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内幕》和埃塞俄比亚

骆驼刺

<p class="ql-block">翻找知青时候的物件,发现了几本极为残破的图书,从这些书的沧桑品相来看,可以想像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云南景洪农场,在橡胶林里,在茅草屋内,在油灯下,在蚊帐中,它们辗转了多少同学之手,朋友们又是怎样的用心传阅。</p> <p class="ql-block">其中品相比较完整的就是这本《非洲内幕》了。虽然只有上册没有下册了,但今天再一次翻开这本沧桑的《非洲内幕》,<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读起来仍然颇具权威价值。同时惊讶地</span>发现书中提及的有些秘境我竟已踏足多年了。遥想当年,我们在版纳踩着泥巴,握着锄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只能留下懵懵懂懂梦境般的想象</span>,绝不可能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身临其境,窥探真容。</p> <p class="ql-block">其中,埃塞俄比亚是我印象最深感想最多的,是因为当时中埃刚刚建交不久,报纸上常有相关的信息,知道他们还有个皇帝,当皇帝就够新鲜了,还叫海尔·塞拉西,当时就笑这名字怎么是赛拉稀,所以有段时间每次去茅坑颤巍巍蹲在横在那屎海上的大木头条上时总会念叨一声赛拉稀,然后就噗嗤了。</p><p class="ql-block">本图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关于埃塞俄比亚——</p> <p class="ql-block">如果以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从未诞生过文明,那就大错特错了。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上,也曾诞生了这样一个历史不亚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悠久文明,甚至曾与中国齐名的国家,那就是埃塞俄比亚。</p> <p class="ql-block">《非洲内幕,Inside Africa》</p><p class="ql-block">埃塞俄比亚这个名称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晒黑了的面孔。埃塞俄比亚的多数公民不喜欢他们国家的那个更古老的,更惯用的名称阿比西尼亚。因为这个名称来自阿拉伯文,含义是混合物。</p><p class="ql-block">亚姆哈拉语来自于希伯来文,是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这种文字有它自己的字体,文字非常复杂,除了圣经以外,用亚姆哈拉文字写成的书籍较少。埃塞俄比亚的大多数人名地名都是从圣经上演绎出来的。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的意思就是三位一体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埃塞俄比亚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除了1936-1941年被意大利占领以外,从来没有受到过外国的统治。他是基 督教国家,这个基 督教是从远古时代传下来的土生土长的基 督教,不是现代传教士传来的基 督教。埃塞俄比亚不认为自己是黑人或者属于黑人人种。</p> <p class="ql-block">埃塞俄比亚帝国的末代皇帝(1930年11月2日-1974年9月12日)海尔·塞拉西告诉《非洲内幕》的美国作家约翰·根室,他曾命令埃塞俄比亚的1200个人的军队赴朝鲜作战,那是因为当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其他国家曾经援助过他。</p><p class="ql-block">本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在正式出兵之前,埃塞俄比亚国内的舆论一边倒地支持战争。在朝鲜战争期间,埃塞俄比亚军仅在上甘岭战役中与志愿军交战过一次,战死121人,伤病536人,共计657人,占一个步兵营1200人的一半多。朝鲜战争结束后,埃塞俄比亚缓和了对华关系,并在我下乡不久的1970年与中国建交,所以印象颇深。</p> <p class="ql-block">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国家博物馆展示的国土和国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一具古人类女性骨骼化石,命名</span>露西,Lucy,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高原山谷发现,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学会直立行走,人类文明在此发祥。露西生活于约320万年以前,这是当时被发现的最早的类人猿化石,为古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科学证据,被认为是现代人的共同祖先。</p> <p class="ql-block">—-她的土地和人民—-</p> <p class="ql-block">—-拉里贝拉—-</p> <p class="ql-block">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我在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里面看到一张照片,背景是幽暗高深的教堂石柱,角落里一位白袍加身,裹着白色包头的虔诚老者捧读圣 经,虽然角落里的人物在大面积黑暗背景下难掩压抑之感,但捧在手中的圣 经却在上天投射的一缕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张照片的出处就是埃塞俄比亚的拉里贝拉,一个被圣徒们称为第二个耶路撒冷的地方。我在这里拍摄了类似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传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梦中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后来人们就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p> <p class="ql-block">—-咖啡—-</p> <p class="ql-block">埃塞俄比亚地下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但是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地面几乎还没有被碰过。咖啡是最重要的作物之一,我们现在所用的咖啡这个词,事实上是来自于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地名:Kaffa 卡法。</p> <p class="ql-block">—-南部奥莫山谷—-</p> <p class="ql-block">奥莫山谷(Omo Valley)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地区之一,这里部落众多,人口超过20万,散落于东非大裂谷附近,以其文化和野生物种丰富而闻名于世,有奥莫国家公园和马戈(Mago)国家公园。奥莫山谷中的部落生活被认为是非洲大陆上乃至全世界最原始平和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面对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书中说:非洲总有什么新的事物产生。</p><p class="ql-block">今天,在我们的面前还会产生什么更新奇的事情呢?现在外面是寒冷的冬天,一切都是枯燥的单调色彩,没有生气,又有那么多不确定的东西,让人心情压抑。</p> <p class="ql-block">找出几本旧书,引出一堆闲话。我感觉步入老年的我们,似乎就像面前的这些破书一样,虽然曾经充满了内涵,可封皮却已破烂不堪。到如今我自己偶尔还会沉浸其中,想着从版纳的红土地,到埃塞俄比亚高原,想着从过去到将来,人们都会都将以怎样的方式生活,追求什么,怎样与地球为伍。不过真是没事瞎琢磨,忙碌的人们谁还会在意这些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