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 永远的战争之神

华哥

<p class="ql-block">  这是广州军区炮兵教导大队1977届一区队一班学员的毕业照。照片中的 “十三太保”分别来自41军的121、122、123师,55军的163、164、165师和炮1师。班长是炮1师的宋志达(后排右一)。</p><p class="ql-block"> 教导大队培训对象是炮兵基层射击指挥员,学期较短(三至六个月),内容集中精练。学习重点除了炮兵常用的简易法、精密法、成果法、弹测法、射击口令的下达与执行等,就是最能体现指挥员综合技能的枪管射击(枪代炮射击)。</p><p class="ql-block"> 教导队毕业回到部队,华哥在参加全师炮兵指挥干部专业大比武中侥幸得了第一名(第二名为四营长张胜杰,第三名是一连长李瑶森),使初出茅庐的华哥得以斩露头角,较快的进入了视野。不久后,被团里指派跟九连长连达和六连长黄拉良去柳州龙船山军炮团参加军里的比赛集训。在那里初识了满腹段子和高层秘闻的李贵禄(122师,北京人)和手不释卷的孙晓河(123师)。</p><p class="ql-block"> 留下的另一个深刻记忆就是枪管射击时,将军炮团枪管场内所有房屋模型,坦克模型,桥梁模型等破坏得一塌糊涂。享受了一把指挥射击的惬意和舒爽。那种享受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炮兵指挥员才能领会。也不知道该团的参谋长贾晓伟同志见状后会作何感想!</p> <p class="ql-block">  没料到战争说来就来,两年前的十三太保有幸赶上了那场盛会,全都上了战场。在往河安开进途中,华哥在车上突然看到了教导大队的同班战友,122师炮团的陈启德头戴钢盔指挥着几个兵正在往他们的炮车上搬商店里的物品。心里想着他们不是在朔江方向么,怎么跑到这里来抢我们的战利品了?还没来得及打招呼,车队就匆匆而过了。可惜的是,华哥当时已经到了团政治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军事指挥员舞枪弄炮了。</p><p class="ql-block"> 此图为当年121师炮团政治处战前在安德公社三合大队驻地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战争来了又如何,军人此身已许国。虽枪林弹雨吾往矣,旌旗十万暂阎罗!</p> <p class="ql-block">  1979年的自卫还击作战中,铺天盖地的炮兵火力,让一线的越军守不住任何一个要点,也使他们二线的部队不能给一线守军提供任何有效的支援。被迫拆分成小股的越军到后来也成为我大口径火炮的靶子。炮火方面的绝对优势,很大程度上免除了步兵的近距离搏杀。对方面根本没有应付如此大规模火力打击的思想准备,以致许多越军在隐蔽工事内就被炮火震残震死,失去战力。</p> <p class="ql-block">  四十三年弹指间,望中犹记那一张张熟悉的脸。算人间最决绝,也无非是谁送谁到黄泉。红尘滚滚,命数飘渺,生死谁能料?冥冥之中早注定,一切都是缘!</p><p class="ql-block"> 数千年流光偷改,叹滚滚英雄谁在?如今无人问胜败,恍若从来不存在,岁月剩下感慨。</p><p class="ql-block"> 拨前尘纷扰,看一段岁月不老。</p><p class="ql-block"> 既不能从头再来,又何不抛洒掉闲恨闲愁,把酒凌虚,为往事干杯!</p> <p class="ql-block"> 炮兵不死。</p><p class="ql-block"> 观俄乌互撕,看炮兵独撑半边天!</p> <p class="ql-block">  雷霆一吼震千山</p> <p class="ql-block">  任凭你能藏善躲,炮火覆盖处,能幸免否?</p> <p class="ql-block">  任铁壁铜墙,瞬时间化为烟尘。战场主宰,永远是战争之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