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是故乡情,聆听莆乡音。宋元活石---莆仙戏,是根植故土凝练古典戏曲文化的一株鲜花。《状元与乞丐》,花枝俏丽颂家教,传家风,演绎:衣食艰辛任掬劳,家风垂范默熏陶。她是舞台活鲜生的教课本。请看,由肖、戴俩师傅的精采演出《状元与乞丐》:</p> <p class="ql-block">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吾乡。远行的游子,午夜怅然梦醒之际,浮现于脑海中的,是家乡人的音容笑貌;萦绕在心头的,是一抹淡淡的乡愁。而莆仙戏曲,亦是如此,以此记住灵魂起始的地方,记住流淌在血脉中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莆仙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妈祖祭典与莆仙戏一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p> <p class="ql-block"> 江南多雨水,因此人的口音也大多是湿漉漉的不带一丝硬气。而那千回百转的莆仙戏曲,也由此产生。每读到《状元与乞丐》时,一出古老传统戏,牵动千万父母心。于是乎,那似乎飘荡了千年的乐音,也就飘飘然降落到人间,化为江南一朵清丽的莲花,滋润着我的心田了。故乡的口音确乎与他处不同。那种清丽柔婉的语调不仅体现在莆仙戏曲中,更是滋润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又下雨了——”2023年1月21日除夕夜10时许,伴着一声婉转悠长的兴化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莆仙戏在总台春晚《华彩梨园》节目中亮相。在远山近水、桥榭亭台的舞台背下,“雨胜酒,洗轻尘”的唱词音韵中,一生一旦两位主角合伞同行,款款而来。这是来自福建莆田的莆仙戏首次登上总台央视春晚的舞台。这个有着千年历史、至今保留宋元南戏音乐元素的剧种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演出的剧目《踏伞行》2022年获得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对于莆仙戏春晚首秀,《人民日报》评价称:“《踏伞行》婉转细腻,手眼身法步无不展现古老戏种的独特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莆仙戏《踏伞行》以伞、雨为情感线索讲述了同出宦门的两名早已定亲却从未谋面的青年男女陈时中和王慧兰在战乱中偶遇、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虽已订亲,但未谋面。突逢战乱,两家各自逃难。一阵乱兵冲杀,王慧兰和陈时中各自与同行人失散,之后又巧遇于风雨途中,同伞前行。当夜,两人寻宿于客栈,时中自报家门,王慧兰惊喜之余,先出于少女善感,随后又欲试未婚夫婿心性,故不告知自己姓名。</p> <p class="ql-block"> 时夜雨潇潇,一番对饮后,陈时中按捺不住对王慧兰的爱慕,谎称自己未曾订亲,并向对方求婚。慧兰犹如当头一棒。 慧兰与母夫人等团聚后,气上加羞。面对众人的劝说,她难以释怀。</p> <p class="ql-block"> 陈时中认错之余,只好提出即使退亲,还要再向慧兰求婚。慧兰百感交集,之后发现爱情早已悄然植根自己心底。最终她原谅对方,并对人生道理有新的领悟。 雨又来了,两人同伞同舟,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郑文豹·激励攻书》</p> <p class="ql-block">《目连救母·穷士吟》</p> <p class="ql-block">《张瓜老·瓜老种瓜》</p> <p class="ql-block">《海神妈祖· 梳发立志》</p> <p class="ql-block">《状元与乞丐》</p> <p class="ql-block"> 传福接福弄五福 天官赐福愿民安。观看莆仙戏传习所实景演出《大五福》等莆仙传统吉祥折子戏,在传统戏曲的艺术熏陶中,切身感受民间艺术对吉祥祝福的优美诠释,体悟人间值得,珍惜当下。</p> <p class="ql-block">一种方言,一个剧种</p><p class="ql-block">乡音不改,千年传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