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光如梭,一年又到尾声;白驹过隙,春节向我们走来。作为咱们的传统节日,自商周时期人们便以”斗柄回寅”为春正,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意味着新的一轮回由此开启。为了迎接这一重大节日,自打进入腊月,人们就已开始准备:“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由此可见,人们对春节的重视以及咱们春节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所蕴含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制作糍粑,晚饭围在餐桌边、火炉旁,品尝着糍粑以及其他美食,伴着长辈们的交谈,是属于我每个春节的记忆。糍粑是糯米做的,象征着喜庆、团圆、丰收。</p> <p class="ql-block">制作糍粑的原料是糯米,但是其制作流程比大米饭麻烦的多。糯米晒干洗净后,还要在水中浸泡十几个小时,让糯米粒充分吸收水分,这一步就像蒸馒头需要和面差不多,水分正是通过这一步先进入糯米中。</p> <p class="ql-block">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浸泡,把糯米捞出放入蒸笼中蒸熟。小时候家里会用木甑来蒸,现在使用铁锅蒸虽然会快很多,但是经过二十分钟的蒸制后,并没有原来那股伴着木香的糯米味。</p> <p class="ql-block">经过蒸锅的二十分钟加工,现在的糯米已经有了九分熟了,这个时候院子里早已经架好了一个大大的石臼,把蒸锅拿到院中,呼啦一下全部倒入其中,两个手腕粗的枣木棍早已经准备好,我和弟弟一人一根,如同捣药一样,对着糯米团便呼儿嘿哟地打起来。</p> <p class="ql-block">打糍粑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叔叔说:讲究的是“快、准、稳、狠”四个字。我与弟弟两人各自站在石臼的一方,手中的枣木棍打的时候快,收回来时也要快,因为糯米的粘性太强,太慢的话会使得棍子与米粘在一起。准头也要把握住,两根木棍此起彼伏,都会打在同一个位置,使得糯米被打得均匀,打得瓷实 。稳是指握棍的手要紧,用力要均匀,前面噼里啪啦赛疾风骤雨,后面力气用尽了,那这臼糯米就算废了。</p> <p class="ql-block">这么久的工序后,还没有收获最终的糍粑,接下来我们要将一团团得糯米团制作成饼状,或者通过印章印出各种各样的花纹,不仅增加了美观,还让人们吃起来的时候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放入微波炉中,再次经过八分钟的加工,热气腾腾得糍粑便被制作成功。</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鞭炮声,糍粑被端上了餐桌,火炉也早早被升起了,小黄狗依偎在我的脚下,用头摩擦着我的裤脚,长辈们诉说着这一年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也许这就是春节的意义,不必言说,只需要将画面描绘出,便已经将其诉说的淋漓尽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