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杨杭鹤

<p class="ql-block">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低概率的不幸会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2023年1月23日,在与病毒搏斗了将近一个月后,在我们的万般不舍中,父亲离开了我们,去天堂与母亲相聚了,享年86岁。因处疫情、春节期间,情况特殊,丧事从简,这也符合其一贯俭朴、不给别人添麻烦的风格。根据遗愿,骨灰将送回故乡安放。</p><p class="ql-block">父亲1938年2月24日出生在上杭县溪口镇石铭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聪慧好学,因家境贫困,曾一度辍学,解放后早年参加革命的堂伯父回乡省亲时发现他因贫困辍学在家,鼓励并资助他继续上学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本科生,这也为他后来乐于资助贫困孩子埋下了种子。1962年从福建医学院毕业后,回到了上杭县医院工作,担任医生,后负责组建县医院儿科,为县医院儿科创始人,长期担任科主任、主任医师。他悬壶济世,妙手仁心,兢兢业业,行医四十多载,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p><p class="ql-block">父亲为人善良正直,工作作风严谨。他利用一切时间学习,抓住一切机会进修,刻苦钻研,医术高超,首创和改进了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推广,而且对病人一视同仁,在业界享有盛誉;他事事身先士卒,逢年过节都照顾外地同事,主动承担值班责任,几十年如一日,牺牲与家人团聚时光,在万家灯火团圆之时奋战在一线;他廉洁奉公,凭良心做事,在那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高洁,从来不拿回扣、不收病人家属红包,使儿科的工作风气异常清新……他也因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得到同事的尊重及病人家属的赞誉,几乎每年都得到县、市、省的各类表彰。</span></p><p class="ql-block">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对后辈的教育非常重视,对我们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念书,以至于口头禅叨叨念就是:读书、读书……在父亲的督促下,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村中在县城念书的孩子,他经常周末邀请他们到家里打牙祭,补充营养;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还经常会给予资金或物资方面的资助,同时勉励他们好好念书,为的就是为家乡多培养人才,为乡亲所称道。</p><p class="ql-block">父亲重视知识的推广和革命历史的宣传与传承。退休前积极总结,在专业杂志及报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无私的经验分享,发表科普文章进行医疗知识的推广;为了纪念岳父廖海涛,退休后不辞辛劳收集各种相关史料、走访知情,支持、协助母亲编写了十几万字的《抗日名将廖海涛》一书并顺利公开出版,完成了母亲多年的心愿,也给党史部门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他退休后还积极撰写纪念文章、诗词等,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进行革命历史宣传及传统文化教育。各个重要时间节点或特殊纪念日,他都会赋诗一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得的纪念。</p><p class="ql-block">此次疫情,作为一名老党员和医务工作者,他一如既往选择了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充分相信专家,以非常乐观、放松的心态来对待,跟往常一样,按部就班生活。确认感染病毒后,症状只是低烧,他自己判断为轻症,为了不给医疗机构增加负担,同时也减少到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选择了在家休养恢复。当时我也在阳中,待抗原连续两天阴后,就赶快赶回家中陪护,知道血氧的重要性,就用运动手表来监测父亲的血氧和心率,但发现连续低烧不退而且血氧、心率指标都不是很理想后,在确诊后的第五天到医院进行CT检查,发现病毒已经感染到肺部,遂住院治疗。我们一直都乐观的认为,老爷子平时身体很好,病情发现的也比较早,经过适当治疗和调理,应该可以很快康复出院。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看淡生死,对我说:“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我年纪这么大了,要有心理准备。”他非常配合治疗,克服年事已高等困难每天坚持近十个小时的俯卧位,为肺部的康复创造条件,病情也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经过一周的治疗,动脉氧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血氧也回升到95左右,医院的专家经过评估也很乐观,认为已经是转为了轻症。就在胜利曙光即将到来之际,他突然并发心肌炎导致呼吸困难,病情急转直下,直接进了ICU,上了呼吸机,开始了极为艰苦的拉锯战。进了ICU,家属就不能陪护了,但姐姐听到消息后还是不顾自己身体情况,赶到厦门,与我们一起分担。我们只能在大哥的带领下,每天进去看那么几分钟,只能通过关注心率、血氧、静脉压、动脉压、心肌酶、氧合等关键指标和医生的反馈了解病情。这些指标一直都在牵动我的心,指标好一些,就会很振奋,指标反复,心情就会低落。说实话,这种亲人无法守护在身边,只看指标,只能干着急,非常的折磨人。对于治疗,我们已经尽力了,大哥不止一次对主管医生说:“只要有的措施、药物都用上;没有的,跟我说,我去想办法。”望着病床上的父亲,我有着从未有过的无力感:最顶尖的专家、最优的设备、最好的药物,似乎都无效,病情没有实际性的好转~病情几经反复,虽经过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无力回天,在大年初二的凌晨一点零九分,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熟悉他的人说,父亲的一生拯救了那么多生命,选择了在大年初二这样一个日子去另一个世界做“大客”,是他的福报……</p><p class="ql-block">回到家,看着书桌旁空荡荡的椅子,我心里也是空荡荡的。父亲是一个特别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即使是子女。这几年由于工作职责调整,工作压力较小,经常回家探望,特别母亲走了后,我回厦门的频率更高。父亲担心影响我的工作,非常体谅的对我说:“我身体很好,不用担心,工作忙就不用这么经常回来看我。”还好我没听他的,没有特殊情况每周都往家里跑陪他,已经成为了习惯。此次住院期间,担心身体不是很好的姐姐要来照顾他,特意交代我和大哥,对她隐瞒自己住院的消息。他担心影响我工作,不止一次对我说:“我没什么事情,工作上有事情就回去处理”,我坚持留下来,对他说:“你不用管这些,什么事都没你重要”。这些最后的陪护时光也略微弥补了自己的遗憾。此刻,推开房门,我多想再跟往常一样叫一声:“爸,我回来了~”但,现在已经没了应答,只有空空如也的椅子。跟三年前母亲去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一样,这次父亲的突然离开,我一直不能接受,几天过去了,我还企盼这是一场噩梦,梦醒时,他还在我身边。但,梦醒时,他真的不在了……</p><p class="ql-block">我突然感觉到无比的孤独。</p><p class="ql-block">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p class="ql-block">愿父亲安息。</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尊敬的父亲及敬告亲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