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安阳人,就有一千个安阳桥庙会 ~

龙安文旅

<h3>摄 影/文 辑 : 亚 明</h3> <p class="ql-block">  三年了,终于迎来了庙会的回归。三年的坚持,我们守住了这片“人声鼎沸”。农历正月十六是安阳一年一度举办安阳桥古庙会的日子,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齐聚这里,折柏枝、溜百病、吃饸饹、逛庙会,寄托对美好新年的祝福,传递快乐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安阳人都说:“逛了安阳桥庙会,这年才算真正过完。”安阳桥古庙会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延续数百年。安阳桥古庙会是融民间艺术、民间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盛会。</p> <p class="ql-block">  安阳桥古庙会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辛苦了一年的安阳人利用这一机会,享受着原汁原味传统文化和品味着挥之不去的乡愁。</p> <h3>  绿意盎然~</h3> <h3>  小吃是庙会上永恒的风景~</h3> <p class="ql-block">  不少食客一路走一路吃,这家尝一口,那家吃一串儿,为的就是将美味“一网打尽”~</p> <h3>  丈八蛇矛,青龙偃月刀,双股剑,这分明是蜀国的兵器库~</h3> <h3>  快捷而熟悉的塑料牌~</h3> <h3>  还是那个味儿~</h3> <h3>  葫芦串串,多子多福~</h3> <h3>  不同的年龄,同样的眼神~</h3> <h3>  庙会上有这样一些忙碌的人~</h3> <h3>  液氮制作的冰激凌,口感果真非常细腻爽滑~不过,台面上的红艳艳的纸张很是吸引我的注意力~</h3> <h3>  警情,没有完成时....</h3> <h3>  小时候,一分钱一个的江米球 ~</h3> <h3>  庙会上,卖槐连豆的大伯,细数手中一沓褶皱的喜悦~</h3> <h3>  热腾腾的“凉粉”~</h3> <h3>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h3> <h3>  原始生命,娇嫩的啾啾声音,胜过那嘈杂五彩的世界~</h3> <h3>  犹抱琵琶半遮面……</h3> <h3>  琉璃咯嘣儿~</h3> <h3>  外乡的妹纸,在询问这怪异的物件是如何发出清脆的声响...</h3> <h3>  小哥煽动鼻翼,腮帮轻鼓,娴熟的吐纳,让这物件发出清脆的“咚咚声”……</h3> <h3>  打小儿就喜欢吃这甜甜的透着点糊锅底子苦味的桂花糖~</h3> <h3>  “天鹅”状的葫芦~惟妙惟肖!!</h3> <h3>  俯身吃面的银发老者坦言:就好这一口!想一想,有时候,真的很有趣,如果说,“折柏枝,遛百病”,是庙会人为了祈福一年的好身体,好运气;那么,等到十六,在这个人际嘈杂的安阳桥庙会上,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饸烙面(素面),是不是回忆年味,寓意新的一年先苦后甜呢……</h3> <h3>  糖稀画,是门手艺;糖稀画下面的转摆,是幼小心灵中永远挥之不去的诱惑~</h3> <h3>  热气腾腾~</h3> <h3>  红红火火~</h3> <h3>  幸福,是奋斗出来滴 ~<h3><br></h3></h3> <h3>  向这群坚守的人,致敬~</h3> <h3>  带一抹春回家~</h3> <p class="ql-block">  市级非遗“陶哨”和虎妞、兔宝~</p> <p class="ql-block">  春意生发~ 古人选择正月十六这天安阳桥庙会,也是有所斟酌的。我记忆当中的安阳桥庙会,天公作美,即使前一天还是小雪纷飞,第二天(十六)即艳阳高照,今年亦然。</p> <p class="ql-block">  借用莎翁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默雷特…… 正月十六安阳桥庙会,也许也满足了每个赶庙会的安阳人和外乡人的味蕾和内心需求,是怀旧,是味道,是愿望……,或许都不是,这里,让人们在拥挤和喧闹中回味那一丝淡淡的乡愁和对来年生活的祈福……熟悉的烟火气升腾,三年大疫后的我们,定会攒足力量,撸起袖子,把逝去的三年时光补回来!加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 影/文 辑 : 亚 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