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文字/苏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音乐/酷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图片/李玉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庐州城里的人文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苏 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2023年元月下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合肥市,解放前称为庐州府。先秦时期就建有合肥县,据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合肥县因东南淝河的交合而得名。从宋朝开始就改称为庐州,到了明清那个年代,就称为庐州府了。这一叫,延续了几百年。到了民国初年又撤销了庐州府。一直到新中国建立,才在合肥县的基础上,承担省会城市的功能,称为合肥市。</span></p> <p class="ql-block"> 从我们小的时候,打记事开始。在我们的印象中,包括大人常说的,合肥市人口少,比起周边的大城市,你像江苏省会南京、湖北省会武汉、河南省会郑州,它就是一座小县城。合肥市,刚解放的时候才三五万人口。到了上个世纪的中叶,也就是六十年代。通过十几年发展和建设,以及外来人员的增加,合肥市大致才有了十几万人口。</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快速增长,比起其它省会城市,还是小巫见大巫。不光人口少、城市小,人文历史也很难与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金陵城相比。同样,不光不能与金陵城相比,也很难同有着三四千年历史,上古时期就建城的,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豫州相比。在这里,就是皖江的上游九省通衢的武汉,古庐州也是望尘莫及。</p> <p class="ql-block"> 武汉,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从以上叙述来看,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它建城的历史显得年轻。它的人文历史,也显得不是那么厚重。但是,在合肥儿女的心目中,它不但不逊色,也有许多引为骄傲的历史。小的时候,特别是从读书认字开始。生养我们的这方土地,就慢慢地走进了我们的身边。</p> <p class="ql-block"> 记得,老师们常说,我们所在的合肥市,它的前身是古庐州,它有着辉煌的人文历史。你像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于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袭击了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受了重创。并在东吴撤军时,张辽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的水师,还差点活捉孙权。</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大宋年间,名杨天下的包拯,他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申不平。天下人都称他为包青天,他是华夏儿女和合肥人的骄傲。还有就是合肥建于一千七百多年以前的古刹明教寺。它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为明朝院式建筑,属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它见证了南朝至民国时期中国江淮佛教文化的发展变化。</p> <p class="ql-block"> 明教寺,又称为曹操点将台。它的原址是三国时期曹操所筑的教弩台,俗称“曹操点将台”。教弩台,它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东段。是江淮著名胜迹,古庐阳八景之一,是合肥最大、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合肥十大地标之一。除了以上景观,合肥还有许多名人和胜地。包括近现代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那些人和事件。</p> <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关系,不一一细说了。为了纪念这些古老的人文景观,新中国成立后,多处已修缮,并且提供给人们参观。你像古战场逍遥津、包公祠,都成为城市人的休闲之地。名教寺的烟火,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很旺,它接受四面八方信仰佛教的人士,前来瞻仰和朝拜。人们在礼佛的过程中,慢慢地觉悟起来。并在善念的指导下,多做好事和善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超度自己和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城里的人,早早的就出了门。带上准备多日的礼物,那真是大包小包的。你别看太包小包的,那可是过门后小媳妇的一片心意。当然了,这里也有女婿的一份功劳。记得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很多人都会在春节期间,特别是回娘家的时候,哼唱一首歌,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p> <p class="ql-block"> 也就是东方歌舞团朱明瑛唱的精典名典《回娘家》,感觉它,特别的有人情味。这一首精典的歌,传唱多少年。还记得歌里唱到:“小河里水流呀哗啦啦啦啦啦啦,谁家的媳妇 ,她走呀走的忙呀,原来她要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p> <p class="ql-block"> 当然了,今天的小媳妇回娘家,要比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媳妇阔气多了。出门有交通工具,过年的礼品,都上了档次。再也不会用双手提上鸡和鸭了。有的时候,直接买好后,安排商家送上了门。不过,回娘家的那份情不会变。不但不会变,还会增添了新的元素。因为它包含了儿女对父母的那份情。那份用寸草之心,也报答不了父母三春晖的情。今天是大年初二,是小媳妇回娘家看望父母的日子。借此机会,也送上我们对天下父母的祝福!祝福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阖家幸福!</p>