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留给我们的财富

木子

<p class="ql-block">  妈妈去年12月29日走了,离开了我们,差3天,就是新的一年2023年了,永远定格在了84岁,妈妈的走,给我的心里造成巨大的痛,虽然,妈妈从2019年刚刚开始就摊卧床上,也遭受了巨大的折磨和痛苦,由于阿尔海默兹症失智,糊涂的很,甚至不认识人,但还是希望,妈妈能够在身边,做一个有妈的人。</p><p class="ql-block"> 妈妈走后,翻看妈妈的照片,妈妈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眼前,尤其妈妈的一生始终为了生活不停息的奋斗着,她的不畏艰苦,刚直不阿,积极向上的性格和精神,影响着我,使我在对待人生,面对生活的困难和坎坷始终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听妈妈讲,妈妈的一生挺苦。</p><p class="ql-block"> 妈妈于1939年 10月31日出生在锦州义县一个叫西关的村子,姊妹五个,排在第四,本来就非常贫穷的家,孩子又这么多,家里就更雪上加霜了。吃饭成了家里的最大的难题,吃了上顿没下顿。</p><p class="ql-block"> 妈妈在给我们讲到小时候时,总是眼里含着眼泪,常挂嘴边的话就是,打小就被爹妈换粮食了,她说,自己八岁的时候,家里为了减少一张嘴吃饭,姥爷姥姥把她送给了人家当童养媳,吃饭的时候就到人家吃饭,吃完饭回自己家,对于懂事的孩子,一到吃饭的时候,自己就感到一种难受和莫大的委屈。直到1949年解放了,妈妈经过奋争,才解除了童养媳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妈妈说,在自己17岁的时候,就被姥爷姥姥嫁出去了,婆家是义县这个叫沙河亮的村子,爸爸当时20岁,在阜新的一个矿山打工。</p><p class="ql-block"> 结婚后,爸爸就离家去阜新了,给妈妈仍在了婆家</p><p class="ql-block"> 妈妈说,婆婆还是老一套,婆婆像使唤丫头似的对待自己,妈妈每天干活侍候一大家子人,做完饭,得等别人吃完了,自己才能吃饭。到一年的时间,妈妈就不干了,妈妈跟婆婆提出两个条件,要么离婚,要么就也去阜新。婆婆拗不过妈妈的犟脾气,只好答应妈妈去阜新找爸爸。从此,妈妈开始和爸爸自立门户,过上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而那时妈妈也才只有17岁。要是现在看,还是一个上高中的小姑娘。</p><p class="ql-block"> 由于爸爸老实巴交,工作能干,1957年爸爸被招为正式工人。</p><p class="ql-block"> 1957年爸爸转到抚顺龙凤矿当了一名煤矿工人。</p><p class="ql-block"> 1957年有了姐姐,妈妈那时才18岁。以后陆续有了哥哥,我和妹妹。</p><p class="ql-block"> 听妈妈讲,爸爸曾经一度抱怨矿里挖煤的工作太累还不安全,产生了辞职不干了,回农村老家种地的想法,妈妈坚决反对不同意,如果妈妈当时同意了,大概我们就会生活在农村种地去了。</p><p class="ql-block"> 妈妈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妈妈没有上过一天学,在国家号召扫盲运动中,妈妈一边带孩子,一边上夜校学习文化课,学习非常的认真刻苦,认识了很多字,最后妈妈都能自己读报纸,自己给家里写信了。妈妈说的轻松,当时学习的时候,不知道吃了多少苦。</p><p class="ql-block"> 1968年爸爸的工作转到了铁法晓明矿,矿里在南岭给了一个一间半平房,房子面积不到30平米,一铺大炕全家六个人挤在一起,我记得睡觉时,翻个身都费劲。</p><p class="ql-block"> 1969年妈妈又有了身孕,如果要,这是第五个孩子了,妈妈不打算要了,可是爸爸不同意,因此两人因为意见不统一,还互相生气,大约身孕五个月的时候,妈妈说去医院做掉,爸爸说了一句,你爱咋地就咋地就上班了,当时妈妈自己一个去了90里远的铁岭做了流产,当天又坐火车回家,在三家子站下车,自己一个人拖着难以忍受的疼痛,一点一点走了15里地才回到家,回到家里还得给爸爸和孩子做饭。如果搁到现在是难以想象的。</p><p class="ql-block"> 1970年,矿里要招女工,妈妈知道消息后,要去参加工作,爸爸不同意,就让妈妈在家带孩子做饭,妈妈坚决要上班,参加工作后,妈妈就背着妹妹,领着我每天走将近20里的路程上班,把我和妹妹送托儿所就去干活,干的活都是比较繁重的体力活,就是这样状况下,妈妈也从没有喊过苦。</p><p class="ql-block"> 妈妈从参加工作开始修过路,当过托儿所阿姨,做过豆腐,当过矿里的食堂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 1978年,妈妈从晓明矿调到铁法市屠宰厂工作,一直在食堂当大厨。</p><p class="ql-block"> 1985年,妈妈身体不好,向单位提出了病退。</p><p class="ql-block"> 妈妈工作的15年里,无论干什么,都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尤其妈妈有个好人缘,交了好多亲如姐妹的同事,就是退休了,岁数大了也没有断了往来,“大王姐”被人叫了一辈子,这份感情也是妈妈用真心换来的。因为妈妈虽然没有文化,但妈妈心灵手巧,自学成才,做衣服做的特别好,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棉裤,鞋子都是妈妈亲手一针一线缝制的,妈妈不但给我们做,也给姐妹家的孩子做,工作完了回到家里,就是再累,也能看到妈妈踩缝纫机做衣服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妈妈在教育孩子上也特别的严格,从小我们姊妹四个都怕妈妈,从不惯我们坏毛病,我们参加工作后,大姐在矿里当了人事员,大哥在矿里当电工,我考入了银行工作,妹妹大学毕业后,在铁煤集团总医院当了一名医生。</p><p class="ql-block"> 即使在教育下一代上,妈妈也是从严要求,不娇生惯养,妈妈经常对我们说,孩子不能惯着,得管。如今四个孙辈都是大学生,期中两个研究生。大孙子在银行工作,二孙子在沈阳国企做管理工作,大外孙女在铁煤集团当上了单位中层领导,小外孙女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当法律顾问。可以说,隔辈的成才有妈妈的一份功劳。</p><p class="ql-block"> 妈妈也特别孝心,自己的日子再苦,也要每月给奶奶家,姥姥家汇钱,妈妈也非常讲亲情,对待老家的亲戚都能热情帮助。妈妈的言传身教也影响着我们,妈妈常说,我们老李家是“忠孝之家”,邻居们都说,老李家的孩子孝心,得到邻居左右的称赞。</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向命运低头,进取向上的精神永远鼓励着我们。妈妈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用不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