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历史是整个红军长征史上最具浓墨重彩的篇章,红军长征在四川期间,跨越滔滔激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播下了革命火种,留给四川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四川是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都经过的省。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创下征战时间最长,历时1年8个月;途经和活动区域最广阔,全省69个县(市)留下了红军将士的足迹;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的省,其中有著名的会理会议、礼州会议、磨西会议、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及巴西会议等;面临的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爬雪山、过草地是最集中的体现;进行的斗争最卓绝,是长征中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的省,有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等;红军长征在四川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仅过草地就有2万余名红军指战员长眠于此;四川是红军长征途中开展民族工作,建立地方革命政权成效最显著的地方,彝海结盟、冕宁、黑水、小金、天全、宝兴、甘孜等地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尽管这些革命政权存在时间较短,但其意义影响仍是十分的深远;四川是党中央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同张国焘分裂活动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四川是革命战略重心由南向北转移最关键的地区,是红军长征中的桥梁和中转基站,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加油的总驿站。四川各族人民是为红军长征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最多的地方,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在四川,自然应该从四渡赤水说起,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最精彩的军事行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企图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界地区的狂妄计划。</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根据敌情变化,指挥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为了有把握的求得胜利,红军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创造战机。因此,红军必须经常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主动权,从而取得了长征中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p><p class="ql-block"> 四渡赤水,极其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我军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毛泽东主席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p> <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中革军委于1935年1月20日提出,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兵分三路分别从松坎、桐梓、遵义等地域向西挺进,拟从赤水、土城附近西渡赤水河,经过川南,夺取长江南岸之泸州蓝田坝、大渡口和江安一线之各渡河点,迅速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p><p class="ql-block"> 在和国民党川军、黔军在青杠坡的战斗中,由于敌强我弱,红军遭受重大伤亡,战斗失利,使北渡长江计划不能实现。为摆脱被动,争取主动,打乱敌人的部署,中革军委决定退出战斗,在贵州习水县土城西渡赤水河,向敌军部署较为薄弱的古蔺、叙永等川南地区挺进,这就是一渡赤水。</p><p class="ql-block"> 古蔺成为红军入川的第一县。 </p> <p class="ql-block"> 红军离开川南向川滇黔交界的云南扎西(威信)前进,准备在该地域进行休整和整编。党中央、中革军委根据敌情,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在扎西与敌作战的方针,出其不意,迅速脱离川、滇之敌的合击,离开扎西地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p><p class="ql-block"> 红军在太平渡和二郎滩二渡赤水,在娄山关,遵义等战役中所战皆捷,取得红一方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为调动川、滇、黔各敌军,红军放弃了原拟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向西南转移,求得在转移中消灭敌军,并迅速控制赤水河上游各渡河点,并在茅台镇三渡赤水,再次进入古蔺、叙永等川南地区,佯作再北渡长江之势,迷惑敌人,诱敌来攻。同时补充给养,为新的机动作充分准备。</p> <p class="ql-block"> 红军三渡赤水,出乎蒋介石所料,也使蒋介石确认红一方面军将再次西进或北渡长江, 立即调动部队进行部署,驻守古蔺,堵于叙永、赤水河镇一线,在长江段堵截,与滇军联防阻止红军西进,准备于太平渡、二郎滩渡口袭击红军,这正中了红一方面军的调虎离山之计。</p><p class="ql-block"> 红军秘密、迅速、出敌不备,在敌军未形成包围圈之际,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再次东渡赤水河(四渡)离开川南重入黔北地区。重返黔北的红一方面军采取声东击西战术,派一部分兵力佯攻,主力部队则渡过乌江,进入息烽,佯攻贵阳,跳出蒋介石精心设计的“绝境”,诱出滇军来援。红军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至元谋,红军主力神速摆脱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直奔金沙江岸,在金沙江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会理境内。</p> <p class="ql-block"> 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领命在赤水丙安一带与敌作战,协助红军主力在土城西渡赤水河。</p><p class="ql-block"> 现在丙安镇建有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陈列馆,展示有:挥师黔西北、鏖战赤水、四渡赤水、红色丙安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红军长征在赤水地区艰苦卓绝的征战过程和红一军团在丙安留下的历史永恒记忆。</p><p class="ql-block"> 陈列馆内建有“耿飚将军纪念馆”,耿飚曾浴血奋战在赤水河畔。耿飚是中共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曾担任国防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 丙安赤水河大桥,该桥被赋予许多红色元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旗帜插在桥两侧迎风飘扬,一座桥塔高高耸立,鲜红的五角星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丙安渡口”字样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国家4A级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土城镇除“四渡赤水纪念馆”这个主馆外,还是“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红九军团陈列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住居”、“青杠坡战斗遗址”、“土城渡口纪念碑”等十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称红军长征纪念物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展出内容分为:土城战役,四渡序曲;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五个篇章。</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展示内容,凸显四渡赤水的“神”与“奇”。馆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红军文物300余件,全面介绍了红军长征突围的全过程,记载了四渡赤水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3日至9日,毛泽东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在云南、四川交界的金沙江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千军万马由滇入川,从而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红军北上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p><p class="ql-block">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通安到达会理城郊,对会理城展开了围攻,虽未攻下,但保证了部队在会理城郊的休整。</p><p class="ql-block"> 红军在会理城郊铁厂村召开了“会理会议”,总结遵义会议以来的战略方针,统一领导核心认识,确定红军过金沙江后的行动任务,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主席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并决定继续北上,向红四方面军靠拢,在川西北建立苏区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边皎平渡的“红军渡江纪念碑“,巍然屹立,高擎船桨的红军战士雕像高大庄严,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会理会议”纪念碑,绛红色的纪念碑上,金色的镰刀锤头党徽光彩夺目,群雕铜像左边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右边是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其他参会人员出现在其后的浮雕上。</p><p class="ql-block"> “会理会议纪念碑”上刻有“会理会议简介”,基座刻有“会理会议纪念碑碑记”。</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该馆以毛主席诗句“金沙水泊云崖暖”为主题,用五个单元着重介绍红军长征中发生的几次重大战役和几次重要会议。第一单元: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的开始;第二单元:伟大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第三单元: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巧渡金沙江;第四单元:困敌于会理城—召开会理会议;第五单元:红旗漫卷二万五—长征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会理县城红军广场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展示的是红军在皎平渡靠七条小船巧渡金沙江场景。碑的下方,刻着毛主席七律“长征”诗。</p> <p class="ql-block"> 在会理会议纪念碑的松树林中,有五组反映当年红军战斗、生活的雕塑,这三组照片分別为:”我要当红军”,展示母亲送儿当红军场景;“拥军”,展示军民鱼水情;“亲人”,表观的是红军女战士深情地抱着儿童情景。</p> <p class="ql-block"> 西昌市城内“彝海结盟纪念碑”,碑名由胡耀邦题写。</p> <p class="ql-block"> 在会理会议上有项重要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在大树堡渡过大渡河经富林,(汉源)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从会理出发,经益门、甸沙关、永郎、乐跃后攻下德昌县城,红军没有停留,绕过西昌城,于1935年5月19日到达礼州镇。</p><p class="ql-block"> 根据先遣部队提供的敌情,敌人判定红军要走大路,即越西至大树堡,准备死守横在大路上的富林且已完成布防,红军若按原计划仍从大树堡渡河将十分困难。5月21日,中央军委在礼州边家祠堂召开军事会议,史称“礼州会议”。会议决定从泸沽兵分两路,主力部队秘密改道走冕宁小路,在石棉安顺场渡过大渡河,同时派一部分兵力佯装主力,继续顺着大路前进,以迷惑敌人。</p><p class="ql-block"> “礼州会议”是一次及时、紧急、秘密的军事会议,是避实就虚的奇谋,用兵如神的典范,是红军军事指挥的又一次胜利。</p><p class="ql-block"> “礼州会议”作出的重要部署,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这一决定,一方面显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军领导人愈加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对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成功实践,为红军抢渡大渡河而继续北上争取了宝贵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礼州红军广场上“红军长征礼州会议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召开“礼州会议”的边家祠堂,现在是“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陈列馆有四个部分内容展示,第一部分:挺进礼州;第二部分:军情连连;第三部分:礼州会议;第四部分;情深谊长。</p><p class="ql-block"> 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首次出现“红军万里长征”一词,从此,一个伟大词语诞生,“万里长征”继而传遍凉山,传遍全国乃至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在礼州住在曾经的土官庄,现今田坝村的边家大院,这是一个四合院建筑,原为边氏族长的住宅,始建于清代末年。当红军离开时,给房子主人留下一枚银元,体现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军纪。</p> <p class="ql-block"> 冕宁是革命老区,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先遣部队司令员刘伯承和当地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地方。“彝海结盟”让红军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摆脱困境,在彜族同胞护送下抄近路,这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沿途要通过百里彝族聚居区,从拖乌、栗子坪、擦罗、到达石棉安顺场,赢得了強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宝贵时间。</p><p class="ql-block"> “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史上重大事件之一,为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史、军史、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冕宁县城有个文化广场,广场上有座红色花岗岩大型群雕“长征颂”,形如一座山峰。8个头像是红军长征过冕宁时的主要领导人,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陈云、刘伯承、聂荣臻。</p> <p class="ql-block"> 冕宁彝海,海拔2280米,属高水淡水湖,湖水终年波光粼粼,清澈如镜。四周青松苍翠,芳草盖地,山花争艳,一片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取水点,以水代酒,歃血为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彝海结盟纪念碑,气势宏伟,是一座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纪念碑由刘伯承、聂荣臻、小叶丹及彝族代表沙马尔各四人组成。碑名由江泽民题写,碑文用汉、彝、英三种文字书写。</p> <p class="ql-block"> “彝海结盟纪念馆”巍峨挺拔,极富民族特色。红旗造型背景上表现的是红军长征的浮雕。</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分二层,底楼为革命文物厅,集中展示红军过凉山和“彝海结盟”重大历史事件。二层为民俗文物展厅,展示彝旅人民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及冕宁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石棉县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地”闻名中外,那里是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地方。红军在当地船工帮助和支援下,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为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又一光辉篇章。</p><p class="ql-block"> 安顺场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石棉县安顺场红军长征纪念地,是红军强渡大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渡口。</p> <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上巨大的红军战士头像,红军战士炯炯双眼凝视对岸。纪念碑下半部为17勇士驾船劈波斩浪强渡天险的浮雕,右侧为巨手执大刀浮雕,象征红军渡河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碑名由邓小平题写。</p><p class="ql-block"> 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大部队要过河,仅靠渡口3只小船,需要一个月时间,在前有敌军堵截,后有十万敌兵紧追,形势十分危急。毛泽东主席当机立断,决定兵分两路,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p> <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馆名由江泽民题写。纪念馆展厅以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分为:长征、大渡河战役、红军长征过雅安、翼王悲歌、历史评述五个部分。馆藏200多件红军当年战斗时用过的枪支、大刀、旗帜、图片资料等各种珍贵文物。馆内还珍藏着刘伯承、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p> <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28日,毛泽东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从石棉安顺场到达磨西,磨西古镇也成为红军长征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镇。</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在此召开有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秦邦宪、陈云、邓小平参加的会议,长征史上称“磨西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不到康定而是继续北上抗日,具体部署飞夺泸定桥作战方案,决定陈云出川等重大事项。</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磨西会议遗址,磨西会议在天主教堂举行。</p> <p class="ql-block"> 参加“磨西会议”领导人的塑像,碑的背面是毛主席七律“长征”诗。</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在磨西,住在天主教堂神甫楼,天主教堂及神甫楼成为人们瞻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中年塑像</p> <p class="ql-block"> 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是一座地下一层,地面两层楼的建筑。纪念馆以“磨西会议”史实为依据,分上、中、下三层,四个单元展示。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浴血远征;第二单元:磨西会议;第三单元:北上陕北;第四单元:红色丰碑。纪念馆以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展板、实物及真实的故事场景为主体,再现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是一座英雄的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典第一桥。毛泽东主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更让泸定桥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是红军长征重要的里程碑,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胜利。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座落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纪念碑底座平台上,两个红军战士奋勇向前的战斗姿态,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由邓小平题写碑名,聂荣臻撰写碑文,由两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题名撰文的纪念碑,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建有“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馆中展览以红军长征为主线,飞夺泸定桥为重点,展示对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意义。馆内收藏、展示各类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等400余件,展现当年的战斗场景,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泸定桥,成为人们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红军飞夺泸定桥后,决定避开人烟稠密地区,走北上雪山草地一线。红军在泸定与汉源界山飞越岭与敌激战,夺取了飞越岭垭口,为全军打开了通向汉源、荥经、天全、芦山、宝兴的通道,顺利攻占天全。红军在天全没有停留,经芦山到达宝兴。</p> <p class="ql-block"> 宝兴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红军在宝兴战斗了125天,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迹。</p><p class="ql-block"> 红军进入藏民聚居的硗碛地区,在硗碛,红军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相待,红军粮食不足,衣服单薄,藏族同胞送来粮食,红辣椒、生姜水,还有烈酒来御寒。为红军编草鞋,用棕皮做背心,做杵路杖等。</p><p class="ql-block"> 红军翻越夹金山,这就是红军长征中爬雪山的地方,夹金山是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p> <p class="ql-block"> 宝兴县的宝兴河畔修建有红军广场,广场由主题雕塑雪山丰碑、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栏三大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雪山丰碑”远远看去似一面红旗,又像一座巍峨雪山,它诠释了一个主题,红军长征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凝重、庄严。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资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真实再现了红军在宝兴的那段艰苦岁月和艰难战斗历程。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的壮举,热情讴歌了红军精神,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夺取新的更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的二层是“陈云出川暨陈云之光辉一生”展厅。展厅再现陈云长征到达宝兴,再从宝兴灵关出发,经荥经、雅安、成都,到达重庆,再从重庆只身乘船前往上海,最后赴苏联,与共产国际重建联络的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 宝兴县硗碛,有座“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座落在硗碛湖边,一面红旗造型,底座有浮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硗碛泽根村210省道边,有毛泽东,朱德长征旧居,这两个房屋原在库区,因修建硗碛水电站被淹没,现在这两个房是按原貌重建在现在的位置供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 夹金山,垭口海拔4114米,是红一方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当年红军翻越夹金山,身着单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红军将士不畏高山严寒,顶风冒雪,艰难行走在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上。红军将士怀着必胜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心同德,团结互助,克服重重困难,征服了人间少有的艰难险阻,胜利翻越了夹金山,创造了红军与天斗,与地斗,挑战生命的极限,经受了生死存亡的考验,铸就了历史丰碑。</p> <p class="ql-block"> 小金县在红军长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两河口会议两件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小金县,(那时的小金称懋功)小金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在两河口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就红军战略方针进行讨论和统一思想。会上出现了以毛泽为首的北进派和以张国焘为首的西进派之争。最终会议决定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对张国焘错误主张进行了批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金县“红军会师广场”上有座“懋功红军会师纪念地”,两根红色立柱,(象征红一、红四方面军)由五角星和党徽连接,两个红军战士,一个高举着紧握的拳头,一个高举着枪,气势感人。</p> <p class="ql-block"> 小金县夹金村是红军翻越夹金山后遇到的第一个藏族寨子,故有“夹金雪山第一村”之称。在夹金村有座“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红色花岗岩碑体,表现的是军民鱼水情深和红军官兵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达维镇是红一方面军先遣部队与红四方面军策应部队会合之地,因而闻名于世。达维会师纪念桥,达维会师纪念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两河口,修建有“两河口会议会址”、“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纪念馆”。会址前有“迎接红军”、“红军北上”两组雕塑。后面山坡高处有一尊毛泽东主席白色塑像,山坡上还有参加两河口会议主要领导人塑像,见之,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以红色为基调,以“胜利会师,决策北上”为主题,按照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小金的战斗历程为脉络,展厅有序厅、会师同乐厅、政权建立厅、两河北上厅组成,利用实物、图片、文献资料、雕塑、多媒体等形式展陈。</p> <p class="ql-block"> 小金两河口会议后,1935年6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主力离开两河口北上,翻越长征途中第二座雪山,海拔4080米的梦笔山,6月25日到达马尔康,中央红军在此驻留了7天时间,毛泽东主席住在卓克基官寨。在此召开了“卓克基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有关问题。</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红军前后有超过10万人“三进三出”马尔康。马尔康承担起支援红军给养的艰巨任务,是红军的后勤基地,也让红军得到了休整。</p><p class="ql-block"> 马尔康被称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北上驿站”,为长征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毛泽东主席多次高度评价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藏羌同胞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并深情地将其赞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p> <p class="ql-block"> “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分六个展区,即:万里长征、转战阿坝、北上驿站—马尔康、英名永存、传奇故事、迈向新长征。</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以独特的视角,用大量丰富的史料、实物,融合了现代声、光、电、3D等技术手段,通过雕塑、展板、灯箱、场景等,再现了红军长征途经阿坝州翻雪山,过草地和建立革命政权时期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奇迹。</p> <p class="ql-block"> “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前广场上,竖立着雕塑群像,这组命名为“北上”的群雕,以毛泽东主席为中心,红军战士和藏族小红军紧随,表现了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在北上方针指引下,艰难北上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196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周恩来总理亲自为红原县命名。“红原”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红军从马尔康出发,走过大草原,经刷经寺,翻越雅克夏雪山进入黑水县境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原县“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雕塑。</p> <p class="ql-block"> 红原县刷马路口“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红军翻越雅克夏雪山,一个班战士在垭口休息后再下没有起来全部牺牲。现在在垭口建有红军烈士墓,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 红原县日干乔是茫茫无际的大沼泽,渺无人烟,高寒缺氧,被称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p><p class="ql-block"> 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决定组成右、中、左三个纵队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三个纵队都要穿越草地到达若尔盖包座地区,从巴西出川进入甘肃南部。</p><p class="ql-block"> 右纵队由董振堂率领,沿着红一方面军过草地路线行进至包座。中纵队由徐向前率领,由炉霍、壤塘到阿坝,在阿坝县的查理寺进入草地,经安曲、龙日坝、色地、年朵坝到达包座地区。左纵队由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率领,从甘孜出发,经色达、壤塘及四川青海边境进入阿坝,经安曲、色地、年朵坝到达包座地区。左纵队要穿越日干乔沼泽地,这是三个纵队中过草地最为艰难的,即使是8月,也是时而寒流滚滚,时而暴雨倾盆,时而冰雹袭来。红军指战员身着单薄又破烂不堪的衣衫,难以抵御寒冷。最为艰难和严重的是粮食极其匮乏,不得不以野菜充饥,而野菜也极其难觅。红军将士外乏御寒之衣,内缺果腹之食,真乃饥寒交迫,很多红军指战员牺性在这片大沼泽之中。</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日干乔已成为红原县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日干乔红军长征革命遗址被列为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是耸立在日干乔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黑水县是红军长征途中红一、红四方面军三次过往的地方,时间从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长达1年2个月。红军从马尔康卓克基到黑水途中,翻越红原和黑水界山雅克夏雪山到达黑水,雅克夏雪山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三座雪山。</p><p class="ql-block"> 党中央在黑水召开过两次会议,长征史上称“芦花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根据地这段历史的经验总结,对其功绩作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对张国焘放弃川陕苏区的错误进行了批评。</p><p class="ql-block"> 红军在黑水,历尽千辛万苦,在前有堵兵,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轰炸的被动战争环境中,以磅礴的气势,勇敢的血肉之躯,经历大小战斗80余次,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黑水县“中共中央政治局芦花会议会址”,这是一幢三层的大石头房子,这幢房屋原是当地头人泽旺的私人住所。现在是红军长征在黑水的一个纪念馆,用实物、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红军在黑水的战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 黑水县达古沟“红军桥”,1935年7月7日,红军在此与当地反动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夺桥战斗,消灭了反动势力,随后红军过桥,翻越达古雪山,到达松潘毛儿盖。</p><p class="ql-block"> 红军桥是座藏族建筑风格的风雨桥,桥廊内有毛主席的诗“长征”,有参加长征的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团四支部队的文字资料介绍,走过红军桥的重要领导人照片,红军长征途中几次重要会议及几场重大战役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红军在黑水境内先后翻越了与红原交界的雅克夏,昌德、达古三座雪山。现在在黑水奶子沟的昌德,建有红军翻越昌德雪山的纪念碑,修建昌德文化广场、用雕塑、石刻、墙绘、景观小品布置等,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黑水境内几次战斗,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等场景,成为黑水县一处红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红军从黑水出发,翻越达古雪山到达松潘县毛儿盖地区,在1935年8月4日至6日历时三天,在下八寨乡沙窝寨子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沙窝会议”。</p><p class="ql-block"> “沙窝会议”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方针,强调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强调维护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团结。张国焘在会上虽同意中央北上路线,但他随后即变卦,企图使红军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海,宁夏、新疆偏僻地压的区。</p> <p class="ql-block"> 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8月20日,在沙窝寨子以北的上八寨乡索花村索花寺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毛儿盖会议”。会上着重讨论红军主力发展方向问题,在会上与张国焘的分裂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在毛儿盖期间,红军总部把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向北挺进。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随右路军行动,右路军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向若尔盖班佑、巴西地区开进,待与左路军会合后共进甘南。左路军由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以马尔康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然后东进至若尔盖班佑地区向右路军靠拢。</p><p class="ql-block"> 张国焘不执行北上战略方针,由于他的拖延,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因敌情变化而不能实现,不得不改道,经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北上,毛儿盖成为红军进入草地的出发地。</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率领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经过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历尽艰难险阻走出草地,到达班佑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县是红军三大主力重整旗鼓,同道北上的唯一起点。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9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于1936年8月由若尔盖出川,进入甘肃南部,最终到达陕北,实现红军长征的胜利大会师。</p><p class="ql-block"> 悲壮的,付出巨大牺牲的红军长征过草地,打通胜利北上通道的包座战役,使红军摆脱政治困境的“巴西会议”都发生在若尔盖县。</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若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句荣耀的话语来说明若尔盖县与中国革命的非凡关系,若尔盖地区为党和红军战胜政治、军事、经济三大危机提供了重要条件,若尔盖在红军长征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名为“胜利曙光”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位于班佑村。班佑是红军走出草地见到你第一个藏族村寨,因而在红军长征史上有“草地第一村”美誉,现在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是一座群雕像,右侧是走出草地后牺牲的红军战士,中间是高高矗立的一面红旗,上面有“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字样,左侧是三个相互搀扶的红军战士,开国上将王平拿着望远镜望着远方。</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底刻着“胜利曙光”的大金字,正面的碑文是节选王平将军的回忆录。碑文给人以一种莫名的悲哀和惨烈,当年红军为追求真理,团结一致,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参观者。</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县“九大元帅走过的草原”纪念碑,红军长征,除陈毅元帅在南方坚持游击战外,其余九大元帅都经历过长征,走过若尔盖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 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发生在若尔盖县姜冬村树林中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在年朵坝国道213旁立有“七根火柴”纪念碑,予以纪念。</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是一只红色大手握着党证,党征上五角红星闪闪发光,七根火柴排列在红星之上。下方基石是“七根火柴”4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率领的红军右路军走出草地后,发动包座战役,包座战役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的第一个重大军事胜利,打通了北上通道。</p><p class="ql-block"> 右路军进入巴西后,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同道一起北上。但张国焘违抗中央命令,以种种理由拒不北上,并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为摆脱险境,1935年9月9日夜晚,党中央在巴西紧急召开会议,这次的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又一次头键会议,又一次将红军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党中央在9月2日至9日,在巴西班佑寺曾连续召开过4次会议。)</p><p class="ql-block"> 9月10日凌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先行北上,于9月11日到达甘肃省迭部俄界。(今高吉)使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得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县“巴西会议纪念馆”,位于若尔盖县巴西镇上巴西村。纪念馆有图文资料和红军文物、红军标语、武器弹药、红军生活用品等400余件套。</p><p class="ql-block"> 整个纪念馆汇集了巴西会议历史转折、战略转移伟大壮举、三过草地艰难征程、围点打援包座大捷、长征精神永照草地等内容,全面生动地展示了红军长征途经若尔盖过草地那段艰苦卓绝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 鉴于四川在红军长征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突出贡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85年批准在四川松潘川主寺建立“红军长征纪念碑”,这是红军长征的纪念总碑,取名“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这是中央对四川在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认可,是四川各族人民的光荣和骄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名由邓小平题写。碑园由纪念碑、大型浮雕群、红军长征纪念馆三大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不同于其他地区修建的纪念红军长征某一事件或某一战斗的纪念建筑,而是长征总纪念碑,是红军长征这一伟大事件的标志性纪念建筑。</p><p class="ql-block"> 所以选择建在松潘川主寺元宝山,正如纪念碑碑志所述:“古松潘方圆千里,叠峰重峦,玉嶂参天。三路红军,同征此间。爬雪山、过草地、战包座、打塔山,确定北上方针,奔赴抗日前线,在此建碑,旨意深远。”</p> <p class="ql-block"> 碑园入口处是红旗漫卷西风主题雕塑,光彩夺目的红旗下刻有“长征是宣言书”,右侧是“长征是宣传队”,左侧是“红军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主席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元宝山上的纪念碑,碑体在夕阳照射下闪着金光,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由红军战士铜像、碑体、基座组成,总高41.3米。红军战士铜像高14.8米,双手高举成“V”字形,一手持步枪,象征胜利,一手执花束,象征和平。碑体高24米,象征红军长征24个月。碑体三角立柱体造型,每个贴面上方镶嵌一颗红色五角星,象征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密团结,坚不可摧,形成一支不可战胜的武装力量,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碑基座是高2.5米的汉白玉材质基座,象征雪山、下面是绿色水磨石,象征草地。</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纪念馆里,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纪念馆通过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声、光、电多媒体及情景复原,展示的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史实,记录着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征战历程,展现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其中有一句话写道:“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爬雪山,过草地就发生在四川境内。</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内“黎明火种”雕塑,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力量,就像生机勃勃的种子,破土而出。</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碑园中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纪念碑山下是一组大型花岗岩英雄群雕。长72米,宽8米,高12.5米。刻画了九组人物,分别是: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原情深、征途葬礼、前赴后继、回顾思念、英灵会聚,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伟大壮举,这一群雕是我国规模空前的现代艺术群雕。</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时期,红一方面军主力离川北上,而张国焘则率红四方面军大举南下,翻过夹金山后向宝兴、芦山、天全、名山、邛崃、大邑等地进攻,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在南下时,在与国民党川军作战过程中,广大红军指战员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奋不顾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与敌鏖战,取得了许多战斗的胜利,给国民党极大震动,调整兵力,在名山重镇百丈关阻击红军。</p><p class="ql-block"> 敌军凭着优势兵力,向红军发动攻击,红军广大指战员忍着疲劳寒冷,在山谷、烂田、松树林中与敌展开浴血苦战,经过七昼夜的殊死恶战,虽毙伤敌1.5万人,但红军伤亡也有近万人,战斗相当惨烈。红军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战斗未能取得胜利。造成了红军日趋窘迫的处境,被迫于1935年10月21日撤出百丈,全军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休整。为保存实力,于1936年2月,红军又被迫后撤,再次翻越夹金山,经达维,小金、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于1936年4月进驻甘孜县城。这时南下红军由8万人减至4万人,张国焘的南下计划遭到失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位于雅安名山区百丈镇的“红军百丈关战役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百丈战役历史陈列展”展馆。</p> <p class="ql-block">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位于雅安名山区的旅游胜地蒙顶山巅,蒙顶山皇茶园之上,为纪念百丈关战役于1985年修建,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佳楣题写。</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上下两层,3个展厅。馆内的史料除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征、公文包、石刻标语等实物。</p><p class="ql-block"> 馆内有邓小平、徐向前、刘伯承、张爱萍、杨成武、肖华等题词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前的党徽和红五星塑像。</p> <p class="ql-block">“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红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蒙顶山红军长征百丈关战役碑廊。</p> <p class="ql-block"> “天全县红军纪念馆”于2008年12月10日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纪念馆共分三个展室,分别为:万里跋涉路漫漫,中央红军过天全;红四方面军在天全,浴血奋战建政权;不惧二郎山险峻,红军精神世代传。</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有300余幅红军长征征途图片,500余件红军当年所用过的战斗、生产、生活的实物。</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成为天全县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 天全县为纪念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打造红色文化旅游胜地,修建有红军广场。红军广场上有红军浮雕像、红军雕塑、长征火炬、红军长征纪念馆4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照片为“长征火炬”。</p> <p class="ql-block">天全县红军广场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邛崃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邛崃是红军长征战斗过的地方。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由开国大将王树声率领一部来到邛崃西部山区战斗生活了半年时间,在此建立边区、乡级苏维埃政权。</p><p class="ql-block"> 邛崃高何镇“红军长征纪念馆”景点,融革命文物、历史文物于一炉,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体,是难得的一处红色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位于邛崃高何镇的“红军长征纪念馆”,是成都市唯一的红军长征纪念馆,是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纪念馆”包括:陈列馆、石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亭三部分。</p><p class="ql-block"> 陈列馆由陈列大厅、附属建筑和升旗广场组成。陈列大厅门墙上镌刻着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七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陈列大厅有前言和四个单元,用300多幅照片,200多件文物和大量大字、图表介绍邛崃地下党和红四方面军以及川康人民游击队的英勇业绩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形象地、直观地再现了红军的光辉足迹,讴歌了红军坚韧不拔,团结战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邛崃石塔寺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是红四方面军在邛崃的指挥部,是红军战斗、生活,也是红军、地方武装、地方政权开会、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红军亭”由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那里的红军碑廊陈列着红军遗留下来的石刻标语23块(条),诸如“赤化全川”、“争取苏维埃新中国”、“共产党万岁”等。</p> <p class="ql-block"> 红军碑廊里红军战士雕像。</p> <p class="ql-block"> 邛崃南宝山旅游区特别设立了红色文化区,有南宝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苏维埃政府旧址,还有雕堡和战壕遗址等。</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 红四方面军长途途经邛崃南宝山,在邛崃112天时间里与敌作战,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和红军宣传。</p><p class="ql-block"> 红军在邛崃,沉重地打击了四川军阀势力,动摇了国民党在当地的统治,牵制了围剿苏区的敌军力量,为红军南下作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南宝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一座以红念红军在邛崃南宝山地区的革命历史为主题的纪念馆,展示的内容有:革命历史展区;革命领袖事迹展区;革命斗争胜利和失败展区;革命文物展区;革命教育展区组成。</p><p class="ql-block"> 南宝山有座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一座叫“王家院子”的百年宅内,是迄今最为完整的红军长征经过时所建的苏维埃政府旧址,现还保留着议事厅、后勤室、伙房、马房等布置。</p><p class="ql-block"> 通过展示革命历史和革命文物,让人们了解邛崃南宝山地区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追溯红色记忆,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了解南宝山的红色岁月,共勉革命先辈们钢铁般的意志和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瞻仰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 大邑县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红四方面军在大邑留下过光辉的足迹。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翻过夹金山,向宝兴、芦山、天全、大邑发起攻击。徐向前部进军大邑与芦山交界处的横山岗,以打通到成都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横山岗处于西岭雪山怀抱中,是大邑、芦山分界线,是当时成都、雅安、阿坝三地通商往来的重要关口隘和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1935年12月8日,敌军向红军驻地发起进攻,红军在大雪封山的不利条件下,在横山岗与敌浴血奋战,战斗十分惨烈。红军将士血染雪山丛林,400余名红军指战员长眠于此。</p><p class="ql-block"> 横山岗红军战场遗址,1995年被命为大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在花水湾镇,建有“红军在大邑历史展览室”,用文字和图表讲述红军在大邑的光辉战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在大邑横山岗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 “大邑横山岗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碑名由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题写。</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大邑横山岗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旁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塑像。</p> <p class="ql-block"> 横山岗红军烈士长眠之地,红军司号员塑像。</p> <p class="ql-block"> 甘孜县是红军长征时期,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命师之地。</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两河口会议及毛儿盖会议,确定北上方针,开创川甘陕革命根据地。张国焘抗拒党中央命令,拒不北上,反而要求红军南下。1935年12月,红四方面军在雅安名山百丈与敌军决战失利,为保存实力向西转移,于1936年4月进占甘孜县城。</p><p class="ql-block"> 由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于1936年5月初从云南中甸出发,兵分两路,红二军团为左路纵队,经得荣、巴塘、白玉向甘孜开进。红六军团为右路纵队,经乡城、稻城、理塘、新龙向甘孜开进,两支队伍历时一个半月,于1936年7月到达甘孜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编制为红二方面军。)</p><p class="ql-block"> 红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两军会师后共同北上,使红军实现了大会师,取得红军长征的彻底胜利。</p> <p class="ql-block"> 甘孜县城内“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是四川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座落于一园林内,园内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贺龙元帅题词,有五世格达活佛“思念红军”的诗。</p><p class="ql-block"> 园林内有段光辉之路,寓意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孜城、十八军进藏 、改革开放三个重大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详细陈列五世格达活佛生平介绍;红军长征途经甘孜;十八军进藏的事迹。展览文物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途经甘孜路线图;红四方面军路线图;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召开甘孜会议以及遗迹照片和有关实物。</p><p class="ql-block"> 馆内还陈列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进藏的相关历史文化资料。</p> <p class="ql-block"> 甘孜县有两座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活佛的塑像,一座在纪念馆广场,一座在格萨尔王城前。</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到达甘孜城,在此期间,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活佛有过九次亲切会见,相谈甚欢,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活佛的友谊必将被后人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园林中有尊“藏汉一家亲”雕塑,展示红军与藏族同胞的鱼水情深,藏族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支援救治红军的英勇事迹,纪念那些在战乱不平凡的岁月中,为自由和平而奉献的藏家儿女们。</p><p class="ql-block"> 汉藏一家,军民一家,红军和藏族同胞建立起的深厚友谊,那些动人故事必将万古流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园林内有座“苏维埃博巴政府纪念碑”,这是在甘孜建立的藏族人民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政权,五世格达活佛曾任政府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