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桥隧城是花

宋文渊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往事是一壶酒,眼前是一杯茶,未来是一炷香。回忆犹如掌中水,无论摊开还是握紧,总会经指缝流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5年陈老师在学校代了几个月课,后被渡口水运局子弟校招聘(以解决全家户口为条件)。他回去后把仁寿县教育质量赞誉有嘉,(当然仁寿本来就是全国教育强县)。 1986年学校收到经陈老师介绍,慕名而来渡口籍男女学生六位,(其中两对兄妹)开校正常后县上通知培训学员去南方参加教育考察。成行前在操场偶遇学生王东(渡口籍学生组长)。脱口而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本月29日去南方,途径渡口,若时间允许的话想去看看你们家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了就了并未往心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考察团在眉山登上成昆铁路老火车。老火车设施简朴,在有缝铁轨上运行。底部撞击铁轨的哐当哐当声,节奏有序,不温不火,如影随形,如梦似幻,如天然保健按摩。火车过道里比肩接踵,许多人席地而坐,也有人塞到座位下。有位少女穿着时尚前卫,高跟鞋金耳环,由于疲惫不堪而侧卧走道,来往者小心从她身上跨过,却浑然不知。车厢没有空调,弥散着汗味和哈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一行人中也有未找到座位者,站着除东倒西歪外无所事事。我提议来三人将肚子挺起,顶住我箱包当牌桌打扑克。 列车过峨眉便进入重崇山峻岭,一进隧洞噪声分贝数飙高,厢内光线暗下来。一出隧洞哐当声骤降,重见短暂的光明,还未来得及观峡谷风景,一晃又进入黑夜,循环往复。不知何时是尽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岳父参加过成昆铁路修筑,从他口中听到一些零星情况。后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整理出来形成对成昆铁路较具体和大体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昆铁路的修筑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峭壁林立,沟壑纵横,被顶级专家判为“铁路禁区”。有诗为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是指川北,成昆铁路难难于登月球,指的是川南,艰苦程度空前绝后。被联合国评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排首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解决西南两千万人出行难带动经济发展和加强三线建设需要,1958年成昆铁路开工,诸多因素导致到1962年间,三停三建。最高领导命令,既使其他铁路缓建,把成内铁路轨道拔了也要加快成昆铁路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组织36万人大会战,喊出响亮口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敢让高山低头,敢让河水让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铁路大部分经过大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歺风露宿,引水困难。土法上马机械化程度低,艰苦程度难以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昆铁路全长1100公里,有800多公里穿过高山峡谷,桥隧比40%(最长一条隧道22公里),427条隧道,991座桥梁,122座车站三分之二在隧洞里和桥梁侧。整个工程牺牲两千多人,每根枕木都用血和汗铸成。成昆铁路耗资30.7亿元,每公里造价比平原高出四倍,历时12年。1970年7月1日通车为建党节献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火车与今天的高铁和动车不可同日而语,孔夫子周游列国才几千里,却用去14年时间。我们乘快车,去省际城市几小时的事儿。快有快的潇洒,慢有慢的味道,我们没有拒绝“快”的理由。却失去对生活的渴望,生命的积淀,情感的发酵和精神的尊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话得说回来,30号上午到金江站,转车去渡口市教委,由李姓领导(仁寿县鸭池人)接待。按考察团领队安排十月一号自由行动,晚上7点20在金江上车南下昆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去格里坪找到陈老师,他马上召齐各户家长并作周密分工。指定吴科长(营销科)陪我摆龙门阵。了解到如下内容,水运局工作是将从森林砍伐木料投入金沙江,顺流而下,主要供应市政厂区建设,还有部分自己加工,也可以向全国销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长们推算我30号该到渡口,由于我们从未蒙面,他们在格里坪车站安排人举起写有“仁寿宋校长”的木牌看列车进站。同时每次列车进站广播声响起:“仁寿来的宋校长,广播站有人等”。太让他们失望了,我在金江就下了车,家长们的心情和尊师重教的优良品质感人心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歺坐了满满一桌,大家推杯换盏,相谈甚欢,听口声音他们为支援三线建设来自五湖四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有人站起来与我碰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校长,你比小学高两级。在我们心目中高中校长应该是五十多岁才对,哪知你才三十多岁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只有微笑和点头的份,如把仁寿教育体制改革中对领导的四条标准(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讲出来好像又不合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提前的晚歺桌子上,如何才能在7点20前将我送去金江火车站成为讨论主题。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达成共识,让吴科长找局长派车送这位“大客户”去金江火车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才发现自己飾演大款商人如癞子学和尚一一有基础。铮亮皮鞋,手提箱包,穿西装系领带,犹如提前神算过,勿需任何化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科长带我去见局长,我用椒盐普通话与之交流几句后,钻进草绿色吉普车,绝尘而去。司机有司机职业操守,不能随便向首长打听,我们一路未对话所以确保未露餡。尝试一回“隐蔽战线”心路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上列车,找到个不挤的地方一一火车头锅炉房,时间不长人也熟悉了,师傅给我讲两个与其说是故事倒不如说是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说成昆铁路经过少数民族地区,为执行国家民族政策,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为保留一株少数民族认为的神树,铁路设计改了道。当地群众对共产党衷心感谢,于是1970年7月1日通车那天,沿线成千上万少数民族同胞拔山涉水来看闹热。他们中有人交头接耳互相打听,火车力大无穷,国家是拿什么东西喂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7年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火车飞进大凉山》的歌曲和舞蹈。(2022年全国总工会歌曲评选中另一首《火车开进大凉山来》评为金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师傅讲第二个故事,说一老司机每次快进那个印象深刻的隧洞前,洞顶上边总有一位红衣少女甩着长袖跳舞欢迎。司机坚持几年鸣笛回敬,退二线后那位司机专程步行上去会“少女”,结果是一条横幅被风吹断后挂缠在树枝上多年。司机深刻的体会并感叹:“相见不如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2年2月,大学毕业临近,学校征求同学们分配志愿,全系只有我一人填了渡口,(系上硬指标五人)。考虑家中已经分田到户,所以千方百计说服学校修改分配志愿,便与渡口之缘失之交臂。 结果去了的五位同学在市教委报到时领导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你们行李别开了,今晚住招待所,明天回家过春节,年后把全家带来转为城市户口,并安排工作,这让我一生追悔莫及,耿耿于怀。小农经济思想作祟,鼠目寸光。(本人恰属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又去过几次渡口,那里有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可爱的学生,久违的亲戚,两女儿女婿也在渡口工作过几年,还有上百仁寿老乡在各岗位任要职。所以对渡口产生的感情不可不深,一点不陌生,严然觉得自己就是渡口荣誉市民。既然是市民就想活个明白,迫切希望对渡口有更多的了解就成了一种抹不去的心愿。对这座在文革动乱中在不毛之地上,仿乎一夜之间崛起来年轻的城市,感觉无比神圣和令人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万里长江第一漂”下水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地有个上下坝村,在去倒马坎的路上有棵千年木棉树(斑枝花树)又被当地人取谐音称为攀枝花树。树高五六十米,胸围需五六人才能手牵到手,枝繁叶茂,遮荫面积大,路人常常在此稍息和乘凉。古树根部有个凹处可安供桌放供品,村民焚香点蜡奉为神树,上下坝村更名攀枝花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6年常隆庆开始考察攀枝花,在神树下发现两块磁铁矿石。1942年汤克成向上提交《西康省盐边县攀枝花村及倒马坎铁矿地质报告》,官方才知道有个攀枝花村。由于国民政府腐败无能,开发铁矿计划胎死腹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4年,何长工李四光向毛主席汇报,金沙江畔找到大型铁矿。(除铁外钒储藏量占全国87%,钛占92%),主席问那里叫什么?李回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道,只记得那里有棵巨大的攀枝花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席说:“就叫攀枝花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成立西昌钢铁公司,在古树下建专家楼,地质队,邮电局,供销社,周围只有七户村民,在这里逐渐变成攀枝花市的雏形。1957年一场大火将古树化为灰烬 ,(1990年在古树周围遍种攀枝花树,2019年立碑纪念,碑刻“七户人家一棵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中央批准开发攀枝花铁矿。1962年西钢下马,1964年北戴河会议上对攀钢建设有争议,主席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錢不够就动用我的稿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恢复重建,主席指示:“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保密1965年成立渡口特区。1986恢复成攀枝花市沿用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言以蔽之,因攀枝花树才有攀枝花村,因储藏量大才值得称为攀枝花矿,因需要矿而建攀枝花市。这是全国最年轻的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七户人家发展到百万人,一座工业化大型城市的崛起,离不开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儿女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他们来到看不到边际的荒山野岭,没有街道没有住房。天当罗帐地当床,金沙江为洗澡堂,白天杠杠压(抬建材和机械设备),晚上压杠杠(木棍床)。他们以加快大三线建设为精神支柱,努力学习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干劲倍增。“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沉默几亿万年的荒山野岭响起中华开山第一炮,(炸药总共用去10162吨),攀枝花开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我们当铭记那峥嵘岁月铸就历史丰碑。钢城建设者们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不乏浪漫情怀,工余坐在山岗草丛中,享四野清风,看无尽群山,天光与地气轮回,静观夕阳西坠,远眺无际黛色地平线终归深沉的夜,把远与近纳于心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攀枝花规模型企业有攀钢,攀矿,攀煤,攀电,十九冶等。建设偌大的新城,多么希望有块平地,与平原人们相反,多么希望花钱去看有仙则名的高山。而攀枝花最大的坡地丙草岗建成了市中心。从许多地名体会得到,既使巴掌大的缓坡台地都尊称为坪。如清香坪,格里坪,枣子坪,瓜子坪,席草坪,高粱坪,弄弄坪等。其中弄弄坪最有名,据传建设指挥部领导在向周总理汇报工作时,提出建设中遇到最大难题是山多坡陡。总理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弄一弄就平了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2.5平方公里建了一座大型钢铁厂,世界惯例应5平方公里才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攀枝花没有外地人却都是外地人。由于在人们印象中那是一座伟大的钢铁之城钒钛之都,却忽略了他的柔美,攀枝花的来历远不如攀枝花的诗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攀枝花是座人类宜居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卫生城市和旅游城市。犹其是攀枝花开火红如炬,宛如霞云。春季百花争艳,夏季色彩斑斓,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风和日丽。是座阳光之城,年平均气温20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攀枝花提出康养概念,成为康养的首倡者和践行者,以及康养标准的提供者。做到了从钢铁之城钒钛之都到阳光康养城的华丽转身。在做好地下这篇文章之后又做天上那篇文章,朝着有太阳光的方向飞奔。等待海内外“候鸟”们来这里养身,养心,养智,避暑,避寒和避霾。为此攀枝花市2017年创办康养护理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攀枝花的市花还是攀枝花,我多么再想去攀枝花欣赏攀枝花!但是切记不可随意攀枝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