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为什么喜欢白幼瘦呢?

痞子凡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男性普遍喜欢白幼瘦呢?和这个话题对应的是:为什么女性都要使用美白护肤品呢?这个话题不是蹭热点,他是严肃的审美和思想史,但聊这个话题容易被女性打倒,再踏上一万个高跟鞋,所以我需要先顶个钢精锅,郑重声明,本文章只分析实然,不分析应然,我们绝不提倡白又瘦的审美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一朵花会比一堆烂泥要美,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隐藏着人类审美的重要理念,那就是美代表着理性和有序,因为要形成一朵花需要植物的基因,阳光的能量,土壤,气候和降水的共同作用,一朵花出现,是因为这些因素叠加而导致的偶然,它是低熵体,而一堆烂泥,任何条件都不需要他就可以自己形成,所以烂泥是高熵体,在这里花朵体现出一种理性,秩序性和稀缺性。</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理性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理性,它代表一种反自然,反本能,反混沌。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说:“上帝不会创造直线”?意思是上帝所创造的自然只有曲线和不规则,自然的混沌状态是不会产生直线的,直线是属于人类特有的产物,它融入了把人类的理性,自然是高熵,而理性是低熵,自然是无序而理性是有序,自然是普遍性而理性是稀缺性,所以融入了理性的反自然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人们的审美偏好就是一个不断摆脱无序,高熵、混乱、而走向理性的过程,追求脱离自然的理性之美是人类对自身有限性的一种深刻反思,从这个角度分析,白幼瘦的审美偏好会发现都符合理性的原则,比如:在混乱无序的自然条件下,风吹日晒很容易让人变黑,但维持白皙的皮肤则需要远离阳光和泥土,需要有充分的休息,有保养护肤,有优渥的生活,白代表着反自然,反混沌,代表着理性和稀缺性,所以人们认为皮肤白的人会比较美。</p><p class="ql-block"> 有人以为对白的偏好是近代受西方审美观念而造成的,其实中国女性从唐代开始就有上千年的美白史,一白遮三丑的观念从明代就开始有了,他们和西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而且现在很多西方人认为白代表政治不正确,他们更喜欢把自己烤成焦糖色,但这种把自己烤黑的行为不过是另一种理性的体现,对瘦的审美偏好也是追求理性和稀缺性的产物,不管是古希腊还是我国的唐代,他们的人物画像中都没有瘦这个特点,古希腊的女性雕塑和唐代的仕女图都以胖,至少是以丰满为美,因为在那个食物匮乏的时代,丰满才代表了富足的生活,代表了反自然的状态;而在营养过剩的现代文明下,胖子成为常态,他们不再是稀缺的,反而是严于律己,保持教瘦的身材才体现了一种有序和自律,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理性能力,柏拉图的理念是最高的理性,在黑格尔这里,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而美是绝对精神的感性显现,人们对美的认知起源于理念或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美在黑格尔这里是可感知的一种客观实在。</p><p class="ql-block"> 和黑格尔相比,进化心理学对白幼瘦的审美偏好给出了更靠谱的解释,虽然这种解释是我不喜欢的机械唯物论,但是他看起来非常自洽,进化心理学认为,白幼两个审美偏好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幼态持续”,只有没有经历过风吹日晒的年轻人才拥有白皙的皮肤和年轻的身体,男性之所以认为白幼代表着美,是因为年轻代表着健康的身体,他们可以生育更多的后代,审美问题在这里被转化成了基因传承的题,只有符合生育的特征,才可以在进化中被保存,进而形成文化和审美,只有保留这样的偏好,群体才更容易传承,女性也是一样,他们的审美也指向了生育和安全这两个诉求,所谓的小狼狗,小奶狗,八块腹肌的特征之所以会更容易让女性接受,因为那些代表着男性拥有青春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他们可以带来安全,也更容易生育,所以看似自由意志决定的审美背后隐藏的是基因的密码,不管是男性对白又瘦的审美,还是女性对八块腹肌的审美,人们对年轻身体的渴望都是生育和生存的诉求,进化心理学一杆子把所有人都打成了衣冠禽兽,那些行色匆匆的男人,不过是一群行走的双螺旋结构,会呼吸的DNA,喘气的染色体,他们貌似强大的肉体早就被基因把持,他们貌似拥有自由意志,但其实都是生育驱动的傀儡。</p><p class="ql-block"> 当然最后还需要表达一下我的态度,打倒白幼瘦的畸形审美,正义永远属于五彩缤纷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