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卡盐湖照天空之镜

晨钟

<p class="ql-block">青甘大环线,盐湖是突出看点。前面介绍了茫崖翡翠湖,本篇介绍茶卡盐湖。</p> <p class="ql-block">茶卡是藏语盐池的意思。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茶卡镇,东距省会西宁298公里,西距州府德令哈200公里,109、318国道在此交汇。茶卡盐湖东西长15.8米,南北宽9.2米,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59米。湖底部的石盐层平均厚度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水氯化钠含量高达94%。</p> <p class="ql-block">众多媒体都把茶卡盐湖称为中国的天空之境,确实点出了它的最大魅力所在。这里地势平坦,面积广阔,远处有雪山和风力发电机环绕。天空和湖面湛蓝,云朵和盐堆洁白。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具有强烈反射能力,清晰倒映出蓝天白云、群峰雪山、铁轨火车、电杆风机,还有身穿各色衣衫的人们,既真切又魔幻,既活色生香又缥缈浪漫。所以,光源乃关键,倒影是必须,身姿需放松,心情要惬意——来此打卡拍照的小伙伴,一定要记牢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雪山倒影映衬多彩服饰,取自茶卡盐湖微信公众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身姿轻盈,心情愉悦</span></p> <p class="ql-block">对茶卡盐湖,古籍有众多记载。《汉书地理志》称:“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指的是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十几年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茶卡盐湖附近的乌兰县茶卡镇塔拉村发现青铜时代遗址,距今约4000至4500年,有0.1至0.5米的文化层,出土许多砂质残片,说明早在4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为研究当时的人如何利用盐和盐湖提供了珍贵资料。距茶卡几十公里的地方曾出土东罗马帝国金币,说明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盐也是丝路贸易的重要物资。更有意思的是,据历史学家考证,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生活的景颇族人,竟是从茶卡盐湖这边迁徙过去的。景颇族人本是此地羌人中的一支,景颇在羌语中就是挖盐的人。悠悠数千载,迢迢千万里,这中间又该有几多故事、几多沧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璀璨夜空,取自茶卡盐湖微信公众号</span></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的存在方式是液态和固态皆备,既有颗粒盐又有盐卤。从形状上看,茶卡盐的颗粒都是方斗形的,因而被称为斗子盐,开采十分方便,因而历史沿袭的传统采盐法就是用勺子捞起,然后晾干。从颜色上看,茶卡盐呈青色,因而被称为青盐。明代《本草品汇精要》称:“今青盐从西羌来者,形块方棱,明莹而青黑色,最奇。”茶卡盐品质纯净、味道醇香,是优良的食用盐,自古就闻名海内外。古人还发现它有泻热、消肿、明目、润燥等药用功能,《红楼梦》中就有用青盐漱口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别忘品尝盐冰激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盐雕作品成吉思汗,据说用了5000吨盐</span></p> <p class="ql-block">在青海省的众多盐湖中,茶卡盐湖是开采历史最悠久的,3000多年前当地羌人就知道自湖中取盐食用。盐既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历代政府重要的战略物资,1763(清乾隆二十八)年,清政府在此设立盐务局,实行垄断经营,制定盐律,组织大规模开采。新中国成立前,民国政府在此设有盐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设立盐厂,年产几十万吨,畅销全国,远销海外。</p> <p class="ql-block">以往运盐小火车和车斗,陈列供参观</p> <p class="ql-block">景区小火车是这里的又一大看点,鲜艳的黄色、蓝色车身,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映在湖面上的倒影徐徐移动,犹如飘舞的彩带,不论是车上还是车下的人,都有种置身童话世界的幻觉。不过你可曾想到,浪漫的前生是艰辛。千百年来,这里采盐的工具是全凭手工的四大件:钢钎、铁锹、耙子和勺子,运输则靠牦牛和骆驼。上世纪50年代才有小火车接送工人上下班和运输原盐。到了本世纪初的2008年,随着船采船运工艺的采用,小火车退出生产领域。不过,它就那么华丽的一转身,成了旅游观光的工具,备受游客青睐。观光小火车的站名也颇富诗意:天空之镜、天路映辰、天际心悦、天镜碧水。</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取自景区展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