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172]《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閑雲清烟

<p class="ql-block">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p> <p class="ql-block">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浅吟低唱,温柔婉转;大江东去,豪迈有情。</p><p class="ql-block">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流传至今,感动千年。</p> <p class="ql-block">宋词,直到今日,仍在着陶冶情操,带来艺术享受。看到孙子在背诵宋词三百首,便心血来潮,对宋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一日一词的形式,整理宋词精选,让自己在整理中学习,在学习中让自己的的退休生活也充满诗意。</p> <p class="ql-block"> 江城子·密州出猎</p><p class="ql-block"> 【宋】苏轼</p><p class="ql-block"> 老夫聊发少年狂,</p><p class="ql-block"> 左牵黄,右擎苍,</p><p class="ql-block">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p><p class="ql-block"> 为报倾城随太守,</p><p class="ql-block"> 亲射虎,看孙郎。</p><p class="ql-block"> 酒酣胸胆尚开张,</p><p class="ql-block"> 鬓微霜,又何妨?</p><p class="ql-block">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p><p class="ql-block"> 会挽雕弓如满月,</p><p class="ql-block"> 西北望,射天狼。</p> <p class="ql-block">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p> <p class="ql-block">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p> <p class="ql-block">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p> <p class="ql-block">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p> <p class="ql-block">千骑卷平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p> <p class="ql-block">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习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p> <p class="ql-block">转入下片,作者又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因而更加气粗胆壮,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像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p> <p class="ql-block">“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p> <p class="ql-block">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p> <p class="ql-block">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p> <p class="ql-block">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p> <p class="ql-block">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