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陵文塔记 李如暲</p><p class="ql-block">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年,1817年)十一月初,位于曲江蒲竹岭南面的文塔建成,众多贤良在此聚集,瞻仰这座刚建立的光辉之塔。大家一同庆祝,相互慰问,这场景,真是文化与文人的大盛会啊!原本油榨墟,江以“曲”名,江水环抱萦回,为金陵乡气势之所在。此地独爱山峰环列,不喜平坦。假如不是凭借人力的培育,为什么良才荟萃此乡,并成为中流砥柱呢?从前有邓楚才、陈顺型前辈,早就想到此处,如今刘映龙等倡导捐资修建,营建开始……(经过三年?)</p> <p class="ql-block">文塔建成,巍峨可见,规模宏大而严谨。可谓是(顾念前贤,是因?)他们的智慧而建成,这真是一大善举啊!大凡善举可以去做,而成功往往就会如此。也许有人说,大凡世人对事情容易想到成果,而难以想到要开始行动。难道“难”与“易”果真有很大的区别吗?难道事情不都是由于人力而成吗?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成事,人多则容易聚集力量。美好的愿景不要忘记来自何处,善的结果一定是归功于一同奋斗的人,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当文塔奠基定址,一层层向上增高时,砖石万余,竹木千余,功效极大;金费六千两,倘若不是各家各户捐助,恐怕很多人会漠视这些事实,以为成功只在一天。有时踏着石级登上文塔,直到极顶,感觉身体超越了凡尘,说话声如在空中,青云飘在脚下;仰望星空,只觉高高在上。再者,文塔周边,左右分别有豹山与龙耳山矗立于烟雾中,前面有文昌阁屹立,后山有丰乐硚横卧。</p> <p class="ql-block">原野壮阔高耸,远观河流曲曲折折通向远方。炊烟处处,村子星罗棋布。河中舟船兰桨桂棹,不知划向何处。地脉远联衡岳,秀丽近取郴江,这真是金陵乡之关锁,也是让人流连观赏的胜境啊。我的同乡人刘尹、刘筠平先生,其父母皆为老百姓,每天以劝勉人向善为己任,公余时间考核读书人的学业,尤其在振兴文学方面更为急切;</p> <p class="ql-block">等到文塔建成,非常高兴,他特地在文塔上书写联额,像“录德翼文,气象凌霄;直接奎光堪射斗,如登雁塔好题名”之类,兼有期望与振作精神之功用,岂不是非常诚恳!凡我同仁,奋力追求上进,或许能够慰籍先贤前辈之用心,那么,则是非常幸运之事了!更何况气运正值升平,文化氛围日益兴盛,地之灵处自有人杰,瑞气钟爱奇才,短时间即可显现文武之象,科考功名之路大开,进士如兰馨桂馥般蔚起,人才济济,如旋风上升,众人齐赞盛况!希望能借此文感激刘筠平先生“雁塔题名”的雅意,同时以此报答修建文塔者的深情厚意!</p><p class="ql-block">注“录德翼文”:翼,辅助,兼有德行与文采。</p><p class="ql-block"> 永兴一中邓晓华释文</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