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 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许三观卖血记》有感(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02.0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部侧面反映农村劳苦大众和城市工薪阶层艰难活着的小说,余华先生用极其细腻的笔锋,描绘了活着的不宜,用极其锐利的眼光,雕凿着人间百态,可谓刻骨铭心。对于卖血,农村和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农村人认为血就是力气,吃一顿炒猪肝就温黄酒就能很快再生出血来,同时还能证明自己身体好,还可以让自家的生活有所改善,他们自发的,定期去卖,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城市人却认为,血是延续祖宗的血脉,那怕是卖身也不能卖血,再难也不能。</p><p class="ql-block">书的自序里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位父亲靠卖血换来的几万元钱,供儿子读完中学又上了大学,这期间儿子的每一封要钱的来信都是卖血的通知单,让父亲不断卖血去凑足儿子所要的数目。可是儿子却中途退学不知去向,留给父亲的是一个永远无法打通的电话号码。这位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父亲每次打电话都要走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即使这样他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去拨打那个已经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当时媒体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儿子在电台里听到父亲寻找自己的声音以后,终于出来说话了,然而他不愿意暴露自己,他只是同意在网上和记者进行一次对话。他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穷困的处境使他无脸去见自己的父亲,他说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让我陷入深深地思索之中:为什么穷?是这些人懒惰吗?是这些人没有头脑吗?随即在书页里写上自己的感想:“穷因,是一个比较无奈的事情,有时和勤奋没有关系,是命运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农村穷,穷到什么地步,地里产的物资除了维持活着,所剩无几。要想添置家什、娶妻生子这些大事,就一筹莫展了,于是,有人就生出卖血这个法子。</p><p class="ql-block">他们卖血前,在家先喝几碗水,或挑着地里的蔬菜,或担着树上的果子,徒步向城里的医院走去。路上,再拿出随身携带的碗,漂去河面上的杂草,避开水低的泥沙,舀出河中层干净的水,再喝几碗。在医院门口,再趴在井台上,喝上几碗。特别是忍着不尿和卖了血畅快淋漓尿的叙述,让我也是膀胱发涨,压根发酸:</p><p class="ql-block">抽血前:“他们三个人来到了医院的供血室,那时候他们的脸都憋得通红了,像是怀胎十月似的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着,阿方和根龙还挑着西瓜,走得就更慢,他们的手伸开着抓住前后两个筐子的绳子,他们的手正在使着劲,不让放着西瓜的筐子摇晃。可是医院的走廊太狭窄,不时有人过来将他们的筐子撞一下,筐子一摇晃阿方和根龙肚子里胀鼓鼓的水也跟着摇晃起来,让两个人疼得巴一歪一歪的,站在那里不敢动,等担子不再那么摇晃了,才重新慢慢地往前走。”</p><p class="ql-block">抽完血:“三个人在医院厕所的小便池前站成一排,撒尿时他们的牙根一阵阵剧烈地发酸,于是发出了一片牙齿碰撞的响声,和他们的尿冲在墙上时的声音一样响亮。”</p><p class="ql-block">读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余华先生对生活观察的细腻,文章细节刻画的活灵活现,入木三分,都能引起我的生理共鸣了。</p> <p class="ql-block">许三观第一次卖血,糊里糊涂的就跟着去了,是为了证明农村卖血者说的自体好!还是人家为娶媳妇卖血给他了启示!也许都有吧。总之,他用三十五块卖血钱还真为自己娶回了油条西施做媳妇,并过了十年幸福美满地好日子。</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卖血是因为一乐把方铁匠儿子的头砸破了,他去卖血筹措医疗费。第三次卖血是因为一乐不是他的儿子,他心里不是味,报复性地和摔断腿的同事林大胖子发生了关系,只是事后他感觉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他去卖血买来补品给林大胖。第四次卖血是三年自然灾害让家人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要通过卖血让自己亲生的二乐、三乐和媳妇吃上一顿阳春面。</p><p class="ql-block">书中描述了普通老百姓平淡、往复的工作、生活。把好时温柔体贴、勤劳肯干、精细持家,泼时大哭大闹、抓头发、骂街的油条西施写活了。也把做了乌龟的许三多和林大胖子戴眼镜的男人像吞了苍蝇的无可奈何与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接受的矛盾心理和表像演绎出来了,就像那男人就坐在荧幕上,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搓手跺脚,生无可恋;就像那女人就在眼前,嗑着瓜子、迈着碎步、东家拉家长,西家说事非,活脱脱就在那里,或坐或躺,或喜或愁。</p> <p class="ql-block">生活首先要活着,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能够看到未来,看到希望,那怕是空中楼阁,那怕是指山卖磨。你还别说,许三多在他生日那天晚上,画饼充饥的一幕真让人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分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你们别用嘴,用嘴连个屁都吃不到,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三乐轻声说:“我不想再喝粥了,我想吃米饭。”“米饭有的是,”许三观说,“米饭不限制,想吃多少就有多少,我问的是你想吃什么菜。"</p><p class="ql-block">三乐说:“我想吃肉。</p><p class="ql-block">“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p><p class="ql-block">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p><p class="ql-block">“我给三乐切四片肉··....”</p><p class="ql-block">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p><p class="ql-block">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p><p class="ql-block">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p><p class="ql-block">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 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慢慢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p><p class="ql-block">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p><p class="ql-block">“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踪干,再放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年男人的为生活所画的饼。接下来就是中年女人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谨慎了,才是给人留下太多的遐想,尤其是与现在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对比,让我立即有给夫人打电话让其少做一碗饭的冲动。</p><p class="ql-block">许玉兰嫁给许三观已经有十年,这十年里许玉兰天天算计着过日子,她在床底下放着两口小缸,那是盛米的缸。在厨房里还有一口大一点的米缸,许玉兰每天做饭时,先是揭开厨房里米面的木盖,按照全家每个人的饭量,往锅里倒米,然后再抓出一把米放到床下的小米缸中。她对许三观说:</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多吃一口饭,谁也不会觉得多,少吃一口饭,谁也不会觉得少。</p><p class="ql-block">她每天都让许三观少吃两口饭,有了一乐、二乐、三乐以后也让他们每天少吃两口饭,至于她自己,每天少吃的就不止是两口饭了。节省下来的米,被她放进床下的小米缸,原先只有一口小缸,放满了米以后,她又去弄来了一口小缸,没有半年又放满了。</p><p class="ql-block">她坐在床上,估算着那两小缸的米有多少斤,值多少钱她把算出来的钱叠好了放到箱子底下。这些钱她不花出去,她对许三观说:</p><p class="ql-block">“这些钱是我从你们嘴里一点一点掏出来的,你们一点都没觉察到吧?</p><p class="ql-block">她又说:“这些钱平日里不能动,到了紧要关头才能拿出来。</p><p class="ql-block">许三观对她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说:</p><p class="ql-block">“你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p><p class="ql-block">许玉兰说:“话可不能这么说,人活一辈子,谁会没病没灾?谁没有个三长两短?遇到那些倒罪的事,有准备总比没有准备好,聪明人做事都给自己留着一条退路。”</p><p class="ql-block">“再说,我也给家里节省出了钱。”</p><p class="ql-block">许玉兰经常说;“灾荒年景会来的,人活一生总会遇到那么几次,想躲是躲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说的多好,这就是中国老百姓最为朴实,最为感人的居安思危和勤俭持家吧!想想也是,钱都是从嘴里一点一点掏出来的,不持家不做难是觉察不出来的,也不屑于这样做的。有人说钱是挣来的不是攒下的,这话,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说,不是屁话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活着就是过日子,过日子就要有过日子的样子,不但要精打细算,还要时不时有点仪式感,即便是在做难,也不能忘记希望和幽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