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 话春联

机械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春节了。今天在此,聊聊我们中华民族上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老风俗——贴春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红红的春联,会给春节增添喜庆的气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文学釋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洆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简说春联的起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的大神“神茶”、“郁垒”两板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代时,宫廷里已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了。据说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在公元964年的除夕日,他突发奇想让手下一名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两句话,挂在他的住室门框上。“以其非工,自命题云:</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便是我国第一副春联。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函,不只是避邪驱害,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这时在桃木板上写对联比较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換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情况。宋代逐渐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驱邪避灾的使命转移给门神,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兴于宋代,盛行于明代。“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年初一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查看春联。见到写的好的春联他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巡视中见到一家沒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待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沒来得及请人书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写完后就继续巡视。巡视完毕返回时又路过这家,见还沒贴上,就问怎么回事?屠户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手书写的,我们高挂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侍从赏给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为什么桃木能避邪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鬼的世界,叫鬼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晩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回鬼域。在鬼域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亊情,神荼和郁垒就会立刻将它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此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和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神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气。人们就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刻上他俩的名字,在春节时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春联的种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联的种类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门心:贴于门上端中心位置;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也叫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于家具、影壁上。同时家家户户要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亘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污秽,净庭户,換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贴福字,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有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听了禀报大怒,立即令人把那家滿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你今日到访,故意把福字倒贴了,这就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吉祥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春联的张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左。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到左。另一种常用贴法是,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到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外,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从内容上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的。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综上所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春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双成对,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也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号称“百节之首”。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如今大都是买印制品)、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