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酸碱体质理论(一)

老生健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经常有人谈起酸性碱性体质,凡有病,都认为是酸性体质惹的祸。这源于一种酸碱体质理论,这种理论已渗透到健康的方方面面,包括减肥、生育、肿瘤等等。2018年,“酸碱体质理论”始作俑者被法庭判处赔偿1.05亿美元,并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个骗局。真相大白后,国际上迷信该学说的信徒已不多,不过在中国,“酸碱体质理论”依然大行其道,号称在国内最早引进该理论的梁双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辩称:“是美国人歪曲了理论,酸碱理论不会错!”</p><p class="ql-block"> 由于此学说的创建者高明地偷换了医学概念,加上世俗传统医学的推波助澜,更有一些所谓养生专家的保驾护航,许多国人对这套伪科学仍深信不疑,执迷不悟,成为该学说的笃信者和受害者。</p><p class="ql-block"> 该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想要健康,必须让身体处于碱性环境。纠正酸性,让体质偏碱,就能保证健康。</p><p class="ql-block"> 所谓“酸碱体质理论”,与我们人体的原生环境相悖。人体本身是一个“酸碱共同体”,譬如胃是酸性环境,其中充斥着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为胃蛋白酶提供最适pH值环境,促使食物消化顺利进行;肠道为碱性环境,可为肠道中的相关酶类提供适宜环境,使之发挥正常作用;血液属于弱碱性,正常pH范围为7.35~7.45,若有较大波动,无论是pH过低还是pH过高,都可表明机体出现异常状态。从这些举例可以明显看出机体并不存在单一“酸性体质”或是“碱性体质”。而且pH值并非越高越好,一旦超出正常范围,过酸过碱都是很危险的!pH过低,会出现“酸中毒”;而pH过高,会出现“碱中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酸性体质”之说,二十年来《健康报》等国家医疗卫生权威媒体以及专家学者纷纷提出质疑,指出“酸性体质”之说是“伪学说”,是某些商家在故意偷换概念,以达敛财目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美国亚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华人科学家张健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和美国的同行讨论,多方论证。最后,他说他可以代表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专家负责任地说:“酸碱体质理论”是一个凭空臆想出来的概念,纯属子虚乌有。</span></p><p class="ql-block"> 北京安贞医院洪昭光教授说:回顾30多年的养生健康史,打鸡血、饮水疗法、甩手疗法、红茶菌、醋蛋疗法、全民气功热,举国的健康潮流此起彼伏。最近,在“排毒热”过去一年后,又兴起了平衡人体酸碱度。让健康人纷纷捧起碱性食物,以抵挡酸性体质,强健体魄。这个世界上最奥妙的莫过于生命了,产生各种说法一点也不奇怪。</p><p class="ql-block">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莹教授表示,酸碱体质理论已经影响到肿瘤患者的正规治疗。患者相信所谓的酸碱理论,接受另类疗法,失去了正规治疗的机会,反而耽误了病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郑莹教授解释,</span>饮食习惯的确和肿瘤的发病有一定联系。5%~10%的肿瘤可以用遗传来解释,还有90%的肿瘤基本和环境以及生活方式有关。饮食是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吃某个食品就能防癌,也从未有过肿瘤嗜酸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营养科刘璟教授解释,人体本来就不存在酸碱体质的说法。所谓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也都是牵强附会。从营养学角度看,膳食均衡永远都是第一位。偏好某一类型食物的这种做法,本身就不科学。至于减肥,需要循序渐进。除了膳食平衡之外,吃动也要平衡。你如果摄入了超过一天基础代谢的热量,那就需要运动将其消耗。无法消耗掉的热量,就可能变成脂肪堆积起来,即便你是所谓的“碱性”体质,吃多了,也一样会胖。</p><p class="ql-block"> 对于网传X精子耐酸、Y精子耐碱。如果要生男孩,女方就要多吃碱性食物。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刘玮强调,生男生女无法预测,决定胎儿性别的关键就在于受精那一刻。刘玮直言,网传的所谓偏方,真要照着做了,小心上当受骗,得不偿失。比如风靡一时的“阴道酸碱度”预测。 刘玮指出,并没有科学证据支持“ X精子耐酸、Y精子耐碱”的说法。有些女性轻信网络传言,狂吃所谓碱性食物,或者用碱性溶液冲洗阴道,希望能增加生男孩的机会,那都是不现实的。相反,还会因为破坏了阴道内正常酸碱环境而患阴道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有些疾病是怎么产生的尚没有定论。正是因为生命的不可预知性,人们将所能想到的方法都用在延长寿命上,这是人的本能。以近几年推出的酸性体质概念为例,如果按照他们推崇的饮食方式,那就得尽量少地食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那就干脆去做食草动物。有养生专家说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那我们都不是健康人,是不是又成了东亚病夫?</span></p> <p class="ql-block">  人体环境的酸碱度并不会被轻易改变。许多人迷信于“酸碱食物表”,认为碳酸饮料和肉类食物摄入过多,在体内累积就会导致身体变“酸”,进而导致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且都难以彻底治愈。诚然,长期过量摄入上述食物,确实对身体健康具有一定不良影响,但这个“锅”不应由体质背,不是所谓酸性体质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长期喝碳酸饮料,对身体产生的负面作用主要是会导致体内钙质流失,进而易引发骨质疏松等与钙质流失有关的疾病。或是由于许多碳酸饮料中含糖量较高导致机体糖分摄入过多,导致视力变差、免疫力降低、龋齿、超重或肥胖以及一系列高糖饮食导致的慢性疾病。而食肉过多则会导致热量积累,易发超重或肥胖等问题;或是因蛋白质摄入超量,增加尿钙的排泄,进而导致体内钙吸收率降低;以及肉类中饱和脂肪过量摄入导致肥胖,进而可发生脂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痛风或是诱发糖尿病。多补充蔬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也与所谓“碱性”关系不大,是因为新鲜蔬果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单位热量较低、各类维生素含量较多等。</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一些对医学不甚了解的人群,认为女性“酸碱体质”与所生后代性别有关。这就更令人啼笑皆非了。子代的性别由父方决定,取决于父方配子中含有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若是X染色体,则决定子代性别为女;若为Y染色体,则决定子代性别为男。子代的性别怎么可能由酸碱来决定呢?难道孕期妇女多喝一瓶苏打水,就可以将胚胎的性染色体做出改变?这显然是无稽之谈。</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言,“酸碱体质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尽管其中 “多吃蔬果少吃肉”等部分言论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归功于“酸碱体质”理论。 只要注意三餐营养配比合理,做到平衡膳食;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适量运动,不要过劳和熬夜;定期体检,长期保持良好心态,就是最好的“养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体质偏酸会生病,纠正酸性就能恢复健康。这个概念浅显易懂,很容易被民众接受。以至于传到我们国内,很快与我国的世俗传统医学观念结合,让很多人相信这个“酸碱体质”理论。这也让不少商人看到了商机,基于这个说法而产生的药品、保健品、食品、饮料出现在超市商场。一些绝症患者仿佛看到了希望,以求助于这种“神奇疗法”能够治愈癌症。</p><p class="ql-block"> 酸碱体质论能够忽悠、蒙蔽那么多人,让骗子大发横财,显然有种种原因。</p><p class="ql-block"> 原因之一,拉大旗做虎皮,假托“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的言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p><p class="ql-block"> 原因之二,声称自己是专家,自称的封号有微生物学家、血液病专家、医学专家及自然疗法师等。其实,现实中没有什么“雷翁教授”,被罚1.05亿美元的罗伯特·欧阳在非法行医指控中,承认一切都是假的。</p><p class="ql-block"> 对于大众而言,如今最需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少交“智商税”。谣言之所以传播得快,就是因为抓准了大众的心理。科学是严谨的,科学需要实事求是,需要从正反两面客观表述。正因为如此,科学反而显得有点“模棱两可”,伪科学的观点明确,单一,结论吓人,反倒容易让人接受。</p><p class="ql-block"> 现在,全社会在倡导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结果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在增多,获得信息的方法变得更容易,但社会的发展也对人们提出了挑战,就是甄别良莠信息的能力。关于健康、保健的各种信息和方法,现代人决不缺乏,所缺乏的恰恰是甄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而科学素养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完成,也不是多读几本书。多听几个讲座就可实现的。</p><p class="ql-block"> 当一种新的健康理念出现的时候,科学素养高的人,会用自己的头脑分析判断其是否合乎常识,会去寻找支持它的依据,而不会轻易被“伪专家”、“伪学者”等所迷惑;而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追风族”,弄不好丢了健康还会搭上性命。</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酸碱体质理论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老生撰编</p><p class="ql-block">视频与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