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清云(李青云),又名李庆远,据说生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卒于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终年256岁。是康熙至民国时期的中医药学者,也是世界超级老寿星。一些媒体报道如人民网、凤凰网称:李清云是目前知晓的最长寿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注意这件事,是因为在南京莫愁路的越界梦幻城里,看见有一个“古慷道中医药文化馆”,进去首先就看到李清云的介绍,还有一尊真人大小的李清云塑像。介绍中就是这么解释的,再查百度,确有其事,也有一些文章对此表示质疑,质疑的主要理由,是从科学角度,否认一个人能长寿到250多年。</p> <p class="ql-block">“古慷道”的李清云塑像</p> <p class="ql-block">“古慷道”的李清云介绍</p> <p class="ql-block">1、关于人的寿命的科学论断</p><p class="ql-block">目前世界上关于人的寿命的科学论断是:人的身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人的成长就是细胞分裂的过程,每个单元细胞每次分裂平均周期为2.4年,平均分裂50次就会衰亡。细胞死亡就是代表人的死亡,由此可以算出,50次乘以2.4年即120岁。从理论上讲,人活120岁没问题,最多不会超过160岁。</p><p class="ql-block">大部分人都活不到120岁,原因在于,能活120岁,这是最优基因,大部分人的基因条件都一般化,能活80—90岁,就已经是良好基因了。</p><p class="ql-block">基因条件即使算良好,还有社会因素,比如一生未遇自然和社会灾难,一生都非常平安,饮食、生活习惯都十分良好。</p><p class="ql-block">用目前掌握的科学论断,确实不能解释李清云活了256年。</p> <p class="ql-block">李清云肖像</p> <p class="ql-block">四川军阀杨森</p><p class="ql-block">2、李清云出名是在1927年,跟四川军阀杨森的推崇有关</p><p class="ql-block">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是民国的陆军上将,1949年,杨森由成都离川赴台,93岁病逝于台北,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阀中最后一位去世的将领。杨森活了93岁,据传跟他学了李清云的一些养生之道有关。</p><p class="ql-block">1926—1927年,杨森在北伐战争期间两边讨好,既担任国民政府任命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总司令之职,又担任北洋军阀吴佩孚任命的“讨贼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和四川省长之职。后来北洋军阀接近垮台,他才倒向蒋介石这边。杨森最大的贡献,是在抗战期间,他麾下的川军,是抗战期间最顽强的抗日部队,也是伤亡最多的军队,几乎参加过淞沪会战等及后来一系列重大战役。</p> <p class="ql-block">四川军阀杨森</p><p class="ql-block">1927年,时年43岁的杨森,准备完全投靠蒋介石这边,除了他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外,他也在做文章,就是要宣扬四川是多么好。</p><p class="ql-block">1927年时的蒋介石,实际上对当时的四川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因为此前,蒋介石活动的区域大致是在上海—广州—南京一线。</p><p class="ql-block">1924年以后,杨森喊出了“建设新四川”的口号,推出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杨森很需要突出表现四川是太平富安地区的事迹。</p><p class="ql-block">为了宣传四川具有各种优势,李清云的长寿这件事,就在杨森的推动下轰动了全国,甚至传播到国外。</p><p class="ql-block">杨森知道李清云的故事,还是受到下属一名旅长的影响。开县曾有一年轻人名叫张骥若,听说当地长寿老人李清云还会相面,就拜见李清云。李清云见到他,断言张骥若以后注定是要做大官的,两人还因此做了约定,若是以后果然应验,张将送李两石谷子。果然,后来张做了四川军阀的旅长,就履行了承诺,送给李清云两石谷子作酬谢。李清云的名气,当时就在开县传开了。</p><p class="ql-block">1927年时,杨森为了讨教长寿的秘诀,专门拜访民间传说已久的长寿老人李清云。杨森对李清云十分尊敬,为其专门拍摄照片,放在大橱窗中展示,还标明“开县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肖相,民国十六年春三月摄于万州”。</p> <p class="ql-block">当时报纸上刊载的李清云介绍</p><p class="ql-block">1930年,成都大学胡忠谦教授专门进行社会调查,看看李清云到底出生于何年。据说找到了李清云的“出生证明”,证实李清云确实是出生于1677年。</p><p class="ql-block">长寿老人李清云的事迹很快得到传播,1931年《万州日报》报道:“开县二百五十三岁老人李青云,已于前晚由陈家场到万县,住李家花园。老人系应王师长之邀到万县的……”自此,李清云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3、成为名人的李清云</p><p class="ql-block">据李清云自己介绍,他出生于云南,十岁的时候就前往西藏、甘肃、陕西、安南等地采药,</p><p class="ql-block">清朝嘉庆二十五年前后,李清云当时孤身一人来到开县陈家场,并在此定居下来,主要是开设中医药所,创立青雲堂中医馆,开采研制中草药,他也是道学家。据他说,他一百岁时,因为中医药有所贡献,还受到当地清政府嘉奖。</p><p class="ql-block">李清云在世的最后几年中,他还曾经多次接受来自西方各国学者的采访。</p><p class="ql-block">1933年李清云去世,葬于开县长沙镇义学村李家湾。</p><p class="ql-block">1933年5月15日,美国《时代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名为《Tortoise-Pigeon-Dog》(《龟雀狗》)的文章,详细报道了李清云的故事和历史,称他享年256岁,娶了23位妻子,养育了180位子女,将其称为“中国第一长寿之人”。</p> <p class="ql-block">4、李清云的养生之道</p><p class="ql-block">李清云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p><p class="ql-block">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极;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先饥而食,先渴而饮。</p><p class="ql-block">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道,才是养生的准则和关键。</p><p class="ql-block">李青云的长寿秘诀就是一个“静”字,他长期吃素食,常年用荷叶、决明子、罗汉果、枸杞等煮水后泡茶喝。</p><p class="ql-block">人们开始对他生前的长寿秘诀进行研究,发现除了长期素食和保持好的心态之外,他还常年煮枸杞水喝。这引得英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对枸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将枸杞中的一种维生素命名为维生素X,意思是“驻颜维生素”。</p> <p class="ql-block">5、质疑之说</p><p class="ql-block">一是说,乾隆皇帝曾两次举办“千廋宴”,查名单,并没有李清云。这个质疑没有说服力,李清云不过是四川一个小镇的长寿老人,距离北京十万八千里,他怎么可能被朝廷请去参加国家级宴会。</p><p class="ql-block">二是说,李清云既然有一百多名后代,但却没有人明确站出来自称是李清云的后人。这个用做反证也缺乏说服力,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家后代牢记隐姓埋名,决不贪恋虚荣,也有可能。</p><p class="ql-block">三是说,李清云自称出生于康熙十六年,终究没有确切证据。这个,确实没有。不要说康熙年间,就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居民登记,出生年月,也是以自报为主。旧中国,一没有出身记录,二没有身份证明,三没有准确的户籍登记。</p><p class="ql-block">四是说,李清云生前叙说,他还在清朝后期被邀请到大学讲过长寿之道。有人说,中国的大学,最早是京师大学堂,即后来的北京大学,大学都有记录,查不到这事。这个,也是无聊。李清云所说大学,估计就是四川的一些讲堂。</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既然1930年,成都大学胡忠谦教授专门进行社会调查,据说找到了李清云的“出生证明”,证实李清云确实是出生于1677年。那么,应该找找胡忠谦教授的学术成果在哪里。如果连这个也找不到了,那就别找了。</p><p class="ql-block">退一步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没有确凿证据,不易否定一件传闻很久之事。我们只需把李清云看成是一个长寿老人就行了,有可能,虽然没有256岁,也可能是活了156岁,没有必要去深究究竟是不是活了256岁,还是看看,李清云关于长寿的一些看法,是否有价值,这才是我们的正确态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