志明在中国学习革命经验。在中国的经历让黄文欢的思想得到进步,他成为一个坚定维护共产主义、马列主义思想的革命战士,先后在南京、长沙、昆明等地从事革命活动。</h1><h1> 黄文欢作为越共老前辈、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多次在会议上批评黎笋的错误路线,两人势同水火。由于无法忍受越南当权者黎笋的打压和排挤,黄文欢于1979年7月以前往德国治病为由绕道巴基斯坦来到中国。</h1><h1> 1991年,黄文欢终因年老体衰病倒,于5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逝世前,他留下遗嘱,希望将自己的遗体火化,骨灰分成两份,一份撒到红河水,顺流回到故乡越南;一份留在中国,以此表达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h1> <h1> 毛主席在与外宾交谈时好开心哦。</h1> <h1> 毛主席会见曾志(右)同志。</h1><h1> 曾志,湖南省宜章县人。1911年4月出生。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20名女生只有她一人在严格的军训和斗争中坚持下来,同年入党。参加过湘南起义和井冈山的斗争。曾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闽南特委组织部长、沈阳市委常委兼职工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市军管会物资接管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兼广州电业局局长、广东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 </h1><h1> 曾志同志于1983年离职,任中顾委委员。1998年逝世。</h1> <h1> 毛主席会见穿军装的钱学森(钱学森简介见前面拙文)。</h1> <h1> 毛主席会见红色夫人曾志(左)。</h1> <h1> 毛主席会见越共领导人胡志明。</h1><h1> 胡志明,原名阮生恭,学名为阮必成,参加革命后更名为阮爱国。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曾任越南民主共和国(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政府总理,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h1><h1> 胡志明出生于越南义安省南坛县金莲村,早年当过教师、海员和杂役 。192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 。1924年,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2月,化名李瑞赴中国广州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2月,在香港领导成立越南共产党(后曾定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劳动党)。1941年,返回越南召开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 。1945年8月19日,领导八月革命并取得胜利 ;9月2日,在河内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3月,当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任政府总理 。1951年2月,当选为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h1><h1> 胡志明于1969年9月2日,因病在河内逝世 。</h1> <h1> 毛主席在上海与各界人士代表交谈。</h1> <h1> 毛泽东和江青及邓颖超等参加会议。</h1> <h1> 毛泽东和朱德在窑洞前与国外参观团合影。</h1> <h1> 毛泽东率领红军抵达陕北。<br></h1> <h1> 毛主席,邓小平,宋庆龄等领导人会见苏联特使。</h1> 毛主席、朱德和史沬特莱(右,美国记者)。<div><h1>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1892年-1950年),女,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美国著名作家、卓越的新闻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28年底来华,1936年在西安目睹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她积极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和抗日反蒋爱国民主运动,对西安事变作了客观的报道。1937年1月到延安,访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3月起她同朱德进行经常谈话,为写他的传记准备素材。</h1><h1> 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年底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对朱德总司令进行专门采访。1938年春到武汉,曾多次会见周恩来。她曾动员组织一批加拿大、印度医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工作。随后她赴华北、华中等地采访八路军、新四军,写了许多著名的战地通讯,热情地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因受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加之患病,回到美国。继续从事以中国为内容的写作和讲演,为中国募集救济灾民的捐款。</h1><h1> 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因手术不治在英国伦敦逝世,终年58岁。1951年5月6日在她逝世一周年时,在北京为她举行了追悼大会和隆重的葬礼。她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中国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一块大理石墓碑上用金字镌刻着朱德写的碑文:"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h1><br><h1><br></h1><br></div> <h1> 毛主席和机要秘书谢静宜。</h1><h1> 谢静宜,1935年出生,女,河南商丘人。也有资料显示谢静宜为谢富治的女儿。</h1><h1> 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军长春七九三部队(今解放军电子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青年委员兼团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等职。1958年进入中央办公厅机要学校进修。1959年任毛泽东主席的机要员,被暱称"小谢"。1968年,被毛主席派遣来到北大与清华了解校园文革情况,后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清华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任北京市市委常委,1973年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h1><h1> 1976年文革结束后,谢静宜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接受审查;后“因坦白认罪较好,被免予起诉”。 2017年3月25日凌晨6时零7分,谢静宜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h1> <h1> 毛主席和身边工作人员。</h1> <h1> 毛主席游泳后小憩。</h1> <h1> 毛主席在北京郊区散步。</h1> <h1> 毛主席在基层视察。</h1> <h1> 毛主席在基层视察。</h1> <h1> 毛主席在基层视察。</h1> <h1> 彭德怀、叶剑英、朱德和毛泽东。</h1> <h1> 1937年三月,延安,美国合众社记者厄尔·利夫(左2,EarlLeaf)到延安采访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当时的吴光伟(英文名LilyWu),又名吴莉莉担任翻译。</h1><h1> 1911年,吴光伟(也叫吴莉莉)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富裕家庭,是吴家的第三个女儿。虽然是女孩,但是吴光伟的父亲时任北京盐务局局长,母亲也十分贤惠,从小她便是在百般宠爱中长大。吴光伟在两岁随着父亲来到北京,也就是当时的北平后,便在北平的教会学校上学。</h1><h1>北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出于对歌剧的喜爱,在一次学校歌剧的排练中,她与张砚田相遇了。在周围的同学看来,吴光伟和张砚田两人郎才女貌,十分般配。他们在排练的过程中渐渐熟悉起来,感情也日渐升温。当张砚田从东京留学归来后,与吴光伟举行了婚礼。</h1><h1>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主动来到陕西西安,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初到西安,吴光伟在陕西省政府民政厅工作。然而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由于政见上的不一,吴光伟与张砚田选择和平分手,吴光伟也通过在西北救国联合会妇女部的出色工作成绩,被推荐到延安担任翻译。</h1><h1> 来到自己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延安后,吴光伟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积极活跃地参与爱国运动。年轻漂亮、举止文雅的吴光伟也收获了众人惊艳的目光,被延安当地同志称为“延安第一美女”。 </h1><h1> 在1937年,美国记者厄尔·利夫来到延安采访毛主席、朱德将军时,吴光伟因为流利的外语、出众的工作能力被选任为这次采访的翻译。在完成此次采访任务后,吴光伟被推荐给史沫特莱,担任她的翻译兼秘书(吴光伟在江青之前也曾作过毛泽东的秘书)。</h1><h1> 史沫特莱在延安工作期间,不仅仅将工作的重心放在采访和写作上,还倡导组织了灭鼠运动、节育运动等运动。在看到延安的同志缺乏娱乐活动时,她还积极地将交际舞介绍给大家,带来了一阵交际舞热潮。与此同时,从小对歌剧报以极大热情的吴光伟也十分欣赏交际舞,她不仅活跃在舞池,还是时髦地将头发烫卷,涂上口红。然而,声噪一时的交际舞受到广大青年同志欢迎的同时,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h1><h1> 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尤以毛主席的妻子贺子珍为代表,认为交际舞不仅消磨了大家的革命斗志,男男女女搂抱在一起也有伤风化。当吴光伟与贺子珍发生冲突后,她申请有关方面进行裁决,这件事也被称为“吴光伟事件”。</h1><h1> 由于这件事,使得毛主席与妻子贺子珍发生了冲突,贺子珍一气之下离开了延安。而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史沫特莱和吴光伟也深受此事的影响,有关方面为避免持续造成更恶劣的影响,便将她们二人“礼送”出延安。</h1><h1> 吴光伟后来嫁给一位国民党官员并被迫撤到台湾,但她始终认为中共最终能够战胜国民党。</h1><br> <h1>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毛主席设宴款待,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主席作陪。</h1> <h1> 犹记烽火,更难忘烽火。1965年5月,毛泽东在井冈山茨坪远眺。</h1> <h1> 又来南国踏芳枝。1965年,毛泽东在杭州看花。</h1> <h1> 远眺毛主席故居。</h1><h1> 韶山毛泽东同志的故居(外文名:Comrade Mao Zedong's former residence in Shaoshan),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含邻居房屋面积)。</h1><h1> 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1><h1> 毛泽东同志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南方农宅形式,坐南偏东,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共13间半,建筑面积223平方米。</h1><h1> 这里同中国大多数地方一样,有山丘、绿树、茅屋,还有那崎岖不平的乡间小道。随着年复一年的阳光、雨露、严寒和酷暑不断的交替,这里和中国其它广袤的大地一样磨励出了一代又一代坚韌勤劳的人民。</h1><h1> </h1><h1> </h1> <h1> 韶山滴水洞。</h1><h1> 韶山滴水洞位于毛泽东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峡谷中。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毛氏族谱》赞之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h1><h1>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来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兴之所致,随口对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会议……"于是有滴水洞别墅之建。</h1><h1> 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一号楼住了11天。他于这年7月8日在武汉写信称此处为"西方的一个山洞"。1970年,由欧阳海英雄连队在别墅后修建了长100米的防空洞。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洞的两端各有厚度近尺,重达几吨的装有自动控制的粗重铁门。即使洞外施放原子弹,也无损洞内指挥系统和洞里人员的安全。</h1><h1> "西方山洞"保密管理极严,曾一度十分神秘,知道它的人极少。1986年秋,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滴水洞景区的三大核心部分:以一号楼为中心的别墅系列;西面以毛泽东祖坟,虎雕、虎亭、滴水清音为主的虎歇坪景观系列;东面以毛泽东曾祖父母坟、龙泉三叠、奔龙泉池、观音远眺为主的龙头山景观系列。</h1><h1> 滴水洞景观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声海内外,吸引游人如织,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欣然前往浏览。这颗被人们喻为湖南"山水明珠"的"西方山洞"开放20年来,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次。著名党史专家冯文彬这样赞誉滴水洞风光:"三湘灵秀地,洞中别有天。"</h1> <h1><p> 随着本《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一文的结束,我收集、整理的毛主席系列照片就全部呈与大家缅怀完毕。</p><p> 当然,由于可利用的资源和自身精力的限制,本人收集整理的毛主席系列照片在数量上仅仅是毛主席全部照片中的沧海一粟,也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们能利用其它渠道收集、整理更多的毛主席照片,以供大家继续缅怀。</p> 伟人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将是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永远缅怀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永远的活在了我们的心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