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趣

老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渔趣</span></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铁岭东部山区柴河水库上游。柴河的一条小支流就从我家旁边流过。小河伴随着我的快乐童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捉鱼了。少年时,随家迁到凡河中游岸边的一个村子,仍然和捉鱼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整个儿少时代,都充满了无穷的渔趣。如今虽然已届花甲之年,回想起儿少时捉鱼的情景,仍然是历历在目,且津津乐道、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搂鱼</p><p class="ql-block"> 能够“搂”(lōu),说明鱼很多。我家门前就是一片稻田地,靠引来的小河水灌溉。因为靠自然引水,所以许多鱼也随着河水游进稻田地里。每当水稻即将成熟而停止灌溉时,往往都能在水渠或稻地的坑洼处捉到很多鱼。记得有一年,稻田撤水时鱼特别多。父亲领着我们兄弟几个手搂、瓢舀、笊篱捞,一会儿的工夫就搂了半水桶,大概能有十来斤吧。回到家里又是煎又是炖,真真实实地让我们全家改善了一次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震鱼</p><p class="ql-block"> 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表弟路过河边的一个大约有二三十平方米的水坑。坑不深,还没没过膝盖。水很清,里面有许多白鱼,时而成群地来回游动,时而在石缝间进进出出。我和表弟灵机一动,从岸边搬起一块块石头,用力向水里的石头砸去。过一会儿,我俩搬开水里的石头,一条条被震死或者震晕的白鱼露了出来。不到半小时的工夫,就捡了足有2斤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捂鱼</p><p class="ql-block"> 用鱼捂(wù)子捂鱼,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而编制鱼捂子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先要选二十根左右细长的柳条或青蒿,撸去叶子,把梢部扎起来,然后用细绳或柔软的枝条编成喇叭状的鱼捂子。选一处水流较急的地方,用石块垒成“V”字形的水坝。把鱼捂子放在“V”形水坝的底部,再用石块压好,以免被水冲走。这样,鱼顺流而下进入鱼捂子里,就出不去了。每天晚上垒成五六个这样的水坝,放上鱼捂子,如果运气好的话,第二天早上就能捂上几斤鱼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竭泽而渔</p><p class="ql-block"> 竭泽而渔,往往需要三五个小伙伴儿共同来完成。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一,在浅一些的河水中选一块稍大的活石头(能撼动的石头),用泥土垒成水坝把它围起来。然后用水盆、铁锹把坝里的水淘干,再把石头挪走,一般都能捉到十几条以至几十条鱼,幸运的话还能碰到几条半斤以上的鱼,甚至有时还能捉到油蛤蚂(也叫蛤什蚂)。其二,选一条水流不大的河汊或者有河汊可以“泄洪”的河段,用泥土和石块垒一条水坝,使下游断流。待河道逐渐干涸后,一般都可以捉到不少鱼虾。当然有时也有遇到水坝决口、血本无归,甚至自己也被“洪水”卷走的时候,其相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捡鱼</p><p class="ql-block"> “小渔民”也有不劳而获的时候。偶尔会遇到大人们弄来一些炸药,装进玻璃瓶子,插上带有雷管的导火线,用泥把瓶口封好,点燃导火线,扔进深水里,人赶紧跑开。“咣”的一声之后,就是看大人们捡鱼。有时想帮大人捡一捡鱼,还要被喝斥几声,大概是以为我们要偷鱼吧。大人们满载而归后,才能轮上我们小孩儿捡一些“鸡肋”,不过心里也还是很满足的,毕竟是不劳而获、占了便宜嘛!小时候也遇到过三五次“药”鱼的。有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种叫“鱼藤精”的药物,撒在河里,七八百米河段内的大鱼小鱼都翻了白,甚至有的小鱼干脆就死去了。每当这个时候,“药”鱼的捡不过来,我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跟着“抢”鱼了。但这个时候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在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们很难再抓到很多的鱼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摸鱼</p><p class="ql-block"> 摸鱼,是一个很讲究技巧的细活儿。想摸到凶猛的黑鱼,就要在炎炎烈日下,选一片长满浓密水草的浅水区,假想着已经看见了鱼一样,两手同时向水草里扣去,往往就能摸到正在聚精会神地等待吞食其它鱼类的黑鱼了。想摸到滑腻腻的鲇鱼,就要选稍深一点儿的水域,最好是探入水里的柳树根下,三两个人从不同角度堵住几个出口,再由另外一个人把手伸进去搅动。当发现里面有鱼时,几个人同时向一起聚拢,不断缩小包围圈,直到把鱼活捉。如果这时遇到鲫鱼就好办了,往往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遇到嘎鱼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要想降服它,往往需要付出血的代价——至少有一两只手被它那尖硬的鳍扎破,而且特别钻心地疼。当然也有产生误会,捉到一个人的手臂而把鱼放跑的时候,最后搞得大家啼笑皆非。还有一种摸鱼的方法:夏天涨过水后,选一个泥底的水坑,几个伙伴在水坑里不停地搅动。当水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鱼儿受不了,就纷纷把头浮出水面来。这时就可以用双手很容易地把鱼儿捧住——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浑水摸鱼”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踩鱼</p><p class="ql-block"> 踩鱼分两种。其一,炎炎的烈日下,鱼儿都躲进了深水或水草里。而喜欢生活在浅水沙底水域的船丁鱼(我们叫它“沙米头”,因头骨里有两块似沙粒一样的硬骨而得名),则自有它独特的避暑方法:整个身体钻入河底的软沙里。这就给我们踩鱼提供了方便。我经常和弟弟二人光着脚丫儿,在细沙底的浅河里一脚埃着一脚地迈着小碎步不停地走动。当感觉到脚底有象木棍一样的硬物时,伸手去抓,那便一准是一条“沙米头”了。用这种方法踩鱼是很过瘾的,一般一个人个把钟头便能踩上二斤多鱼,而且还不用下到深水里去冒险。其二,我家住的凡河边上有一条“干巴河”(河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老河道),水不太深,泥底,经常有人到那儿去捉鱼,且多以鲫鱼居多。十·一前后,天气凉了,大大小小的鲫鱼便钻到深深的脚窝里去取暖。这时,光着脚到河里去来回走动,当踩到原来走过的脚窝并感到脚底下有异物时,便可以伸手抓到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鲫鱼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钓鱼</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钓鱼都是“土法上马”。鱼钩是用妈妈做活儿针用火烧红后再用钳子弯成的;鱼杆儿是用细长的水曲柳或筲条棍儿做的;鱼线是用的是从水泥纸袋上拆下来的;鱼漂用的是麻杆儿或秫杆瓤。只有用的鱼食比较先进,那就是随便就可以挖到的蚯蚓。放学后,扛着鱼杆儿,到河边选一个荫凉处,便开始钓起鱼来。一般钓上来的大多是“麦穗儿”和“船丁儿”,有时也能钓上来几条鲫鱼、鲇鱼什么的。虽然收获不一定很大,但也自有乐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卧鱼</p><p class="ql-block"> “卧”鱼的用具就比较奢侈了,当然一般情况下收获也比较丰厚。所用的卧钩比一般的钓钩稍大,倒刺更长;鱼饵用的是活泥鳅。傍晚,和弟弟一起带上三五十个鱼钩,分别用一两米长的鱼线栓在一米多长的木棍上(有时一根木棍可以栓两三个钩),每个鱼钩钩上一条活泥鳅。选择河水较深、鱼经常出没的地方,把钩甩进水里,木棍插进河边的地上,之后就是等着鱼上钩了。等上一两个小时,有的钩上就已经“卧”住鱼了。也可以放心地回家,第二天早上,一般都能收到二三斤鱼。“卧”到的多数是鲇鱼或嘎鱼,有时运气好偶尔还能“卧”到甲鱼呢。</p> <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捉鱼的情景,真是乐趣无穷,而且每当收获丰厚时,是那么地有成就感!因为那个时代谁家要是能经常吃鱼是很奢侈的了。我想,如果是现在,再用那些近乎原始的方法去捉鱼,收获就不会那么大了吧?即使真的捉到了那么多鱼,心里也不会再有那样的成就感了吧?况且由于现在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河水受到污染,河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鱼了呢!</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