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建筑师学会成立于1928年,这是范文照先生在1931年出版的“中国建筑”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中国建筑师学会的缘起”一文中的记载,至1949年整整存在了21年(抗战时期曾迁往陪都重庆),但随着49年解放的隆隆炮声南京与上海分别在4月、5月解放。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中国建筑师学会历史的研究学术界和行业组织对此都不甚了解,甚至是一片空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友人赠送给我一份文献资料,清楚的记载了从1949年6月份到7月份中国建筑师学会在上海召开的九次会议纪要,纸张虽然已经发黄发脆,但打字依然清晰可见。弥䃼了中国建筑师学会在49年上海解放之后主动对接新政府的历史空白,记录着中国建筑师学会在转轨重要时刻的举措,对研究建筑行业社会组织弥足珍贵,是一次重要的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次会议情况分别如下:</p><p class="ql-block">第1次,1949年6月7日临时座谈会,地点:清华同学会。</p><p class="ql-block">主题:主席报告座谈会。会议主席哈雄文。</p><p class="ql-block">1, 听取赵深报告最近理事会会议经过。</p><p class="ql-block">2,听取主席报告代表本会参加上海科学技术团体联合会经过及本会过去工作概要。</p><p class="ql-block">讨论事项:业务范围,包工制度,协助政府建设。</p><p class="ql-block">第2次,1949年6月10日小组地点:国际饭店。分组讨论主题。</p><p class="ql-block">甲组(莊俊,奚福泉,戴志昂,赵深,罗邦杰),主题:建筑师业务与包工制度。</p><p class="ql-block">乙组(范文照,陈占祥,黄作燊,哈雄文),主题:乡镇都市及工业设计。</p><p class="ql-block">丙组(杨钖鏐,黄元吉,孙立己,蔡显裕,卢树森),主题:社会服务。</p><p class="ql-block">丁组(黄家骅,谭垣,王华彬,戚鸣鹤,陈业勳),主题:建筑教育。</p><p class="ql-block">第3次,1949年6月14日“建筑师业务与包工制度”座谈会,地点:国际饭店。会议主席莊俊。</p><p class="ql-block">第4次,1949年6月21日。中国建筑师学会及上海市营造工业同业工会联合小组会议。</p><p class="ql-block">地点:四川中路33号。会议主席莊俊。</p><p class="ql-block">中国建筑师学会代表:荘俊,</p><p class="ql-block">杨锡镠,奚福泉,黄家骅,赵深。</p><p class="ql-block">上海市营造工业同业公会代表:江长庚,贺敬第,姚长安,王颂孚。</p><p class="ql-block">第5次,1949年7月4号,上海市建筑师座谈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地点,四川中路220号201室。</p><p class="ql-block">第6次,1949年7月8日发起中国建筑工程协进会,第1次座谈会,地点四川中路33号。</p><p class="ql-block">第7次,1949年7月13日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会,会议地点,四川中路220号。</p><p class="ql-block">上午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会会议决议:增补童雋,陈植,莊俊为理事。</p><p class="ql-block">下午会议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会会议,公推黄家骅,莊俊为常务理事,哈雄文为理事长。</p><p class="ql-block">审查申请会员杨宽麟等10人为会员。</p><p class="ql-block">决定中国建筑师学会总会通讯地址暂设在上海四川中路220号。</p><p class="ql-block">第8次,1949年7月15日,中国建筑师学会发起上海市建筑师座谈会第2次会议。会议地点,四川中路220号201室。</p><p class="ql-block">第9次,1949年7月16日,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会,地点四川中路220号201室。</p><p class="ql-block">决议事项:审查申请会员专项,经审查 :郭毓麟等6位为新会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海5月27号解放,由于中国建筑师学会留在大陆的会员多数聚集在上海,中国建筑师学会立即在6月份至7月份密集的召开了九次会议,团结留在上海的理事和会员对接新政府,融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是中国建筑师学会当时的重要工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次会议纪要内容归纳如下:</p><p class="ql-block">1, 组织建设</p><p class="ql-block"> 7月13日的会议在留沪理事仅有哈雄文,黄家骅,赵深的情况下,增补童雋,陈植,荘俊为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p><p class="ql-block">在仅有哈雄文为常务理亊的情况下增䃼黄家骅,莊俊为常务理事。三位又公推哈雄文为理事长。</p><p class="ql-block"> 7月13日审查通过杨宽麟,张鎛,方鉴泉,卢绳,辜传诲,黄克武,田聘耕,顾忠涛,赵曾和,叶啓燊为新会员</p><p class="ql-block"> 7月16日审查通过郭毓麟,沈承基,潘家多,林伟贤,陆宗豪,葛瑞卿为新会员。</p><p class="ql-block">健全了中国建筑师学会的组织构架和扩充了新会员。</p><p class="ql-block"> 明确四川中路220号为中国建筑师学会通讯处。</p><p class="ql-block">2,分成“建筑师业务与包工制度”,“城镇都市及工业设计”,“社会服务”,“建筑教育”</p><p class="ql-block">四个专题组进行研讨。</p><p class="ql-block"> 对建筑师业务与包工制度经过多次讨论有以下观点:</p><p class="ql-block">(一)全国的业务分区域由各区域建筑师主持。</p><p class="ql-block">(二)征求图案制(设计招标) 根据以往经验,利弊不一,时间即多损失,设计又不实用,今后应避免采取。</p><p class="ql-block">(三)建筑师办理国家工程应按政府技术人员待遇。</p><p class="ql-block">(四)关于施工方式与营造界交换以后意见后再定。</p><p class="ql-block">提出:建筑师与营造商应不分彼此互相学习共同讨论,由此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营造工业同业工会成立联合小组。并与6月21日的会议上提出共同组建“中国建筑工业协进会”筹备工作,并在7月8号发起了“中国建筑工业协进会”的第1次座谈会。</p><p class="ql-block"> 在城镇都市计划专题组的基本观点:建筑师在城镇都市计划中的地位是综合者,在建造房子时建筑师是综合各专业达到真善美的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在社会服务专题组的基本观点:宣传方面,义务解答社会人士对建筑上的一切疑问。鼓励专业人士发表论文,经本会审查后,交各报刊杂志刊登。由本会向会员征求作品组织展览。</p><p class="ql-block">在服务方面专题组的基本观点:对建筑修缮以及旧建筑物改造添造有关审核,设计估价,施工阶段调解纠纷,制定本会业务规则,收取费用标准等。</p><p class="ql-block">在建筑教育专题组的基本观点:建筑人才类别,建筑师,建筑工程师,都市计划师,建筑技士。资格学历要求,大学建筑学系年限4年或者5年。</p><p class="ql-block">训练方针:原理与实践并重,符合我国国情,发展个人兴趣,图案与模型并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这9份会议纪要中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中国建筑师学会主动准备与新政府对接,充分思考了变革的方向和准备举措,明确提出了全国性业务的布局,积极的参加全国的城镇都市计划发展以及建筑师职业的作用。1949年是划时代的一年,南京于4月23日解放,紧接着上海于5月27日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从此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发现的文献中记载了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会7月13日会议纪要明确上海四川中路220号作为中国建筑师学会总会的联络地址。而这正是今天上海市建筑学会的办公地址,既是巧合又是缘分。今年2023年是上海建筑师学会成立95周年,上海市建筑学会成立70周年。追慕先贤,温故而知新,我们为中国建筑师近百年来在学术上对现代性、文化性、民族性的追求,在建设实践中创新和探索的努力而感到由衷的敬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