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24节气

石头小东

<p class="ql-block">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摄影后期:石头小东</p><p class="ql-block">器 材:D3S,F1.4/105,F1.4/85,F2.8/70~200,PS2017</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季:</p><p class="ql-block">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p> <p class="ql-block">夏季:</p><p class="ql-block">分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p> <p class="ql-block">秋季:</p><p class="ql-block">分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p> <p class="ql-block">冬季:</p><p class="ql-block">分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p> <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对应节气中最重要的“八节”。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到达最南方,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到达最北方,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