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期主要展品展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爱国文化名人一一齐白石不鲜为人知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湘声连环画馆珍藏的《齐白石》连环画,绘画艺术精湛的原稿14幅,每幅原作尺寸550m/mX400m/m,由我国箸名连环画家王广林原创,悬挂在展厅,让参观者欣赏。 14幅原稿讲述了齐白石先生不为人知的13个故事。 </p><p class="ql-block"> 每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都是编创作者深入挖掘历史原藐,精心寻找历史源泉,从齐白石珠絲马跡的真实生活中编创而成的。每个故事讲述的不仅是齐白石的亲身经历,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为我们研究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增添了更广阔的途径,从另一方面更加丰富了齐白石有血有肉的立体形像,这只有在连环画的创作中才能体验和收获到的这份宝贵资料。 </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一画一个故事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齐白石和张大千《荷虾图》绝世佳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编文作者:肖中仁 </span></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为了画好虾,在家中喂养了活虾,他时不时地去仔细观察虾的身体结构和在水中的活动状态。虾在水中形体通透,运动轻盈,虾须直曲灵动,虾爪长短不齐,虾尾弯直摆动,虾的每个细节在白石心中早已了然于心,每每下笔拔墨到宣纸上轻重浓淡、大小长短都精准不差厘毫。宣纸上画出来的虾,犹如水中的活虾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夕在京的一场酒会上,各大名流都先后拔墨题字,赋诗作画,会上洋溢着一片儒士风雅之气氛。 </p><p class="ql-block"> 张大千提笔当即也画了一幅《虾趣图》。齐白石看到这幅《虾趣图》画时,白石趁没有人的时候便对大千说:虾子无论大或小,身子只有六节,而你画的这几只虾有七节、五节的。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不明白。</p><p class="ql-block"> 你几年前画的《绿柳鸣蝉图》中,有一只蝉虫头朝下扒卧在柳枝上,这也不准确,蝉虫无论何时何地它的头总是朝“上“的,没有头朝下的时候。 如若不信,你去到松林里的树上去观察就知道了。 </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二次画作的失手和失误,让趾高气扬的张大千十分感到愧疚。他也十分佩服齐白石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敏锐力。他更万分敬仰齐白石对作画的高度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p><p class="ql-block"> 事无巨细,必须准确。张大千选择了一个吉日,带着礼品,特地前往齐白石住处去探望,去认错,去请教学习。 </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是一位心怀正能量,身正骨硬的汉子,对某些画家缺乏对艺术担当,对行业操守不遵的人不屑一顾,对张大千早年时以临摩古画,造假乱真,高价卖售的行径更深痛恶绝。 </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迎接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型画展上,展出了一幅齐白石和张大千二位大师合作绘制的国画新作品《荷虾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能让两位大师相互携手合作得如此默契和成功 的原因是什么? </p><p class="ql-block"> 徐悲鸿知道齐白石对张大千有成见和偏见,他努力劝说白石老人,一定要以大爱无疆,远大胸怀的高姿态来认识张大千在中国美术界的影响力,要以我们共同为中国国画走向世界的大目标为宗旨,齐心合力创造中国美术的辉煌,必须团结社会上所有艺术家来为这件大事努力。 </p><p class="ql-block"> 通过徐悲鸿的交谈引导 ,齐白石逐步从思想上解除了对张大千的看法和误解。齐白石以大局为重,理解徐悲鸿的良苦用心,才有了北齐南张的《荷虾图》这幅充满友谊佳作的诞生,才有幸悬挂在展厅让大家欣赏。 </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虚怀若谷,大家风范也体现在他让这幅画作题名第一字为“荷“字,自已画的“虾“为第二,让贤张大千为首,自已甘居“尾“这是何等气概,何等大光明磊落。 </p><p class="ql-block"> 展会上二人合作的国画《荷虾图》受到北京市各届社会团体和文化艺术团体及北京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p><p class="ql-block"> 为中国美术界留下这幅绝笔佳作,我们忘不了徐悲鸿的苦乐功高。更体现了齐白石心怀磊落的光明若谷的气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