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河美如画第十七期)黄山归来不看岳

阳春白雨

<p class="ql-block">美篇名:阳春白雨,美篇号:410842047。</p> <p class="ql-block">黄山,古称黟山,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982年,黄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中国旅游报公布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黄山被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黄山奇、雄、险、秀,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等美誉,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p> <p class="ql-block">为了节约体力和时间,我们选择乘坐区间车和索道上山,步行下山。</p> <p class="ql-block">坐在索道轿厢里,满眼的是攀附在花岗岩上的黄山松,尽管没有土壤,扎根在裸露的岩石上,但依然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黄山松是由黄山等独特地貌和气候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中国特有树种,属松科松属,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上。说黄山松“奇”,一是奇在它顽强的生命力,大多是从坚硬的黄岗岩里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二是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针叶短粗稠密,叶色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神态迥异,都有一种奇特的美。</p> <p class="ql-block">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雨雪霜却依然永葆青春。</p> <p class="ql-block">黄山松大多生长石缝中,千姿百态,竞异争秀。难怪有人说,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名扬天下,黄山松有不可磨灭的一份功劳。看石还得赞松,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黄山松也就是怪石的“绿叶”,无私的点缀着怪石度过春夏秋冬。这是松的奉献,也是一种山与石意境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大名松之一蒲团松:位于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处海拔1610米。树高2.9米,树龄约350年。整株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石缝里,枝叶伸展婆娑,松下名蒲团石,故名。</p> <p class="ql-block">黄山共有24条大峡谷,这是位于正门方向的大峡谷,坡度较缓,人文景观较多。</p> <p class="ql-block">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从这株生长在石头上的小松树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远处悬崖峭壁上,盘山栈道像一条洁白玉带围在山腰,络绎不绝,盘旋环绕,直达峰顶。</p> <p class="ql-block">黄山玉屏景区有一段险峻的登山路,名为好汉坡,这里的坡度有六七十度,有“不到黄山非好汉,爬上好汉坡才是真好汉”的说法。游客爬到这里,仰望上山的坡道,都要鼓足勇气,奋力攀爬,过了好汉坡,就是著名的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爬上坡顶回望,蜿蜒逶迤的盘山路上人流如织,争相恐后往坡顶攀登,一种征服自然的成就感从心底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这块巧石像一朵刚出土冒出头的蘑菇,旁边镌刻四个小字“岱宗逊色”,赞美黄山的同时也不忘宣传其它名山。</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大奇松之首——迎客松,生长在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地处海拔1680米,树高10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76米,树龄至少已有1300年。</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属于黄山“四绝”之一,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雍容大度,姿态优美。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国画“迎客松”前,曾接见过无数世界各地和平友好的使者。迎客松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黄山很早就对迎客松实行了“特级护理”,管理人员说:“迎客松是稀世珍宝,照看它要像照顾小孩一样精心,哪怕是一根枝条和一根松针都不能疏忽”。在迎客松旁边有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常年居住着专职护理员,使它成为全国唯一配有“警卫”的树木。护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观察迎客松的树干、树皮和松针的变化以及病虫害防治和天气变化情况,并做好详细的日记。一有异常情况要立即汇报,并配合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山十大名松之一送客松:生长于玉屏楼右侧道旁。树高4.8米,树龄约450年。枝干弯弯曲曲,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挥手告别。</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对面是黄山第三主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直冲云霄,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因为四周雾气环绕,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所以被命名为“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卓立地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博大壮丽,绝对堪称“黄山第一峰”。</p> <p class="ql-block">从玉屏楼前行50米左右,可见右侧山上的巧石“龟鱼争松”,像一只巨大的乌龟和一条正要跃起的鲤鱼,争夺山顶上那棵挺拔的松树。</p> <p class="ql-block">单纯看鲤鱼状巧石,正奋力向上,称之“鲤鱼跳龙门”。“鱼嘴”上方长有一株黄山松,松似灵芝,松石组景,曰“鲤鱼戏灵芝”。“鱼嘴”前方有一椭圆石块,又曰“鲤鱼吐珠”。</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大名松之一探海松:地处海拔1670米,树高仅3.5米,树龄约500年。</p> <p class="ql-block">步道左边,有一巧石如掌,食指朝上,好似为游人指路,此石被称为“指路石”。形如海豚,又曰“海豚石”。</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酷似手机“祖先”大哥大,原来黄山早就有了手机。</p> <p class="ql-block">再换个角度,巧石又像一个梨柄朝上的梨子,所以又被称为“仙梨坠地”。</p> <p class="ql-block">对面巨石像是“金角大王”抑或是“牛魔王”,耳朵、鼻子、嘴巴俱全,斜披着衣袍,袒胸露腹,形神具备。</p> <p class="ql-block">“天狗望月”,每当月亮升起,远远望去,这块巨石像一只天狗趴在地上,它抬着头,伸长了脖子,一动不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据说二郎神的哮天犬喜欢偷吃月亮,结果被二郎神知道了。一气之下将它打下人间,正好落到了黄山的顶上,变成了一只石狗。关键是这只石狗的背后还趴着一只小狗,实在可爱。</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大名松之一望客松:长在玉屏峰至莲花沟途中。树高5.6米,树龄约450年。</p> <p class="ql-block">这棵松树直接长在石头表面,树根几乎看不到,不知它是怎么存活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栈道对面悬崖上,天然形成的花纹,组成了一对鸳鸯,仿佛正在水面上游走,极为灵动。</p> <p class="ql-block">登山步道忽而贴着悬崖边,忽而穿过岩缝,多亏了早年间的探路者和建设者,使我们能够自由自在的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饱览这美丽壮观到极致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竖琴松:生长于卧云峰侧的北坡,地处海拔1660米。树高8米,树龄约550年。</p> <p class="ql-block">路边巨岩上凸现一个突起,此巧石像人手握拳伸出的一个小拇指。</p> <p class="ql-block">鳌鱼峰是位于玉屏峰至北海途中的一座小山峰,峰以形名,海拔1780米,是黄山奇景之一。鳌鱼峰为黄山前后山必经之地,因山峰形状极像鳌鱼而得名,为黄山三十六小峰之首,景色雄伟而美丽,也是游客必游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人有诗云:“东海有巨鳌,何年飞到此;人行穿鱼腹,沾衣湿玉髓。”峰前有数石,远望似螺蛳,构成“鳌鱼吃螺蛳”、“老鳌下蛋”等奇景。峰背有龟形大石,名“鳌鱼驮金龟”。</p> <p class="ql-block">鳌鱼头前面有一巧石,如同伸出的大拇指,故名“拇指石”,也称“点赞石”,正在给登上鳌鱼峰的游客点赞。</p> <p class="ql-block">攀登鳌鱼峰必经之路“百步云梯”,接近七十度的一条蹬道,最宽处有1米,最窄处只有不到0.5米,人与人手脚相连,名符其实的“热脸贴冷屁股”。</p> <p class="ql-block">云梯尽头是“一线天”,这是我走过的最壮观的一线天,长达20多米,窄窄的岩缝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10余米高的头顶上还有一巨石摇摇欲坠,让人不由得心跳加速,速度也同步加快,尽快通过这一天险,才能放下心来。</p> <p class="ql-block">转头回望,委实想不出造物主是如何打造的这一奇景,真是天造地设的独特景致。</p> <p class="ql-block">从峰顶看鳌鱼嘴,仍然是惟妙惟肖,不像其它景观那样,只能从一个角度看才像。</p> <p class="ql-block">鳌鱼峰对面是黄山最高峰——莲花峰,主峰海拔1864米,位于黄山中部,又高又陡。这里主峰高耸中间,群峰环抱,形似盛开的莲花,故得其名。莲花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站在鳌鱼峰顶,左可见莲花峰高耸云霄,右可眺西海大峡谷沟壑幽深,前面南海宽阔,后为天海、光明顶。无论朝哪个方向观看,都是千山一碧,翠色欲流。</p> <p class="ql-block">鳌鱼峰一带景色雄伟而壮丽,清江南华亭(今属上海)人、太常寺少卿沈宗敬游鳌鱼峰有诗曰:“黄海山如海,神奇靡不收。虬松能破壁,灵石欲吞舟。无意抟鹏翮,容谁下钩钩?云涛时起伏,任尔自昂头。“诗中通过鳌鱼能吞舟的传说,和《列子》所载天帝曾命十五只鳌鱼背负五座神山,后被龙伯国人钩去六只,造成两座神山漂走北极的神话,着重说明古今无人能将黄山上这只鳌鱼钩起,反映了鳌鱼峰“任你云涛起伏,我自昂首而立”的磅礴气势。</p> <p class="ql-block">临近光明顶,隔天海远观鳌鱼峰,可见峰脊有巧石似乌龟,昂首向前。峰石结合,构成“鳌鱼驮金龟”的奇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