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润心 与智同行--西工区春晴小学教师读书交流

春晴

<p class="ql-block">时间:2023.2.3</p><p class="ql-block">地点:多媒体教室</p><p class="ql-block">主题:以书润心 与智同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及师训办刘秀敏主任、体卫站李朝亮老师</p> 精心准备 <p class="ql-block">  郭秋繁副书记首先对本次分享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借助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分享此次活动的意义!</p> 愉快开场 <p class="ql-block">  伴随愉快的音乐,放松我们的身体,精神抖擞地走进精彩的分享中。</p> 精彩分享 <p class="ql-block">  此次大家的分享,涉及不同方面的内容,大家在分享案例之中不断查找背后真正的原因,进而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p> <p class="ql-block">  我为什么愤怒,我的愤怒因何而起,很多老师在分享中谈到自身的情绪。愤怒作为一种原发性的情绪,它的起因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件,只是透过事件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完美,是自恋被打破的条件反射,也可能是自我权威被挑战时向外震慑的显现。但大家更多的还有自我的内观,经常性的愤怒是不是因为内在的脆弱、悲伤,用愤怒来遮掩不愿面对的“内在小孩”,这种继发性的愤怒让大家再次看到孩子成长中陪伴、支持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线上教学为什么个别孩子不愿意打开摄像头,我们有些教师谈到了这个疑惑。经过与孩子的核实,我们发现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刻意躲避的孩子,因为他们觉得关闭镜头就可以屏蔽自己的不完美,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尝试接受自身的不完美就是成长。有不敢展示自我的孩子,因为他们觉得关闭镜头让自己更安全,这些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认同和关注,所以课堂营造抱持性的环境就尤为重要,肯定、欣赏永远是不可缺的。也有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因为羞耻感不愿意向他人展示外在的环境。意识到了这些原因,我们不纠结于摄像头是否开启,而是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与孩子的相处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处理孩子间的冲突,讲道理肯定不是我们解决的方法,因为讲道理也是一种暴力,盲目的说教只会让他们更痛苦。孙媛丽、秦娜娜、李静、蔡欢欢等老师谈到与孩子们相处中,孩子们期待的是一种平等真诚的看见,尊重他们的感觉,聆听他们的意见。花时间来和他们建立关系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虽然这个过程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但往往也最有效,因为教育隐藏着一个规律:慢即是快。</p> <p class="ql-block">  赵正茜、王琴及张泽霖老师都谈到班级缺失家庭关爱的孩子,赵正茜老师分享中提到的“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就是她最需要爱的时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看到孩子无法得到家长的支持、帮助,所以大家格外给予这些孩子相比其他人更多的关注,持续的跟进、静静地陪伴、暖心的话语,或许有一天每一株花都可以绽放!</p> <p class="ql-block">  李琼琼老师分享的“记不住作业”的孩子及王亚新老师谈到的线上教学孩子的变化,让我们看到孩子秩序的养成需要从朝夕的相处中去培养,需要家长、教师的配合给予他更大的空间,秩序感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实践、打破及再重复的过程中慢慢的建立起来。</p> <p class="ql-block">  被如其所是对待的儿童,他们的成长充满了欢乐,所以在孩子情绪到来时,许丽霞、周婷婷老师带着爱去倾听,尝试抱持他的情绪,刘俊辉、李娜老师不用头脑去教育,而是读出他的内在想法,尊重他的感受。这些爱与尊重、理解与被抱持,无声中建构了孩子生命的价值系统。</p> <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杨志茹老师允许他们以自我的姿态完整地成长。一年级小豆豆的听不懂让郭冬丽明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我们要做的只是观察他们的成长,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扰。黄芳看到班级孩子的点滴变化及时给予肯定,并尝试和家长沟通与孩子相处的模式,愉快的氛围让孩子慢慢的开始改变。</p> <p class="ql-block">  面对刻意撒谎的孩子,张燕老师不急于拆穿他的谎言,而是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孩子的尊严,替孩子守住心中的那份美好!</p> <p class="ql-block">  看到有困难的孩子,我们是马上提供帮助还是等待他们的求助,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孩子的成长有他们特定的节奏,作为陪伴者、倾听者,我们要坚持不求不助,有求再应,有求必应。</p> <p class="ql-block">  袁晓伟老师分享的“白云是魔术师”,提醒我们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仰望天空,发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丰富多彩,因为大自然的灵动就是唤醒生命的热情。而作为教师,唤醒学生生命热情的前提要先调整自身的状态,做到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所有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新教师焦凯歌透过两个案例,分享入职以来学生、自己共同的成长,建立在爱和自由之上的规则才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规则,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是一切活动的关键。关于课堂教学,焦老师也进行了思考,只有充分预设学情,做到从实际出发,不盲目依赖设计才能营造孩子们真正喜欢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结合大家的分享,俞校长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回应,她时而与分享教师对事件过程进行澄清,时而抛出思考问题与台下教师互动交流,带领大家梳理如何厘清事件的关键要点以及如何找准观察点去看见儿童,提升自我的敏锐度。</p> <p class="ql-block">  落笔之处皆风景,大家专注倾听的同时不忘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p> <p class="ql-block">  感谢师训办刘秀敏主任及体卫站李朝亮老师的指导、陪伴!</p> 梳理整合 <p class="ql-block">  俞蓓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首先肯定大家能结合本学期校本研修、个人读书所学内容入手,从与孩子相处的点滴故事入手,引发了彼此间的共鸣。同时俞校长也对大家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学会训练自我的直觉,提升观察敏锐度,做到从感觉中跳出来,寻找相关理论的支撑,不能让事件的原因仅仅停留在头脑层面。其次要尝试从琐碎的日常中跳出来,不局限于固有模式,寻找真正与理论吻合的事件,剖析理论在工作中的锲合之处,因为只有向下扎根才能让我们的案例更加丰厚,才能让理论更加入心。最后,俞蓓校长也希望每个人能拥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和一段美好的关系,因为稳定的情绪决定了一间教室的温度,美好的关系决定个人做事的效率以及生活的幸福指数。</p> <p class="ql-block">  针对此次分享活动,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研讨,大家从我的发现、我的思考及我的调整三方面进行讨论分享,从倾听中发现他人的优点,思考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做出调整。郭秋繁副书记希望大家结合此次交流分享的收获,对个人的分享案例进行再次的修改完善。 相信有了这次研讨,大家清晰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在阅读中浸润心灵,在交流中启迪智慧。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