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状态是缺乏福德

艾妙香

<p class="ql-block">【什么状况是缺乏福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只会是个近似佛教徒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生活得非常好——那种世俗的幸福——你会很幸福,你会一直都很好,你的生命中不会出现任何突发事件击碎你的世界观、价值观,把你推到佛法这里。没有任何事情出现把你唤醒。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对现有的世界有任何怀疑,你会认可现有的一切,从不思索是否真的如此。你接受现有的一切,尊重现有的规则。从不怀疑世界的真实性。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认为轮回很精彩。你会沉溺其中。你会每天忙着体会不同的人生,忙着毫无意义却自以为有意义的事,你会认为苦是人生的要素。你无法想象无苦的状态。</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接受烦恼有可能被彻底根除的观点。你甚至想一下没有烦恼的人生就会抓狂。你对证悟缺乏向往。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有想要了解一下佛法的念头和机会。即使偶尔有,也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你纷乱的生活和念头淹没。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无法发现自己的无知。你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发现人类的局限。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即使你开始阅读一些佛法书籍,你也不会向佛法投降,你会挑剔地审视佛法,你会试图和无常作战,和无我作战,然后被打的灰头土脸。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崇敬那些不值得崇敬的人,你会赞叹那些不究竟的世俗智慧。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满足于看书学习佛法而不是找个老师。你认为凭借自己的智慧足以理解佛法。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有上面的想法。你会认为老师是多余的。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直到你看到这段话时,还是不以为然。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认为自己需要老师。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就不会有人抢走你的家产,让你有机会思索无常,从而走进佛法。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遇到真正的老师。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认为自己需要一位看得见摸得着和你面对面的人类佛法老师。你更缺乏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去亲近老师的动力。你会认为过去的那些大师们为了求法所做的努力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你会认为那些都是神话。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即使正法法师曾经和你面对面,你也会错过。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以是否吃素而不是以他是否具备佛教的见地,做任何事情是否以佛法为唯一的考量,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佛教徒。  </p><p class="ql-block">如果缺乏福德,不会有人告诉你,修行人的衣服是否破旧与修证不存在任何必然联系。你也不会被告知,是否触摸金钱也跟修证毫无关系。你不会知道,一位菩萨可以很有钱;一个破衣烂衫生活清苦的修行者,并不必然是个具足出离心没有贪欲的人,很可能他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因为大众对佛教的错误理解,让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修行者。 </p><p class="ql-block">同样,如果一个人拥有十辆奔驰,每天出没于声色场所,也不表示他一定不是个大修行者。曾经在释迦牟尼佛为大众说法之时,有个身着华服的人走了进来,他径直走到释迦牟尼佛身边,然后直接坐在佛旁边的垫子上,其他人都很不平。但是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那是文殊菩萨。缺乏福德,你会以表象来做判断。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认为有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你是佛教徒,你应该了解没有事情会脱离因缘果。一切事情都是有条不紊地按照因缘果运行。当条件具足,就会有结果。如果你说:“怎么会发生这种事?”那表示你认为有某些事不符合因缘果,有某些违背因缘果的事情发生了。这相当于你认为在咖啡里倒了一包糖,却得到一杯咸咖啡。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相信自己而非老师。你会以怀疑的心态检视老师的话。当老师说你应该这么做的时候,你会按自己的喜好删改他的话,只留下那些对“自我”没有威胁的部分。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很没时间,因为你的时间都用来做那些你认为比佛法更重要的事了。你会忙完所有重要的事之后,把最后的一点时间留给不重要的佛法。如果没时间,那就不留了。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认为和家人吃饭比和法师的碰面更重要。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认为修法比为老师的弘法服务更重要。事实上,舍弃自己的修行的人才能最快证悟。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他舍弃的是自己最重要的。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以错误的动机修行佛法,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毫无意识。你会误以为自己拥有出离心,甚至菩提心。如果福德匮乏,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其实根本不想出离,你非常热爱轮回。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自私,你会认为自己的动机确如你所描述的那样美丽。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有胆量面对真实的自己,你不会有胆量看那个没有任何修饰的你。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和“自我”沆瀣一气,你对他的转化你修行的行动完全不知情或假装不知情。事实上,能够知道“自我”在转化自己的修行也是需要巨大的福德的。大部分佛教徒对此完全不知情。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老师只是稍微触碰你的“自我”,你就会跑掉。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希望找个从不触碰你“自我”的老师,你希望你的老师只满足你的“自我”。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有机会了解真正的佛法。</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对真正的佛法有兴趣,你只会对那些不痛不痒的看起来像是佛法的东西感兴趣。佛法是切肤之痛,而非隔靴搔痒。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认为只要知道佛法就足够了,无需修持。认为知道佛法就足够了,就如同认为去餐馆只是看看菜单就可以填饱肚子一样。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把生病、违缘视为魔障,把一切都很顺利的视为加持。而事实恰好相反。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向佛陀祈求“一切都很顺利”一百次而祈求“取得证悟”只有一次。甚至可能一次都没有。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把身边频繁发生的死亡视为对自己的提醒。当看到新闻上说某处死了很多人的时候,你只会说:“这些人太倒霉了。”你不会认为这是你的老师在提醒你。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认为自己会死,你会认为自己还会活很久,尤其是你还是个修行人,你还刚修了长寿佛的法。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以为你还拥有大量的时间,因此可以把修行放到以后再说。放到未来的某一天——你准备好的那一天——但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幻想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切条件都已经具足,你开始修行。</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的人经常这么告诉自己:“等我完成了某件事我就去修行。”你会认为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你要把那些事情都做好了再去修行。如果你这么想,那表示你已经没有可能去修行了。你会在忙碌中死去,进入下一个轮回。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认为念佛是很简单的修法,你甚至会认为那是最简单的修法。你认为“生活就是修行,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会导致你遇到很多与你持类似观点的人,因为你们有相似的业。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只会是个近似的佛教徒。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乐于搜集佛法,你会为自己又学习了某个菩萨的论或接受了某个殊胜难得的而沾沾自喜,你会收集很多法教却从不实修,你会把佛法当做知识,当做摆在客厅的战利品,你告诉别人的佛法也完全来自书本而非自身的体验,你会陶醉于收集更多的。你的“自我”也非常鼓励你这么做。因为这样对它没有威胁,知识性的佛法对“自我”毫无威胁,它可以在你丧失觉知的时候,把这些全部转化为它所用。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缺乏虔诚心。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缺乏信心,即使释迦牟尼佛来到你面前,你也生不起丝毫的信心。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会缺乏悲心。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甚至不能真正听懂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话。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对无常有感受。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不会对老师的悲心有任何触动。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甚至不会被感动,不会悲伤。 </p><p class="ql-block">缺乏福德,你无法看懂也无法认同上述内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