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知识,共享爱书——南雄市黎灿学校黄少芳体育名师工作室读书分享会

<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与人分享读书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经历。每位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教室是学习的殿堂,书本是知识的海洋 ,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也需要遨游在海洋里获取知识,助我们茁壮成长。2月4日,全体体育教师在高年级部会议室进行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分享会由南雄市黎灿学校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少芳主任主持,每位老师对自己的爱书进行了分享,大家一起传阅、讨论,让大家在知识的海洋中畅谈心中的那份爱书感悟。</p> <p class="ql-block">  罗宏老师分享到《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中《体育教学能力》这一篇章。共四个专题,即全面技能一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讲解设问一体育问题的解决;生动示范一技能的认知程序;保护与帮助一为学生。和其他教师一样,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首先应该爱学生。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要有一颗童心,与学生用童话对话,而且还要有耐心;其次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全面的运动技能(一专两强全适应),讲解示范, 教学设计等能力。</p><p class="ql-block"> 李萍老师分享到:“有些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根源并不在于“给学生好脸色”了,或者和学生交朋友了,而是不知道怎样和学生交朋友,换言之,与学生交朋友不是问题,这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然条件,问题是如何与学生交朋友”。李萍老师针对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提出了她独到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李永全老师推荐的第一本书是《身体教育学》,李老师分享到:相对于知识教育学而言,身体教育学强调使身体趋向强健,使人格趋向健全。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整个身体的发展。从身体的角度看,教育实践首先是一种身体的实践,是完成对身体的塑造和改变,体育教育就是赋予学生身体更多可能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懂得激活学生原发的身体体验。因为人的身体是体验和经验的源头活水,所以要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身体掌握技术动作,开发自我。</p><p class="ql-block">  谢海鹏老师读《谛听教育的春天》有感:生本教育本身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理念,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在践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惑,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死板教条的搬用某种教学方法,而是要领悟其中的“精髓”,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假期的学习,再次回想反思自己在过去实践中的“生本课堂”,自己对“生本”又有了深入的认识。那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激扬学生的生命,挖掘学生的潜能。</p><p class="ql-block"> 陈嘉敏老师分享了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老师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课外;不仅仅只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师所展现的课堂艺术应该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不仅仅是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是一种普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p> <p class="ql-block">  邱建明老师读了一本对体育教学帮助很大的书——《小学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让我们知道实施体育和健康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转变,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让我们知道了几条根本理念,分别是: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关注地区差异和个别差异,保证每一个学生受益。 </p> <p class="ql-block">  刘芳老师分享了在寒假期间读的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肖博士说:没有智慧,我们就没有缺乏透过琐盾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如的能力没有智慧,应教育就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书无论从内容上,思想上,还是文笔上,都让我受到了很多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总是和一群充满阳光充满童心的孩子们打交道,他们有着这个年纪独有的特点,快乐、活泼、可爱,我们不能应付式教学,要有耐心,运用教育机智,真情,好好呵护他们成长。</p> <p class="ql-block">  龚美程老师分享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它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挚的书,让从事教育的我们重拾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书的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洛杉矶一个充斥着贫穷与暴力的地区的小学——霍巴特大道小学里任教,教育着一群又穷又淘气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有问题,他们的母语甚至都不是英语,但是,雷夫老师用他的教育激情、教育理念,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p> <p class="ql-block">  朱志伟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幸福教育》这本书。什么是幸福教育?该书从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认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使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得以健康统一的价值标准,颇有见地,值得深思。</p><p class="ql-block"> 书中写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无需质疑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幸福能力表现为发现。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也只能有。当这种能力变成了学生的内在素质,他的幸福才是自由的和终身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感受幸福和享受幸福。</p><p class="ql-block"> 谢风兰老师读《给教师的建议》分享到:有一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阅读对于我们教师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应当不断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要博览群书,要能在书的面前静下来,要善于对书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刘运兰老师读《教育的真谛》分享了一句话:“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它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魂,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赖辰轩老师分享了余华老师的《活着》。这篇小说,有几个特别难忘的点,书中说:“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东西而活着。”透过富贵的一生,我们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百态。活着就是能够看淡所有的渐行渐远,面对不幸可以足够忍耐,对待责任能够勇于承担,坚守和珍惜与自己珍爱之人,对生命保持足够尊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应该为了真正的“活着”而去好好地活着。</p> <p class="ql-block">  黄主任总结分享到:不同的人生阶段总会有许多自己所钟爱的书籍伴随着我们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阅读的书籍也会越来越多。这既是一份记忆也是一份成长的积淀。黎灿学校组织的“读书分享会”活动是在每个学期开学前进行的,这一活动对我们全体教师起着积极的影响。此次活动中,教师们既开阔了体育教育教学专业的阅读视野,也获得了许多启发和思考。每位教师真实而激动的心得分享,都体现了他们对阅读的认真和重视,教师的内心越丰盈,教育的内涵才越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摄影:朱志伟</p><p class="ql-block">PPT制作:邱建明</p><p class="ql-block">撰稿:陈嘉敏</p><p class="ql-block">审核:黄少芳</p>

教育

学生

分享

幸福

老师

教学

体育教师

教师

体育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