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起来很正常。65岁的女儿和85岁的妈妈一起吃早饭。</p><p class="ql-block">“妈妈”,“哎”,我是妈妈。妈妈高兴地看着女儿。</p><p class="ql-block">“你真像我妈妈”。“我妈妈也是大眼睛,白头发。”</p><p class="ql-block">妈妈痛楚地看着女儿。</p><p class="ql-block">这是电影《妈妈》中的一个镜头。这是阿尔兹海默症发展到晚期的症状。智能减退,记忆障碍,甚至熟悉的人的名字也不会想起来。到了晚期会出现判断力,认知力和定向力的障碍,幻听幻视。</p><p class="ql-block">女儿和妈妈都是大学退休老师。生活很有规律,每天菜谱不同。刚开始女儿听到妈妈说,今天吃的菜错了,自己有一天一夜未归,因为没有找到家。她警觉起来。到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大脑萎缩,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女儿知道这个病的危害性。她从学校图书馆借来阿尔兹海默症书籍,并为病情严重时情况做好了准备。她把家里存款全部转到妈妈的名下,将妈妈送到养老院,将家里物品贴上标识。叫妈妈烧饭做菜,妈妈不理解,“你会了就行啦,还要教我”。</p><p class="ql-block">在女儿患病前,妈妈倒是象女儿。爬高上梯,在书架上找书”。吓得女儿在纸条上写到,“爬高上梯会摔死的”,妈妈淘气地写到,“不爬高也会死的”。和养的猫躺在地板上睡觉。晚上睡觉要女儿读诗,读错了,都会指出来,那一页都记得。到养老院时间不长,就跑回来了。“我该怎么理解,是遗弃,还是惩罚”。她肚子痛,找到医生,医生跟女儿说,老人疑心病,需要家人陪伴。女儿只好将自己得病情况全盘脱出。妈妈看着女儿诊断书,说的一句话,让人心酸不已。“我真希望这个病是我得,我太粗心啦。我的脑袋里不用装这么多东西。”她鼓励女儿,生活不是按下暂停键,说不定,我们比以前沉闷的交流更有趣”。“每个妈妈都是母狼,保护幼崽是天性。”为了女儿,她举起哑铃,做起体操。“当你不能读书走路时,让我做你的眼睛和腿脚。”当女儿对她动粗时,当女儿对她厉声大骂时,她默默吞下眼泪。两人关系出现大反转,日常生活都由妈妈做。记下女儿每天的病况,“尿不禁,幻觉”。</p><p class="ql-block">“妈妈是大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大海中不会游泳的鲸鱼”,鲸鱼在爱情里象征是非常形象的,通过它的海底的依赖和坚持,从而能够体现出爱情的勇往直前,不畏惧任何的干扰性因素,表达出爱情的真正含义。《妈妈》片尾,妈妈推着女儿来到大海边嬉戏,女儿说出这段话,这是他们一家三口关系的真实写照。爸爸是考古学家,早已离世,但在女儿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把爸爸的忌日当作节日,也是他们一家。在生病前,她正在编辑出版爸爸的《考古日记》,只有在此时,理性才会战胜病痛。女儿多次出现幻觉、幻听,都和爸爸有关。都和一家三口表达“爱”的特有手势有关。</p><p class="ql-block">女儿没有子女,她甚至将这种爱转移到公交车上偶遇的偷盗女孩,宁愿让人误解怀疑是她偷的,也不“检举揭发“,甚至为她“取保候审”,给她生活费用。这个女孩子用这些钱上了成人大学,彻底改邪归正,并结婚生子。感恩回报,她自愿照顾母女俩。</p><p class="ql-block">爱,是他们家的和弦,是能治病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