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最艺术》杂志三年一次的“德艺双馨艺术家”评选揭晓,著名书法家何伯昌荣登榜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书法不仅在于外在形式,包括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更在于书法承载着不同时期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创造。书法以文字为载体,在平面空间中建构出文的世界、诗的意境与艺的情感,可以说是笔底波澜,含情“墨墨”,善水流韵,字吐芳华。书法家何伯昌从古贤中走来,带着文意,裹着诗风,笔耕于书坛,献身于公益,为时代留下新的墨痕,显示出精深的艺术修为与丰厚的人文学养。他始终坚守艺术理想、坚持弘文载道,成为当代书坛德艺双馨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读者评议何伯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何伯昌:1951年出生于广州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海珠区文联副主席。曾任广州市第七、八届青联委员、海珠区第十届人大常委、海珠区政协第十二届委员,第十三届常委。师承著名书法家秦咢生、梁锦英、吴洪源先生,书作多次参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多次参加海外、各省、市间的联展与交流。书法作品《清平乐·会昌》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2011年12月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举办“何伯昌书法作品展”、出版《何伯昌书法作品集》;2013年出版硬笔书法《毛泽东主席诗词六十首》等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和几位书家看何伯昌书法作品时,对他书法的风格感到兴趣。自然、放达、随性、真切,没有刻意与造作,却看到他愈来愈注重书写的章法,行气,节奏,笔墨的变化与呼应。这一半来自他对前人书法的领会,一半还是出于他的悟性。我看到的这几幅尤其好,很放弛,大气,也精意;愈加注重笔情墨趣和行笔中用线条直接表达心绪。这种主观性和意象性正是中国书法艺术所特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书法缘自书写,书写是工具性的。初始无法,书写的内涵重于表象。而后,人们在书写中渐渐将天性的美融入进去,得到认可,形成规范,有法可循,书法遂生。中国的书法重法,这便带来事情的两面。正面是玉律金科,考究又经典;负面是一大堆手镣脚铐,博大精深的传统往往将书家的个性与人性囿于其中。故而,面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巍巍大山,李可染先生说:“要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可是如果打得过深过死,失去自信,就打不出来。由是观之,何伯昌的书法看得出是有来头的,但这种来头不是从小趴在桌上描红,而是来自长久对书法的兴趣与心领神会,因此在他的书法里有传统的元素,却决找不到怀素的眉毛、黄庭坚的胡须或是郑板桥的“马脚”。书法于何伯昌,既是他个性的艺术方式,也是他人品性情的一种表达。他已在当代书法中自辟一块天地,书法也为他敞开了另一片新的随心所欲的世界。——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冯骥才: 当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艺术贵在创新,贵在自成一派。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何伯昌的字能得到许多人的追捧,除了有水平外,还有自己的面貌。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以线条为手段的一门抽象艺术。何伯昌的书法为个人独创,风格迥异,特点鲜明。郑板桥创六分半书,如乱万铺街,世称板桥体。红军书法家舒同创舒同体,启功创启功体,艺术是多元化的,各有各的美感。在此弘扬中国艺术的大潮中,何伯昌的书法着实有重要地位。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原中国书协原主席苏士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敬 告 读 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凡需要《最艺术》杂志及书画家作品者请留言或微信(微信 13522171063)</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