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vz.lanzoue.com/ibfsb0l31vyb"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下载链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a><div>吕氏春秋·仲夏纪》里说,黄帝委派伶伦作律(“伶伦”是人名)。伶伦听到凤鸟的叫<br>声而仿制了乐器。这个传说在埙上体现了它的真实性。今天可见最早的陶埙是半坡遗址的<br>一孔埙,其实就是可以模仿鸟鸣的狩猎工具。(所谓一孔,是指在不计吹孔的情况下,指<br>孔只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一孔埙逐渐发展为二孔埙、三孔埙(商代中期)乃至五孔埙<br>(商代晚期),其发音能力也由一孔埙的小三度逐步发展为四声、五声乃至七声音阶的发<br>声。<br>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武丁时代的陶埙表明,公元前13世纪左右,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br>音阶。《国语·周语》上伶州鸠(“伶州鸠”是人名)答周景王问时说,完善七声音阶出现在<br>武王伐纣的过程中。结合出土的陶埙来看,这个传说显得非常真实可信。<br>3-4a 均钟 战国 长115厘米、宽5.5—7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br>这是一件非常奇异的五弦器。表面上<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