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酒后驾车与醉酒驾车区别</p><p class="ql-block">1.饮酒驾车,简称“酒驾”。</p><p class="ql-block"> 判定酒驾标准:20mg/100ml≤血液酒精含量标准<80mg/100ml。</p><p class="ql-block">2.醉酒驾车,简称“醉驾”。</p><p class="ql-block"> 判定醉驾标准:血液酒精含量标准≥80mg/100ml。</p><p class="ql-block">二、酒驾与醉驾处罚</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酒驾是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可以给予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等党纪处分;醉驾是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属犯罪行为,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p><p class="ql-block">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p><p class="ql-block">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第二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六款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p><p class="ql-block">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员工奖惩规定》第五十七条规定: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解除劳动合同。</p><p class="ql-block">三、案例</p><p class="ql-block"> 1. 鄂温克旗辉河畜牧业综合服务站原站长哈某(股级)酒驾问题。哈某因醉酒驾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被追究刑事责任,2016年11月25日,法院以犯危险驾驶罪,判处哈某某拘役二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2017年2月,哈某某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p><p class="ql-block"> 2. 海东市乐都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干部李德盛酒驾问题。2019年12月,李德盛在蒲台乡上岭村任第一书记期间,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乐都区公安机关查获,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罚款1500元的行政处罚。2020年6月,李德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p><p class="ql-block"> 3. 黄南州尖扎县司法局能科司法所所长才华台酒驾问题。2021年5月,才华台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尖扎县公安机关查获,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罚款1800元的行政处罚。2021年6月,才华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p><p class="ql-block"> 4. 果洛州班玛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公务员局局长张占宝酒驾问题。2021年7月,张占宝酒后驾驶机动车被班玛县公安机关查获,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2021年8月,张占宝受到党内警告处分。</p><p class="ql-block"> 5. 海东市化隆县谢家滩乡纪委原书记多杰俄吾酒驾问题。2020年7月,多杰俄吾酒后无证驾驶机动车与停放在路边的车辆剐蹭,被化隆县公安机关处以罚款1500元的行政处罚。2020年9月,多杰俄吾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职务。 </p><p class="ql-block"> 6. 海北州海晏县交通局原副局长杨东醉驾问题。2019年7月,杨东醉酒驾驶机动车与停放在路边的车辆刮蹭,被海晏县公安机关处以吊销驾驶证的行政处罚,因犯罪情节轻微,海晏县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2019年12月,杨东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二级主任科员撤至一级科员)。 </p><p class="ql-block"> 7. 西宁市大通县青山乡武装部原部长阿明醉驾问题。2021年7月,阿明醉酒驾驶机动车与一辆轻型货车相撞致对方受伤,被海晏县公安机关处以吊销驾驶证的行政处罚,因犯危险驾驶罪,大通县人民法院判处拘役1个月20日,并处罚金2000元。2021年11月,阿明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p> <p class="ql-block">四、酒驾从重处罚的八种行为</p><p class="ql-block">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范、统一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依法严惩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行为。</p><p class="ql-block"> 1.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前款规定的“道路”“机动车”,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p><p class="ql-block"> 2.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p><p class="ql-block">(1)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p><p class="ql-block">(2)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p><p class="ql-block">(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p><p class="ql-block">(4)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p><p class="ql-block">(5)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p><p class="ql-block">(6)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p><p class="ql-block">(7)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p><p class="ql-block">(8)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3.醉酒驾驶机动车,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又构成</p><p class="ql-block">妨害公务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p><p class="ql-block"> 4.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判处罚金,应当根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认罪悔罪态度等情况,确定与主刑相适应的罚金数额。</p><p class="ql-block"> 5.公安机关在查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嫌疑人时,对查获经过、呼气酒精含量检验和抽取血样过程应当制作记录;有条件的,应当拍照、录音或者录像;有证人的,应当收集证人证言。</p><p class="ql-block"> 6.血液酒精含量检验鉴定意见是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醉酒的依据。犯罪嫌疑人经呼气酒精含量检验达到本意见第一条规定的醉酒标准,在抽取血样之前脱逃的,可以以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结果作为认定其醉酒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 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本应带头遵纪守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上述典型案例,却反映出少数党员干部法纪意识、规矩意识淡薄,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之心,心存侥幸、以身试法,不仅受到行政、刑事处罚,还受到党纪政务处分,付出沉重代价。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案为鉴,树牢“酒驾违法、醉驾入刑”“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意识,深刻汲取教训,本着对自己、家人和他人负责的态度,时刻绷紧党纪国法这根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时常开亮“警示灯”,念好“紧箍咒”,督促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守好安全底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问题及时移送,深挖背后隐藏的违规吃喝等问题,从严查处,不断释放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