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寒假,不小心把左手摔断了,啥事也做不了,就静下心,重温了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书中的丁元英有句台词,让我印象很深: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人和人出生、教育和经历都不一样,必然会造成三观、认知的不同。所以在《遥远的救世主》里,丁元英从来不和人争辩,不去解释他所做的一切,他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讲道理。有四种人,他甚至无法沟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第一组人,价值观不同,詹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丁元英在老同学詹妮的帮助下,成立了私募基金,短短十一个月通过运作这笔资金他们从国内股市卷走了近两个亿,可就在私募基金高歌猛进的时候,丁元英突然对所有资金委托方宣布,立即终止资金运作,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詹妮和丁元英约在一个酒吧谈话,詹妮询问他,明明可以靠私募基金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突然停手。丁元英淡淡回了一句:这是一个我作为中国人,不愿意和外国人讨论的问题。在德国募集资金,然后投入中国股市,赚的是国内股市小散户的钱,作为中国人,他帮着外国人挣中国人的钱,良心上过意不去,很明显,詹妮并不能理解这一点,他们不能沟通的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观的不同。心理学家霍妮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地位、贫富、学历或者美丑,而是价值观。价值观不同的人,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互不干涉,互相尊重,我知道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不会试着说服你,我没有这样的权利,也没有这样的义务,更没有这样的耐心和时间,你也不用试图说服我,没必要,你保留你的看法就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第二种人 见识不同 母亲 大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春节前夕,丁元英接到妹妹秋红的电话,听到父亲病危的消息,立马赶回了老家,父亲躺在病床上,左手一直在扯氧气管子,丁元英俯下身子拉着父亲的手,轻声说:“爸,你的心思我知道,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你一辈子都是硬骨头,如果真是那样情况,我知道我该怎么做。”在医生办公室,医生告诉了丁元英,他父亲能救活的希望不大,即便是救活了,也是植物人。于是,他询问医生说:“那怎样才能让我父亲死。”大哥听到后非常愤怒,认为这样做是大不孝,会被别人戳脊梁骨。母亲也说:“拔管子这种绝情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养儿防老,他就落了这么个下场,亲生儿子要给他拔管子。”面对大哥和母亲的质疑,他淡淡说道:“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我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其实,丁元英看到父亲在用力拉扯氧气罩,他就明白了,父亲的意愿。确认父亲真的无法医治后,他不过是想完成父亲的心愿,让他有尊严的离开。丁元英是高材生,留学多年,见过世面,接受过多元文化。母亲和大哥一辈子都生活在小镇上。自然相对传统、保守。他们见识不同,也难以在父亲的这件事上达成一致,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概念,叫做“隧道视野”,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处于隧道之中,视野自然被限制在狭窄的区域之内。人,永远无法做出见识以外的事情,见识不同的人,不在同一高度,所见所思也必然不同,你站山巅,告诉他前面是一片汪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满目的荒凉,和见识短浅的人没有必要浪费唇舌,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第三种人 立场不同 芮小丹的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芮小丹的死,让很多人怨恨丁元英,尤其是芮小丹的父亲,芮小丹在遇到暴徒前,曾给丁元英打过一个电话,讲述了自己的处境,他在电话里保持了沉默,芮小丹的父亲认为:如果当时他选择阻止的话,或许女儿就不会死,所以他对丁元英怀恨在心,不让任何人告诉丁元英女儿墓地的位置,其实芮小丹在遇害前,丁元英不止一次劝说她辞职,但每次都遭到拒绝,芮小丹说:“如果是因为怕死而辞职,她做不到,她喜欢警察这个职业。”丁元英无法说服芮小丹,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后来,芮小丹打电话给他,他也没有打破这种尊重,小丹打电话只有一个意思一-道别。我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我不会阻止她,因为她是警察。这就是为什么面对芮小丹父亲的敌意,丁元英始终保持沉默的原因,因为他们的立场不同。丁元英站在芮小丹的立场,芮小丹的父亲,只是站在一个父亲的立场。白鹭立雪,愚者见鹭,聪者见雪,智者见白。不同的人,处境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站在你的立场正确的事,放在对方的立场未必正确,和立场不同的人争论,不过是一种无谓的消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第四种人 格局不同 叶晓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清代学者张潮曾把人生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从窗中看月 第二种 在庭院望月 三种 站高台上玩月 叶晓明属于第一种,有着自己局限,只能在窗子里看月亮,丁元英属于第三种站在高台上与月共舞,体会到更高层次的生命价值,丁元英答应芮小丹要送她一份礼物,就是帮助王庙村脱贫,他拉拢叶晓明等人,成立了格律诗的公司,主要是生产经营音响,丁元英没想过从中获利,也就没有投资,只想等格律诗做成以后,转身离开,如此一来,叶晓明就对他的所作所为,存在诸多质疑,钱是古城的钱,丁哥没出一分钱,要是按他说的做,真是做砸了谁担责任,后来,丁元英在展会上要求降低音响价钱时,叶晓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格律诗遭遇官司时,叶晓明也不是选择同甘共苦,而是尽快逃离,因为他格局太小,丁元英凡事也懒得跟他沟通,叶晓明不赞成降低音响价格,但丁元英作为最大股东有一票否決权。叶晓明找到丁元英提出退股,他也不解释,只说了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结果最后格律诗公司赢了官司,身价翻了好几倍,叶晓明肠子都要悔青了。媒体人拾遗说过,不同格局的人,是没办法坐在一张桌子谈事情的,格局小的人,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里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理解、辩论、争执,甚至是攻击,谩骂上,遇到比自己格局小的人,默不作声的远离,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全。书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玩味,在古城只有一个人能请得动丁元英,他就是韩楚风,因为丁元英和韩楚风无论价值观、见识,还是格局都很相似,他们能聊到一块去,这正是高手的特质,他们不是怕社交,而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不同层次的人身上,点个赞吧,远离消耗你的人,寻找跟自己同频的人与之共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