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些日子,近现代著名书法家、北平校长沈尹默等前辈的书法被“兰亭奖”得主崔寒柏在网上歪批,引起极大反响。近日,沈尹默先生的长孙沈长庆委托吴欢通过网络发文回应:<strong>抄书匠耳,不足与之争辩。</strong></h3></br><h3> <h3>文章称:承蒙有关方面不弃,余为秋明公之孙,略知先辈逸事,而被邀撰写央视大型片集《百年巨匠》之书法家沈尹默一书。缘此,日常见到的各色人等,话题都是问我,当下书法界争论的问题简直不胜其扰,尤其最近中国书协又评出了兰亭奖,问我看法的人越来越多。我每每回答都是一句套话:“我不懂,别问我。”</h3></br><h3> <h3>但是得到的回话大都是:<strong>“你是沈尹默的孙子,你不懂谁懂?再不懂也比别人懂!”</strong>既然如此,就不懂装懂,说几句闲话。是焉?非焉?有心人自可判断。</h3></br><h3><strong>首先有个常识问题是需要统一认识,那便是任何一种艺术,内容与形式必须高度统一,相互不能取代。而内容第一,形式第二也是古今中外的铁律,不能打破。</strong></h3></br><h3> <h3>那么《兰亭序》的内涵和标准,应是美文与书写的相加,并非书法的单纯炫技,这一点必须明确,<strong>否则“兰亭奖”就不是个专业的奖项,相反,只能算一个业余的游戏而已。</strong>东晋王羲之即兴挥毫书写的《兰亭序》,早已脍炙人口,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止是书写文字飘逸潇洒,更是其内容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慨。</h3></br><h3> <h3>纵观中国传世书法作品,无不与作者的才情及其表达的内容有关,无一仅靠书写美观而传世的案例。<strong>反观如今“兰亭奖”获奖之书法作品,这些当今中国书法界的顶级国宝,有哪位的作品可无愧于兰亭之美呢?不要问普通中国人,只怕是问书法界的专家,亦是一脸茫然。</strong>由此不能不问问,在书协设计发放此奖的有关领导及专家,哪里出了问题?</h3></br><h3> <h3>余以为,既然评的是“兰亭奖”,便应有文学标准和书写标准两个标准为准,当然不可能要求获奖者在此两方面超越王羲之,但起码这两个标准要完整,这才是“兰亭奖”的准确标准。</h3></br><h3>我祖父沈尹默自五岁学书,八十九岁辞世,笔耕不辍,曾任北平大学校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南海收藏书画集第一页便是沈尹默书法,被王静芝教授称“米元章以下”。</h3></br><h3> <h3>记得我祖父沈尹默不止以此说:“我当以诗为第一,词次之,书法最下。世人不察,誉我之书法,实愧哉矣!”祖父从来把学问作为书法的基础,其书写的《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封面题签等,无一不是其深厚国学底蕴的表现。<strong>古往今来,没有一位纯靠书法炫技而成书法大家的人物。</strong></h3></br><h3> <h3>有鉴于此,<strong>只靠书写为生,没有任何影响广泛的诗词歌赋、学书专业成就,当然只能列在“抄书匠”系列之内,此乃不争之事实,也无需再辩</strong>……今向各位书法爱好者奉上此文,还望不吝赐教。闲话而已,一家之言,不足为训。</h3></br><h3>沈尹默书法被崔寒柏歪批,长孙沈长庆回应:抄书匠耳,不足与之争辩。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h3></br> <a href="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338509595938630713%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isBdboxFrom=1&pageType=1&rs=3158575184&ruk=qnlmD7FBMO5Dqk4VYoWM0g&urlext=%7B%22cuid%22%3A%22gi2pilaS2agcO2t1_P2fajaIBi0qPviVg8vZiluFSiKa0qqSB%22%7D&sShare=1"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