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祁连云

<p class="ql-block">看了沈渊《探访楊椒山足迹》和《红泥沟》两篇文章,颇有感触,谈几点感受。</p><p class="ql-block">一,沈渊的文章第一次看到,感到很有新意。漫谈式的文体,随访随写,逐地而谈,浅入深出,引人入胜,洋洋洒洒,娓娓道来,语言平和但很精练,几句话就交待了故事梗概,看似隨意,其实有布局编排。这种手法是要有一定功力的。</p><p class="ql-block">二,楊椒山是一位历史名人,在临洮的业绩值得称颂。在明朝政界的业绩更值得称颂。沈渊用近五千字的文章把楊椒山的人生经历基本都写清楚了。可能楊是外省人,又在省城兰州没留下政绩,虽然临洮多有遗迹和记载,但在甘肃史料中提及较少。甘肃的杨氏家族对杨椒山还是非常崇敬的,列为祖上先贤名人。比如后五泉楊氏家族在2017年重修家庙祠堂时,就把杨继盛列为祖上先贤。(见图)后五泉的自然村有杨家台、杨家崖头等地名。我小学的老校长杨如源就是杨家崖头的。据杨家人讲,杨氏宗族多年前想在五泉山二郎岗设杨氏宗祠立杨椒山祠,因地界争议未能做成。杨椒山列为甘肃历史名人是应该的,他的精神值得后世继承的。</p><p class="ql-block">三,红泥沟是兰州的历史遗跡。我听说过但没去过。邓明的《兰州史话》中是把红泥沟作为文化古跡介绍的。沈渊滿怀思乡之情,叙述了红泥沟的历史变迁,文中涉及了红泥沟及周边一大片区域,也就是五泉山公园东边的大片区域,提到方家庄、鲁家沟、达子坪段氏庄园等等,涉及区域很宽,信息量很大,跨世纪跨年代勾勒出了这个文化遗存的历史变迁,给研究地方史志留下不少线索。</p><p class="ql-block">四,文中提及红泥沟以及五泉山的泉水干涸问题。这个问题我曾关注过。主要是皋兰山由于建设隧道破坏了山体水系,特别是在后五泉上游侧阿干河东岸旁皋兰山山体地质钻探,钻出一股清泉,约有碗口粗的长流水直今仍在流淌。这样使得皋兰山处在五泉砂砾岩层(五泉山、红泥沟与后五泉同属五泉沙砾岩层)的五泉山涵水层水压下降水位下降,渗水流水消失,东龙口西龙口流水断流。处在较高位置的后五泉寺沟的泉水也几乎断流。这样的情况未引起政府重视,加上处在城关区、七里河区两区之间,无人过问。这是造成五泉山东西龙口断流的主要原因。沈渊提到关山,我想起当年2004年,关山著名神泉突然泉水消失,正巧神泉东边远处正在进行隧道施工也钻出一股泉水,当地农民和施工单位发生纠纷,农民认为施工破坏了神泉,施工单位认为相距比较远没有关联。当地村民用大桶水调上红颜色倒入神泉井内,没多久隧道泉水也变成了红色,证明两地属同一水系。最后施工单位才确认了赔偿。这个事例虽然是个巧合,但可以间接验证皋兰山水系破坏的成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