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大院子女回到黔阳地委专署旧址正门</b> <b>2018-10-14</b> △<b>在原黔阳地委专署旧址大门前,红旗飞扬,心情激荡,大院发小老三届、中三届、小三届等群体分别合影、永恒纪念 2018-10-14<br><br><font color="#ed2308">离别50周年,大院子女回访地委专署旧址(组照)</font><br>——2018-10-14 摄</b><div><b><br></b></div><div><b>二0一八,金秋十月,激情满怀!来自全国各地的160名大院发小,10月13日在湖南怀化盛大聚会之后的第二天早晨,乘坐多台大客车,一起回到离别50周年的安江大沙坪原黔阳地委专署大院,共同探寻从小生长的孩童足迹,深切回顾那纯真美好的大院往事。</b><div><b><br>1949年夏秋,在英明领袖毛主席、朱总司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战号令的指引下,随着人民解放军37军、38军、47军对湖南全境的解放,我们的父辈从祖国北方南下大湘西黔阳地区;其中,有不少的老红军、老八路、解放军老兵,还有更多的南下工作团的年轻干部,与广大本土干部群众一道,为组建黔阳地委与专署、建设新的黔阳地区,而英勇奋斗,创功立业。</b></div><div><b><br>原黔阳地委专署旧址,是我们五0后、六0后这一代大院子女,从小生长的地方,那时经济条件较差,物质也颇为匮乏,儿时的我们,虽粗茶淡饭,穿着俭朴,却充满童趣,丰富多彩 , 既热爱学习,认真读书,德智体美 , 全面成长,又天真活泼,嬉笑打闹,纯真浪漫,幸福美满!</b></div><div><b><br>离别整整五十周年啦,如今,我们大院发小们重逢畅聚、结伴而行、共同回访安江大沙坪原专署旧址,旨在传承革命父母的红色血脉、弘扬地委大院的优良传统,强化联络、深化友谊,再创红色后代的夕阳风采和大院子女的美好未来!</b></div></div> <b>△包括本人父亲名单、简介在内的《南下入湘干部名录》。</b> △<b>本人父亲保存《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草案1952》</b> <p class="ql-block"><b>△本人父母曾经工作过的“湖南省人民政府黔阳专署公安处”(钢刻印章)</b></p> <b>△1964年5月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对父亲的《任命书》( 任黔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主任(暨法院院长)。</b> △<b>“洪哥警影”本人父母五十年代初期在黔阳专署公安大队留影</b> △<b>“洪哥警影”本人父母五十年代初期在黔阳专署公安大队留影</b> <b>△1949年初,本人父亲从人民解放军华北部队南下湖南时与战友的合影。</b> <b>△1956年2月,本人父亲(前排:中)参加湖南政法工作会议在长沙的合影。</b> <b>△1956年2月,本人父亲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留影。</b> <b>△1958年6月本人母亲的《转业军人证书》,转业到黔阳地区公安处办公室、劳改科工作十多年后,又调到地计量处、劳动局工作。</b> <b>△父亲的全部军旅徽章已捐献市博物馆。这是母亲保存的1954年2月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纪念章。</b><br> <b>△1958年底,本人母亲在地公安处的留影。</b> <b>△1965年10月,本人母亲在地公安处《工作证》。</b> <b>△本人母亲在地劳动局工作期间的《立功证书》。</b> △<b>“洪哥警影”本人母亲1960年与在黔阳专署公安检察法院女同志合影</b> △<b>1955年12月29日授衔时,黔阳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副司令员、副政委后排:地委书记卢青云、专员李克荣、副书记刘亚楠合影 </b> △<b>1959年春黔阳专署公安处处长王建玺与突击清理档战役尖兵合影(“洪哥警影”本人母亲位于前排左一)</b> △<b>60年底,“洪哥警影”本人的父母和我们子女合影</b><br> <b>△1999-11-19,从警的本人和在交警的春弟,陪同母亲将父亲生前的保存的军旅徽章、证书等147件遗物,捐赠给了地区博物馆(本地电视台做了新闻报道)。</b> <b>△2019年春,已是89岁高龄、健在的母亲,喜获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转业退伍军人《光荣之家》牌。</b> △<b>1974年春节原黔阳地委专署大院部分发小在安江重聚合影</b> △<b>原黔阳地委专署招待所旧址 2018-10-14</b> <b>△原黔阳地委专署旧址的水塔依耸立</b> <b>2018-10-14</b><div><br></div><div><b>离别五十年啦——如今,重回大院旧址, 发小们对原来地委各部办委、专署各局直机构的办公旧址及其家属住房,包括从公检法到农林水、从党校到招待所、从独立营到军分区,从老商店到幼儿园,从篮球场到露天电影院,从坡下的码头到上学路过的小街,乃至对大院每栋楼房平房、红墙砖房、木制房屋、三栋巷子、四合院子等等,自家邻家从小住过哪栋哪间,都了如指掌、记忆犹新——虽然,这些老房建筑,如今不是常年失修、内外破旧,就是面貌全非、甚至撤迁不见啦!但是,儿时的大院风采和美好记忆,永留心间,终身不忘!</b></div> △<b>原黔阳地委专署大院发小们,系戴红领巾,高举少先队旗,在儿时住过房屋前,争相拍照、纷纷留影! 2018-10-14</b> <b>△原地委专署大院部分子女五十周年重逢合影 2018-10-13</b> <b>△原地委专署大院部分子女五十周年重逢合影 2018-10-13</b> <b><font color="#ed2308">【原黔阳地委简要沿革】</font></b><div><b>1949年10月初,晋中南下工作团抵达湖南芷江,至1950年2月及1952年8月,相继成立中共湘西专署、会同与芷江地方委员会。1953年5月,芷江地委会改称为黔阳地委会,地委机关迁至黔阳县安江镇大沙坪。1975年2月,黔阳地委机关搬迁怀化。1981年8月,黔阳地委更名为怀化地委。1983年,怀化地委辖10个县委、2个市委。历任地委书记葛堔、刘昌、肖云、卢青云、孙旭涛、孙福臣、谢新颖、吴彦凡、胡彪等。1991年11月,随着怀化撤地设市,怀化地委更名为怀化市委。</b><div><b><br><font color="#ed2308">【原黔阳专署简要沿革】</font></b></div><div><b>1949年10月,在芷江县城成立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会同区办事处,1950年2月该称会同专员公署。1952年8月,在会同专署的基础上成立芷江专署。1953年5月,专署机关搬迁黔阳县安江镇大沙坪,改称黔阳专署。文化革命中,由黔阳地区革委会取代专署职能。1979年3月,设立黔阳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6月,改称怀化地区行政公署,辖10个县政府。历任专员孙国治、张英、赵墨轩、肖云、崔强、李克荣、马风池、郑春霖、徐敬民、吴彦凡、平吉奎、李振声、祁叔和、刘永寿等。1997年11月,怀化行署改设为地级怀化市。 </b></div></div> △<b>五十年前生长的大院,如今我们终于回来啦! 2018-10-14</b> △<b>原地委专署大院子女五十周年重逢文艺汇演 2018-10-13</b> <b>△原地委专署大院子女五十周年重逢文艺汇演 2018-10-13</b> <b>△原地委专署大院子女五十周年重逢文艺汇演 2018-10-13</b> <b>△原地委专署大院子女五十周年重逢文艺汇演 2018-10-13</b> <b>△原地委专署大院子女五十周年重逢文艺汇演 2018-10-13</b> <b>△原地委专署大院子女五十周年重逢聚餐 2018-10-13</b> △<b>原地委专署大院子女五十周年重逢合影 2018-10-13</b><br> <b>△原地委专署大院子女五十周年重逢合影</b> 2018-10-13<b> </b> <b>△原地委专署大院公安检察法院部分子女五十周年重逢合影 2018-10-13</b> <b>△原地委专署大院子女五十周年重逢合影 2018-10-13</b><div><br></div><div><b>离别五十年啦——原黔阳地委大院,这里是我们父辈在建国初期南下湘西,建功立业造福黎民的奋斗旧址!</b></div><div><b><br>分别五十年啦——原黔阳专署大院,这里是我们大院发小在激情岁月出生成长、充满童趣少年励志的红色摇篮!</b></div><div><b><br>如今,我们大院发小们,从祖国各地重逢畅聚,回访旧址,共忆童年,缅怀父辈,不忘初心,憧憬未来,夕阳更美!</b></div><div><b><br><font color="#ed2308">寻找红色父母奋斗足迹,</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传承大院子女光荣传统!</font></b><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