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一本好书,如览胜景,眼界拓宽;读一本好书,如阅美图,心情愉快;读一本好书,如沐春风,幸福洋溢。海丰新教育研习社2023年将围绕“家校共育”主题开展每月一次的共读行走分享活动。一月份共读书目为《心理抚养》,李玫瑾著。</p> <p class="ql-block">【推荐理由】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等问题。对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作者认为,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抚养的全过程,通过陪伴、关爱、获得孩子的依恋感,进而获得管教孩子、“立规矩”的资本。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我们不能错过塑造孩子未来人生的最佳和最关键时期。</p> <p class="ql-block">1月29日上午10时,来自海丰、陆丰、陆河、红海湾的书友们齐聚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青山环绕,整齐有序的房屋与田园相映成趣,村前景观池鱼翔浅底,波光粼粼,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新山村围绕“红+绿”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省级文明村等多项荣誉。</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八,年味尚浓。主办方关于带点儿年货的倡议得到大家的拥护,花生、瓜子、饼干、糖果、水果等等铺满了桌面。彭湃中学吴肯林老师还准备了茶具,煮水冲茶,暖胃暖心。</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季英杰老师先对海丰新教育研习社的重启及共读《心理抚养》一书的背景做了说明,再宣布本次活动的程序:活动分上下半场进行,各先由一位书友进行分享,限时20分钟,其余书友按照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分享。还有集赞赠书活动穿插其中。</p> <p class="ql-block">上半场主分享人是来自海丰县实验中学的钟赛花老师。钟老师认为《心理抚养》是一本所有父母和老师都应该读一读的书,这本书告诉我们,所有的社会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大多源于童年的经历。为人父母要明白自己的角色意义,以身作则,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成长,从情感、性格、观念和能力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让孩子在爱中成长,塑造孩子一生的心智健康。为人教师则要明确有些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用仁爱之心去帮助一些问题父母要先认清自己,看清自己身上的问题,然后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帮忙一些存在心理困境的孩子都能得到正向的引导,树立他们正确的三观,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p> <p class="ql-block">下半场主要由红海湾区白沙中学唐彬老师分享。他认为对孩子的心理抚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并对家庭乃至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心理抚养的黄金时间为孩子六岁前,关键时间为三岁前。心理抚养的目的就是给孩子以营养,让孩子具有“人性”。李玫瑾教授说,“情感是人性的核心”,“人性始于情感,人的情感越丰富,人性就越丰满。”本有的人性就是要有“人味”。李玫瑾教授说,决定一个人有没有“人味”,要看他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感悟,以及它带给别人和社会的感受。唐老师认为在给孩子“输送”营养的过程中,父母要“细心”、“躬亲”、“不急”。“细心”是指对婴儿的照料要细心,母亲要尽一切可能亲自陪伴孩子。“躬亲”就是“言传身教”。“不急”是针对孩子在青春期的各种挣脱表现,养育者“不急”是唯一的破解之道。同时,要比较有效的给孩子“输入营养”,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那就是一个夫妻恩爱、家庭和谐从而让孩子心安的家。</p> <p class="ql-block">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祖华老师的分享围绕跳出“自我中心,才能更好地识人识已”、“改变认识是做思想工作的重点”、“个性是人的心理名片”进行分享。张老师的职业虽然不是教师,但是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看教育更有“旁观者清”的味道,再加上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给我们又开了一扇窗!</p> <p class="ql-block">汕尾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庄伊蓝老师谈到很多家庭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更多的时候是盯着这个问题去找孩子的原因,就像盯着锁着的门找钥匙一样,没有跳出这个思维,就找不到钥匙,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家长要先认识清楚自己的问题,从自己的病因出发,找到解决方法,改正方法,进而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把孩子引导在正轨上。言传身教真的很适用,如果想要孩子多看书,我们必须做好榜样,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氛围,孩子看到父母在改变,在学习,孩子肯定会受影响,他也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这恰好是我们所希望的,共同成长,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希望家长们可以和我们共读书本,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庄杰锐谈到个人感悟最深的一是暴脾气的人多在生命初期被亏待过。现在还能记得很多四岁往后的经历,父母一直到现在都是一对性格急促脾气暴躁的夫妻。在学习心理学后,去观察他们的成长,他们的童年都被祖父母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亏待过。二是养心难。李教授借用养生道理中,对心脏养护的句子,“养身容易,养心难”,巧妙对应到养育孩子“养人养身容易,养心难。父母性格决定孩子性格,从自己以及弟弟的性格反观可以悟出很多道理。希望每一位年青父母都要高度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莫把急躁的性格传播到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来自陆河的赖老师认为书中“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简单凝练的三句话,基本上高度概括了家庭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的本质所在。心理学讲,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时的创伤遗憾缺失,往往需要成年后继续弥补。俗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对孩子“关键期”的教育,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也普遍存在,据了解,有很多也与童年心理抚养缺失、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力求做到“生而必养,养而必教,教之得当”。</p> <p class="ql-block">海丰中学洪泽春老师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不断学习,了解教育,了解孩子,从而让自己成长为一流的家长,给孩子做榜样,而不是成为孩子的教练,甚至是保姆。他一直关注李玫瑾教授,阅读《心理抚养》一书后,洪泽春老师的感悟是,作为家长我们知道如何更好助力孩子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帮助家长朋友们不要踩坑,尽可能避免家庭教育出现的困惑,做好家校合作。他特别强调的是,在心理抚养当中,要侧重于青少年这一段时间,尤其孩子12岁以后,在教育孩子中,父亲的角色尤其重要,不可缺席,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他表示我们要尽力帮助所遇见的家长们,做智慧型的、学习型的、榜样型的家长。相信我们的引导能在家长的配合下助力孩子健康发展。</p> <p class="ql-block">彭湃中学李永祥老师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可是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他们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自己就可以撒手不管,全部推给老师。老师也很难把学生当作的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学生不听话,犯了错,老师打不得也骂不得,只能告知家长,还是要家长来教育。所以说家校共育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彭湃中学吴肯林老师谈到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深深震撼的原因是文中诸多青少年的犯罪案例,是作者深谙其理的分析,更是作者对于婴幼儿到青少年养育之道的科学分析。作者循犯罪心理学的角度,以案例分析为支撑,分析了孩童成长阶段及其培育之道。读了此书让自己反思对孩子的抚养,有了愧疚、后怕、庆幸、自我肯定等复杂情绪。因为有踩中了文中提及的坑,也有遵循并做对了文中提及的科学建议。所幸,现阶段自家小孩子的价值观念是正确的,品行和性格是较为良好的。作者在《心灵抚养》中对于个体心理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0-3岁情感抚养;3-6岁性格教养;6-18岁能力培养;18岁之后自我修养。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第一和第二阶段,而这恰恰是被忽略的阶段。所以,以此书为借鉴,以李玫瑾教授的观点为指导,新任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极为重视0-6岁孩童的抚养教育,做好这两个阶段,将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最为扎实稳固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彭湃中学曾信端老师认为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第三章中提到“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既可知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她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的一个看法,而我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却认为“从学生的现状,就可以知道他的过去。”有一些家长经常说“我的孩子不听话,我也不知道怎么教了”。那么一个孩子不听家长的话是什么原因呢?许多家长却不知道,这都是他们自己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第七章,李教授谈到了“对三到六岁的孩子说不”和“用心说不,无言自威”。对于一些无理的要求,我们一定不能够屈服于孩子,并且要告诉他们理由。作为一名教师接下来的工作,应该要让更多的家长提高教养的意识,不要错过教养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代,不要再错过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海丰县实验中学的周立斌老师认为李玫瑾老师的《心理抚养》从犯罪心理角度探寻案例后面的心理真相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底层逻辑,揭示了“家庭”的功能,突出了“心理抚养”和“性格培养”两个重点,强调了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人有两次诞生,一次是生理生命的诞生,母亲十月怀胎;一次是精神生命的诞生,0~6岁精神胚胎的发展。《心理抚养》全书共七章。可视为精神生命的诞生。全书我划分为四部分读。第一部分,第一章,突出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养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强调父母的学习成长和改变对孩子的影响。第二章和第三章可划分为第二部分,揭示了心理系统(结构)和心理发展模式。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讲了“心理抚养”(0~3岁)的方方面面,包括人性的培养。第四部分为第六章和第七章,讲心理教养(3~6岁)的方方面面,核心是如何进行性格培养。性格培养的三步对自身触动比较大。</p> <p class="ql-block">发送活动现场照片集赞前三名获赠“家校共育·二月共读”行走分享活动共读书籍《解码青春期》,获奖者:德成中英文学校马楚珊、海丰县实验中学钟赛花、海丰中学洪泽春。恭喜恭喜!</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家校共育·一月共读”——《心理抚养》行走分享活动是海丰新教育研习社2023年家长共育的第一步,接下来将每月一次继续共读行走分享。希望更多热爱阅读,难忘初心的书友加入我们,一起阅读,共同成长。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祝大家2023一路生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