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留下过一个村庄的辉煌

长桥君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浦东张江镇新盛村(汪正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新盛村农民合唱队在表演节目)</p> <p class="ql-block"> 这里,自唐代成陆,是江南的一片低洼地,当地人称之为荡地。这是,因为受到两位跛脚仙人的戏耍。</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经受过辛酸的蹂躝,因为时局的腐败,侵略者横行霸道,以致山河破碎。</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出现过奋起和蜕变,让人民过上安宁的日子,逐步走向富裕,让村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出现过创新和辉煌,腾飞的翅膀展示着她强大的生命力,让浦东人民和上海人民刮目相看。这是改革开放的硕果。</p><p class="ql-block"> 然而,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他们牺牲了个人和集体的利益,虽有眷恋但仍然离开了这片土地,这就是人民的觉悟。</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记忆中的浦东新区张江镇新盛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新盛村区域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跛脚仙人和当官祖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浦东张江镇的原新盛村区域也是一片江南宝地,然而,不知何时,有两位跛脚仙人结伴云游到此地,发现这是一片钟灵毓秀之地,认为以后有人居住的话,会只知享乐,不知艰苦创业,于是两人下赌注用灾难考验宝地的传人。两人一挥手中的拂帚作法,顿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暴雨倾盆;这里就成了一片汪洋的低荡地,也就是后来的大淹荡。当然这只是一个戏称,随着不同姓氏的先民陆续在这里定居后,就出现了厉家荡、郭家荡、薛家荡、孙家荡等等的坑坑洼洼的烂泥荡。</p><p class="ql-block"> 明代隆庆元年前后,新盛村先民自江苏、浙江一带陆续迁徒到新盛村区域定居,他们在此筑屋拓荒,繁衍子孙。</p><p class="ql-block"> 据传说。新盛村厉氏先人厉保书,约在清代康熙间,在薛家浜北岸,建造占地面积达数亩,且是围墙深深的宅院,而在薛家浜南岸建有壁照为其挡风水。厉保书在清代康熙年间成了一名朝廷的粮食漕运督运官员。但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能够证明厉保书是漕运督运官员的证据似乎不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清时代的漕运船,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我国古代漕运制度起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宋、辽、金、元、明、清均建都于北京。漕运中心就逐渐地向东转移到北京东北的通州。这漕运盛于明,可就在明代万历年间,中国河道发生突变,黄河夺淮入海,原黄河段发生淤塞。漕运中心即由北京迁到淮安(聊城大学高金华、南开大学陈明德《明代徐州水次仓漕运仓储的历史变迁》)。清康熙年间,清政府还在淮安设有三关,一是户部钞关,二是户部储粮关,三是户部民工部全部淮安榷钞关。所以南方运向京都的漕粮只能运到江苏的徐州、山东的临清、德州之地。然后经天津(或由海运直到天津)运往京城。而淮安的水路广阔,特别是高邮段水面广阔,湖泊众多,河堤高出原始地面有8米多。本文将结束时,我在2022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7版,看到美籍华人作家《那年去乍浦》一文,其曰“考古显示、乍浦的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汉朝建镇,真正的繁荣在后运河时代。黄河水患加长年战乱,致大运河淮安以远基本断航,漕运被迫改为海运。漕指运河,道光年以来,两江漕粮十之七八从海上运抵大沽,再经内河到达京师,而乍浦就是当年漕粮海运的码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时的通州粮库,解放后拍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漕粮总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部门的官员,如果漕粮总督兼其他职务,如户部那是一品官,如果不兼职则是走二品(从二品),而地方省级漕运督察(当时江南省在扬州,清代的两江指江南和江西)则是三品或四品官。</p><p class="ql-block"> 对于厉保书,笔者翻阅上海地方志、川沙县志、南汇县志,均未留下厉宝书的踪迹,而在这么荒凉的地方设卡算是什么品位呢,而且旧时官员建房均应该报备,踏步应该几个台阶?是龙凤飞檐?门口石狮用几吨重?这是有一个很大的等级学问,而且这座只有距今360年的豪宅到底是如何被灭失的,灭失于何时难道也无人知道,也未说得清楚。再说厉保书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可供后人研究的东西。他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漕运中的工人,或其只是协助漕运部门手下搜集、调用船只的差事。就是船上工作的三六等人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800年通州粮库的断垣残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土匪日冠肆意蹂躝</b></p> <p class="ql-block"> 1940年代,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外有日本铁蹄的蹂躝,内有国民反动派的血腥混战,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土匪勾结在一起充当走狗为害。在新盛村的历史上曾发生四件人命案子。</p><p class="ql-block"> 1937年某晚黄昏,周XX和陈保长带上枪支押着十多个被绑的人,先是将绑着的人枪杀在白莲泾边的长坟山;紧急着周XX、陈保长与土匪头目庄妙根串连将借住在一户村民家中的市区逃难人员全部逮捕也枪杀在白莲泾边。庄妙根还将这些难民的物件抢刧干净。这是一起官、匪勾结的刧案,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查实。</p><p class="ql-block"> 1935年春末夏初的一个傍晚,新盛地方治安武装组织——保卫团,接到北蔡中界庙保卫团紧急通知,说当晚有一批由闸北日冠雇用的武装部队因解散后,要经新盛村徽州店去横沔抢劫。双方经过商量布下口袋,正在徽州店桥北堍巡逻的一狙击队员忽听南岸有土匪活动声于是立即开枪,南岸敌人发现自己腹背受敌,就沿原路撤回。在混战中,我方两名保安团员牺牲,活捉对方一名散兵。这次失败的原因是双方部署过分粗糙。让敌人有机可乘。后在徽州店召开了整整一天的追悼大会。</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杀害的中国妇女,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别看土匪庄妙根如此暴虐,他却是个有睚必报之人。他竟然投靠日冠,用日冠之手,将自己的同胞杀害。一次,他与新盛村唐俊才发生一点小小的口角,立即认贼作父,跑到周浦引来一队日本兵捉拿唐俊才,这队贼人进村见鸡鸭就抢,见女人就调戏,在村里折腾了一晚,因为唐俊才当夜未归,他们就将唐俊才之妻和村民厉林生抓了去,并将唐家洗劫一空,第二天在周浦镇上枪杀了唐妻和厉林生。1938年,郭家荡村民凌进才听说他的亲戚奚顺奎正在被日本人捉拿,原因是奚顺奎用船救走了他们正在追捕的周海清,于是奚顺奎与日冠结下梁子,第二天凌进才赶奚家去看望,结果被守在那里的日本兵枪杀于河中。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新盛村的求知小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海水倒灌全年歉收 新盛人敢叫日月换新天</b></p> <p class="ql-block"> 那两位跛脚老人的戏耍将大淹荡的故事编得太凄凉了,两位跺脚仙人会心安吗?让新盛村人民苦了几辈子。“大淹荡,十年有九荒”延续了几个世纪。</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63年夏季,连日的暴雨下了个晕头转向,狂风挟着海潮冲破了海岸,大量海水倒灌,当时称为新华大队的2000亩耕地一片汪洋。是我们的党伸出了温暖之手,一方面积极援助受灾群众,一方面在“大淹荡”建造两座灌溉机房和一座套闸,以利干旱灌水、雨天排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看谁敢与天争高下,新盛村人民有此意愿。1977年,新盛村人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一下子填河230亩,吹泥造地1148亩。而且立即进行平整土地,地基浅的用拖拉机拉平,河道的低洼地深的用尼龙布扣上四角装泥用人力拖,也有的用门板等进行拖戴。紧接着是驮在门板上、跳板上,有的甚至坐在湖船里插秧。新盛村人做到当年吹泥造地,当年获得收益。</p><p class="ql-block"> 初次的喜悦让新盛人迸发出决心彻底改变“大淹荡”旧面貌。1976年,在张江公社党委的支持下,当时还是新华(后因县内有同名大队而改名新盛大队)大队与上海航道局达成大规模吹泥造田的协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新盛村农民庭院绿化)</p> <p class="ql-block"> 自1977年到1981年的五年间,跛脚仙人那套捉弄人的戏法,不但被新盛人破咒,而是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佛帚是那样的无用,被破的法力全无。在以后的十年间,新盛人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毅力将“十年有着九年荒”的大淹荡建设成为土地格子化、道路林荫化、灌溉双渠化(明、暗渠)、治虫喷雾化、操作机械化、居住园林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在川沙(县、现浦东新区)大地,出现在上海市郊大地。1992年新盛村成为上海市首批跨入全国亿元村的十个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厂小来头大 朱镕基翘拇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0年1月18日,时任上海市市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镕基(穿军大衣者)视察新盛村></p> <p class="ql-block"> 新盛村能建设到这一步,是需要资金实力的。新盛人一说起资金就得谈到他们的村、队两级企业,这说来就话长了,三天三夜也说不尽。只说一件事全是令人难忘,1988年,新盛村的村办企业利润已经达到两百多万元,而且一批队办工业也如众星捧月般产生,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日子过得蛮有滋味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在这前一段的关键时刻,新盛村党支部作出了一个令人掉下巴的决定,投资400万元建造新华化工机械厂,关键是另一个老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必须要有一个新厂去替换它。可400万元的投资不是一桩儿戏。但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台2100吨的压机。1986年10月,几经周折,新华化工机械厂终于上马了。仅仅18个月,就投入了生产,第一年,就收回了总投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0年1月18日上午,天气阴沉沉的,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来张江张调研,当他踏进新华化工机械厂时,这位电气设备专家出生的老市长不禁脱口出说:“这不是水轮发电机组的屏蔽环吗?是你们这里生产的?”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朱镕基翘着拇指说:“不简单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号角劲催人奋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山角房地产公司建造的广兰名苑)</p> <p class="ql-block">就在原上海市长朱镕基视察新盛村后的4月18日,国务院发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号召,在这催人奋进的号角吹响后,新盛村的干部群众不是采取“等靠要’的消极观念,而是仍然以积极奋进的姿态建设家乡,并配合张江高科技园区(后为张江科学城)的各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也是新盛村发展势头最猛烈的的时期,1998年,新盛村已经获得“浦东新区先进党组织”、“浦东新区文明村”,后续几年,各种浦东、上海市的荣誉滚滚而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中医药大学南部)</p> <p class="ql-block"> 1998年9月,新盛村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厉瞬敏任书记。厉瞬敏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新盛村发展的宏图。当时新盛村个别村民小组已经动迁拆除,新盛村地域将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药谷和大学园区,张衡路项目已经落地。但是厉瞬敏还是要为村里筑路、安装路灯、改造学校。当时有些干部和群众心中有些嘀咕,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事,园区的开发已经在本村有所动作,我们何必还去淌混水。</p><p class="ql-block"> 而厉瞬敏却认为,园区的建设不等于我们村庄的建设就停顿,村民还是需要日常生活的进行,而且我们今天的建设也要为园区的建设作出贡献,为园区的建设者在住行等方面给予方便,另外,园区建设动迁以后,我们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出路在何处,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厉瞬敏的话让干部群众吃了定心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中医药大学北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哈雷路的骄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雷路,本文作者摄)</p> <p class="ql-block"> 张江科学城的张衡路有一条 在北侧的这呈丁字型相交的哈雷路,有谁会想象得到,哈雷路会是新盛村于1993 年底实地筑起来的。当时就是为了纪念这 位伟大的科学家所命名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两个校区均在哈雷路的旁边。</p><p class="ql-block"> 埃德蒙·哈雷 (1656年11月8日-1742年1月14日), 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曾任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第二任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他把牛顿定律应用到彗星运动上,并正确预言了那颗现被称为哈雷的彗星作回归运动的事实,他还发现了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这三颗星的自行及月球长期加速现象。</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到今年年底已经整整三十年了,道路没有修理 过,当时的科学城建设者也认为这路筑的就是地道(即很好),就是城市化 的道路。建设者们称赞新盛村的道路给他们的施工和生活带来了方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新盛村的水泥大道和杉树)</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哈雷路,笔者在2023年春节去看看,两侧还是绿意浓浓,如果到盛夏季节去哈雷路兜兜,那感觉是在绿荫中穿行。是的,新盛村人是爱绿化的,没有撤村之前,新盛村最多的就是杉树,张江的女儿、时任《浦东时报》的编辑、记者王菊英曾写过一则长篇通讯《杉魂》。</p><p class="ql-block"> 我 摘抄其中一节也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新盛村的48000株水杉,“成行、成方,枝丫相碰、针叶相触,那不是斗殴、尔虞我诈,而是相敬相爱、携手共进”。</p><p class="ql-block">(《新盛村志》阅读多年,索取相关材料于2022年11月,本文作者摄影于2023年春节大年初三,成文于 2023年2月6日,感谢所有为本篇制作作出过贡献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