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留艺:江南工艺竹蓝展

清居寓人

<p class="ql-block">去坡阳老街,无意之间走进了衡庐民俗馆,顿时为中国传统工艺编织的竹制品所折服!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领略了各种竹蓝的用处和美感,尤其是竹夫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衡庐民俗馆位于金东区岭下镇坡阳老街,馆主从事家居软装业二十余年,出于对中国传统老器物的热爱,多年来持续收集,因原有现代商业环境不能展示老器物的古朴风貌,后在岭下镇打造文化老街政策支持和金东文旅专家指导下,馆主所藏数干件金东及江南民间老器物落户于坡阳老街。衡庐展馆为江南清式传统民居,展示分上下两层,一楼展示金东及浙江各地竹编,木雕,花窗,家具等中式老器物;二楼展示中国文房器物,以文房砚台为主,同时展示其他各类精美文房用品。为了充分体现这些老器物的价值,也为了让参观者更全面的感受老竹编,老木雕,老家具的工艺风貌,本馆以循环展呈的方式推出藏品,即在不同季度展示不同主题,经过几年的尝试,反映极佳,以接待了数十个学校机关单位等团队游客。抛砖引玉,衡庐民俗展馆以学习,互动交流,及热情的接待,发挥村落民俗文化的传统魅力。</p><p class="ql-block">文化浙江,村落随行,岭下老街衡庐展馆欢迎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交流。</p> <p class="ql-block">古床和床上竹夫人:竹夫人又叫青奴、竹奴,中国民间夏日取凉用具。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竹夫人,长约1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中国传统婚俗认为,竹夫人,是男性的象征,是最具阳气之物,也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之物,竹夫人内总会有两个小球,十分好玩。</p> <p class="ql-block">编织,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工艺技术之一,新时代早期的陶器,就已经出现编织品的印痕。</p><p class="ql-block">竹: 一种神奇的植物,非草非木,高风亮节,虚中洁外,号称君子,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其题诗作画,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徐庭筠《咏竹》:“为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无不说明中国人对竹爱之有佳。</p><p class="ql-block">当古老的编织技法遇上神奇的植物,再结合中国古人智慧的光芒,伴随中国人几千年的竹编美器应运而生。中国竹编品种多样,有实用之器,笊篱、簸箕朴实天然,用于生产也有装饰美器,各式精致花篮,玲珑别致,用于点缀居室。还有实用与审美结合的提篮,用于走亲访友,一件件精美竹编,是技与艺的实物展现,亦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典范本。</p> <p class="ql-block">竹编生活用具:竹编工艺的雏形,大都以劳动需求而产生,故从几千年前,古代匠人便以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材料编织出一件件实用竹器,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列出竹编器物名称</p><p class="ql-block">共四十余种;明代王折、王思义所著《三才</p><p class="ql-block">图会》共收录竹编器三十余项,主要记录民</p><p class="ql-block">间生活用具为主。虽无实物遗留,而类似的</p><p class="ql-block">清代竹编器本馆收藏不少,而且大都保持完</p><p class="ql-block">整,甚至许多竹编器物现今仍在使用,经久</p><p class="ql-block">不衰,充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改造智</p><p class="ql-block">慧。</p> <p class="ql-block">文房四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