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董铁虎

杨宏保

<p class="ql-block"><b>  春节前夕,同事的父亲去世,委托我代写一篇祭文,并给我提供了他父亲的相关信息。我结合领导和群众对他父亲的评价,对他父亲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和回忆。</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同事的父亲名叫董铁虎,2023年1月6日去世,享年90。</b></p><p class="ql-block"><b> 1933年7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董铁虎出生于闻喜县阳隅镇丈八村一个农耕家庭里,全家3口人,1头牛,10亩地,父耕母织,生活安逸。1942年,日本鬼子进村烧杀抢掠,5间瓦房被烧成白地,全家人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年仅12岁的董铁虎跟随叔父辗转蒲县、吉县求学,抗战胜利后,又随叔父到太原学习。14岁考入榆次实用职业学校,入学不到一年,解放战争开始,学校迁入太原,并入太原工业学校,董铁虎随校前往,不弃不离。受战争影响,学校不能正常开课,许多青年外出谋生,董铁虎孤身一人跑到北平上了山西临时中学,直到北平和平解放才返回故里。1950年春,命运转机,董铁虎考入山大财经学院会计速成培训班,当年8月结业分配忻县粮食分公司任会计,后调专区粮食局,任会计、会计科副科长,年纪轻轻便有了出息。1958年1月调宁武县粮食局,历任会计股股长、局文秘。1960年4月调宁武县委办,历任干事、副主任、主任,从此仕途风生水起。1964年6月之后,任宁武县委常委、农工部部长;1967年4月之后,任宁武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1981年3月任宁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一路迤逦,汗水滴滴。1983年11月至1993年6月连任宁武县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董铁虎1951年3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2月办理了退休手续。</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董铁虎一生,笃信好学,学以致用,始终如一。董铁虎幼时非常好学,受环境影响,经常东奔西走,几度为变换学习地点而耽误青春年华甚感憋屈。为了夺回损失,董铁虎一有机会便如饥似渴的学习。1952年,忻县地区在职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成立,董铁虎积极报名参加高中班学习,历时两年苦学,如期毕业,取得优异的成绩。70年代,董铁虎先后3次赴省委党校学习,80年代,省里的各种培训班、讲座,董铁虎都积极参与。业务知识在不断丰富,理论水平在不断提高,工作上时刻以“三联系、两对照、三坚持、一改进”严格要求自己,即联系我党的革命历史,联系三中全会以来的变化和形势,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增强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定力;对照工作政绩,对照党风党纪,照镜子找差距;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人先正己;坚持边工作边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董铁虎一生,与时俱进,调查研究,竭心尽力。董铁虎在几十年的工作中,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他认为善于调查研究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重要能力。1967年,为了编写乡土教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素质,董铁虎深入全县各中小学调查研究,抓典型,总结交流经验,废寝忘食的写出一篇《我们是怎样抓乡土教材工作的》报道,被《光明日报》全文刊登,体现了董铁虎一以贯之的理论联系实际;1992年担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呕心沥血写了一篇《敢于和善于》的文章,发表在1992年4月18日第三版《人大工作探讨》专栏上,介绍了县级人大常委会是如何行使人大权力的,诠释了董铁虎的担当与魄力。1993年,董铁虎退休前,将自己从事人大工作的十年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剖析,加班加点选出35篇文章编辑成《宁武人大十年》,由省人大主任王庭栋题写书名并在内部发行,为推广工作经验,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辞劳苦,不余遗力。</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董铁虎退休后又担任了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领导看得起,董铁虎也倍加努力,积极为家乡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出主意,并多次受邀参加县委、县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参加“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参加开展治安综合治理。县里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后,董铁虎又积极参与并组织了夕阳红文艺宣传队、老年健身辅导站,连续6年元宵节亲自上街扭秧歌,与民同庆,乐此不疲。当时的地委书记梁斌称赞道:“董铁虎这个人大主任退休后能够与民同乐,精神可嘉。”这是董铁虎退休后得到的最高赞誉。</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2007年起,由董铁虎主编、宁武县老干部回忆录编辑部编辑的《雄关风云》已发行8期,几乎两年1期。就在生病前,董铁虎依然在为这本刊物收集资料而殚精竭虑,这正印证了托马斯•卡莱尔的一句名言:生命不止,奋斗不息。</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们常说:董主任是个好人,办事公道,实事求是。对待工作,勤奋敬业,热情积极;对待同志,肝胆相照,直来直去;对待群众,倾情服务,始终不渝。县领导赞誉:不论哪个岗位,不论身居何职,董铁虎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时刻以党章严格要求自己。</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今,董老已驾鹤西去,我们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党失去了一位好儿女。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够我们一辈子学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