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元宵节”的文化底蕴,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2023年2月5日元宵节,凤阳县西华路小学少先大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系列活动。</p>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来历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而食之。<br>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史料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节习俗 1.吃元宵<br> 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宝”,有团圆美满之意,虽然地区上有元宵与汤圆的差异,但都代表着团圆和美。 2.猜灯谜<br>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增添节日气氛。 3.舞狮子<br>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4.耍龙灯<br>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正月十五耍龙灯,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5.踩高跷<br>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6.走百病<br>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等,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寄托祛病延年的心愿。 活动一、赏花灯:队员们利用生活中废弃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花灯。 活动二、吃元宵:队员们亲自参与买元宵或亲手做元宵,吃元宵。 活动三、猜灯谜:队员们收集一些灯谜与谜底,与家人一起猜灯谜。 万户千家今夜好,张灯结彩闹元宵。让我们带着团圆的美好和家人的祝福,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